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探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什么是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体现出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和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新课程重新调整了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要共同探索发现新理论、新技术,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一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想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大胆地提出独到的见解或做法。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的神奇和奥秘,精心设置一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通过介绍生物学发展史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成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知识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发展创新思维
  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如“探究发现法”、“启发”等,教给学生主动钻研的方法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认知和探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自己的自觉钻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出示一些典型问题,并教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提出探索要求,在学生熟悉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适当给予点拨,使规律性的东西时隐时现,非本质的东西时有时无,构成思维的疑团,激起学生产生独立揭疑的倾向,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整理,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例如在讲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相关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逐一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现象,通过观察归纳并区分开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实质,对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而具体的认识。
  另外,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情感是获得真知的前提,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基础,我们必须要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发现。
  3、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新课改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平等、互信、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学习。其次,要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尤其是在生物实验课堂中,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断,敢于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法,从而得到类似的或者更好地实验效果。例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通常选用紫色的碘酒溶液加以染色观察,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启发学生是否可以选用其他的有色溶液来代替碘酒溶液进行染色,并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对比找出哪种染色效果更加清晰,色彩更加分明,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再次,高中生物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教法和学法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并及时的给学生介绍一些生物科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兴趣和爱好。
  三、结语
  生物科学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自然学科之一,它涉及范围广,且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其研究对象具体而客观,研究方法形式多样,生物学发展史更是一部人类不断探索发现的创造史。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师者责无旁贷。同时,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也已明确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开展生物教学时,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培养出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技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設.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途径.新课程,2010(4).
  [2]杨春辉.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
  [3]倪晓青.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2011(11).
  [4]陈平.浅谈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2011(5).
其他文献
物理解题方法中有整体法和隔离法,而“整体法”思维方式在物理解题中若能正确使用,则解题会得心用手。“整体法”是在一個物理过程中把两个或者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样整体内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是内力,整体以外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都是外力。应用“整体法”时应注意“系统”的选取,“内力”和“外力”的确定和分析。
期刊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关键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我国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仍
【摘 要】初中化学新课程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应从备课、和谐师生关系、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实验中进行探究、有效合理提问、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重视多媒体运用、精心设计各种练习环节,布置作业精巧等方面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评价主體是学生而非教师。美国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化,是世界性教改的趋势,这已被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家们认同。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事实越来越证明我国的劳动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巳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是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一跃而成为世界政治问题的热点,这是因为人类已切身感受到自己生存环境的退化和恶化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所以,全球的生态环境恶化被喻为第三世界大战,引起了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一场“绿色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所以,加强环境道德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全民的环境道德和环保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刻不容缓。  加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健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真正对学生“减负”已正式启动,本文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创设灵动的物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法。  【关键词】灵动 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如同观赏一场精彩的足球赛,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往往更精彩、更激动人心。所谓灵动的物理课堂,就是指物理课堂教学中最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笔者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以下就是具体的作法。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
期刊
目的:对比应用新型再生可降解生物材料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SIS)与植皮术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36例,根
【摘 要】初中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对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本文从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找出了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从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引导 学生 思维 方式  初中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