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性药疹的静脉营养支持及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SC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营养支持疗法已在临床被广泛应用,重点论述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在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 静脉营养支持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症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2006年11月对18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性药疹患者实施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男10例,女8例,年龄17~79岁,平均37岁,均实施静脉营养支持,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方法:首选周围静脉(PPN)途径,周围静脉营养途径对营养物质代谢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少[1]
  胃肠外营养几乎适用于所有病人。但长期使用可使消化管发生废用性功能不全,引起微量元素缺乏,胆结石,导致黏膜屏障功能不全,及各种并发症,另外也有发生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的与代谢有关的报道[2]
  穿刺针的选择:选用DB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型号为22G,无菌透明输液贴膜,输液结束后用肝素帽封管。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1次穿刺率,可减少对周围组织及血管的损伤,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液不宜过浓,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定期更换并保持干燥,以预防静脉炎及皮肤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的观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渗液或水肿,留置针及贴膜的更换尚无统一标准可视情况更换,如滴注不畅,穿刺部位疼痛可随时更换,肝素帽及输液器每日更换。
  营养液的输注:营养液可经重力滴注,也可使用静脉输液泵持续性输入,但要按时按量均匀完成,全营养混合液需12~16小时输完,也可24小时连续输注。输入过快病人可出现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高渗性利尿,过慢达不到病人所需的热量及电解质。
  做好营养吸收的观察及监测。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静脉炎:研究表明,留置针在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3],因此避免在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且防止渗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巡视,密切注意病人的主诉及局部情况,及时发现液体外渗以便及时处理。②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拔管并送细菌培养,因此营养液的配制要求在层流台中。严格无菌技术、注意配伍禁忌。不要加入抗生素等营养液以外的药物。③代谢并发症:a.低血糖:易发生不用脂肪乳剂仅输入高浓度(20%葡萄糖)突然中断或减慢输液速度时,应保持血糖在120~160mg/dl 尿糖在(++~+)为宜,怀疑低血糖可给葡萄糖口服或静滴。高渗性非酮性高血糖昏迷,输入葡萄糖总量过多,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相对不足,血糖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此症发生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予1/2浓度生理盐水纠正脱水。b.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出现转氨酶升高、瘀胆甚至黄疸立即给予保肝药物治疗。④氨基酸过敏反应:病人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疹立即停止输液,给抗组胺治疗。⑤脂肪栓塞:应控制滴速40滴/分,并加强巡视病房。
  
  讨 论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性药疹的患者,体内代谢发生极度紊乱,呈现高代谢,大量的热能消耗,由于渗出及剥蚀,创面大量的蛋白丢失和消耗,又由于口腔,颊黏膜、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黏膜均可糜烂、溃疡,不能进食机体呈现负氮平衡,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是临床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的措施,通过静脉供给蛋白及热能,虽不能将代替降低到正常水平,但可减轻负氮平衡及减慢体重下降,改善全身营养,有利于伤口愈合和病人的恢复,及时合理地补充足够的营养,不但有利于创面的愈合恢复体力,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仪,陈兴.胃肠道营养的应用及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1,10(5):202-203.
  2 程金莲,闫明广.营养支持疗法及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3).
  3 高野八百子.与末梢V留置针有关的感染.看护技术,2001,4:35-3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病理组与CT组,各45例,CT组
我院自2002年起先后为9例心脏病患者利用漂浮电极起搏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安置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为病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现将操作方法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临时心脏起搏术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52~84岁,平均64.2岁。急性心肌梗死3例,PCI术保护性起搏1例,III°AVB 2例,感染中毒性心肌炎,心脏骤停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