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随时扮演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对不同背景下的不同角色,会提出不同的希望和要求,并形成不同的社会角色规范。每个社会成员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时,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否则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否定和排斥。要想成为附和社会要求的合格成员,就必须学会角色扮演。
  教师是教育系统中知识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是人类社会生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他的演出地点主要在学校,学校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学校的功能随之复杂化和多样化,它使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要扮演下列角色。
  一、“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眼里,教师扮演了父母代理人的角色。老师是孩子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外一个社会权威,家长送孩子上学是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移交给了老师。学生入学后往往自然地把父母具有的特征、行为模式,把与父母相处的经验、体会,推及到与教师的交往中,把对父母的期望寄托或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因此,教师首先要扮演学生的“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这一角色在教师身上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促使教师产生一种对学生的父爱和母爱,从而关注学生出现的细小变化,并对学生在学校的安全和保护起到监护人的作用和依靠的作用,给予学生各种可能的家庭式的负责而耐心的帮助。
  但教师毕竟不是父母,如果学生把教师与父母等同,就会在很多方面遭到提醒和拒绝,也会在这一系列尝试和挫折中重新理解、认识教师与父母的不同形象,走出个人情感的圈子,向社会化前进一步。
  教师这一角色的过当表现是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如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就像他的“孩子”,也是属于他的“私有财产”,他可以任意处置。有的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采用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办法和方式,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以绝对权威出现在学生面前,整顿学生,训斥学生,以致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楷模”的角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其中之一是指教师对于学生不仅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更主要的它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体现者。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代表,必须具有比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学生模仿的榜样。这个角色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教师往往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处于社会与学生之间的中介人物,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调节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教师扮演这一角色,在国家观念、法律观念、公民权利与义务观念方面,应该按照社会期待的标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像知识的传递者必须有知识一样,道德的传递者也应该有道德,因为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也就无法给予别人。应该说要传播什么准则,本人就应当具有什么准则。
  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模仿学习是他们的一种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向老师学习。因为学生对教师有特殊的责任感,他们往往把自己尊敬与爱戴的老师看做模仿的榜样,这是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并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我们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当教师的个人行为与其职业行为发生矛盾、冲突时,必须以职业行为为重,这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所要求的。
  三、“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是教师这一职业最显著的标志。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不应一问三不知,否则就难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谁也不能说自己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奇人,当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为学生的提问所难倒时,应当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坦然告诉学生:“我还不知道,不过让我想想,查查资料或请教一下其他老师,再告诉你。”或者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一时无法回答你,让我们课后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这种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它将赢得学生赞许和信任。
  四、“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这个角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二是纪律的执行者。
  班级是学校中主要的基层组织。教师接受学校的委托,在班级中施加有权威的影响,承担领导行为。作为纪律的执行者,教师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生守则,培养学生“律己”的习惯和控制能力。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共同安排学习活动,并在各项活动中通过有效管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他们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个性。
  教师作为学生班级的管理者,应有机培养班集体,创造和谐、民主、进取的集体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学生自觉接受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参加班级管理。
  五、“心理调节者”的角色
  心理健康重在预防。教师作为心理调节者,重要的、日常的、大量的心理工作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与保证。课堂氛围如何,教师负有很大责任。教师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应该有耐心和修养。
  当然,心理医生并不是教师的主要角色,如果学生有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或严重的精神疾病,则应及时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求助专家治疗。
  六、“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生活在现代学校中的学生,不仅希望教师成为他们步入知识殿堂的引路人,而且希望教师成为他们真诚、坦率、无话不说的挚友。他们喜欢那些敢于把自己真实地毫不掩饰地放在人们面前的人,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教师做学生的朋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朋友、私人朋友。因为私人朋友往往是以个人感情为支配主线的,师生朋友关系并不能完全由个人感情支配,它是一种由教学制度而发生的支配和从属的关系,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的朋友。教师扮演学生的“知己和朋友”的角色。教师如果把这个角色演得“过火”,就容易出现庸俗化的倾向,并且容易与教师的“严格管理者”的角色发生角色冲突。
  总之,教师角色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有机统一体。教师必须加强角色学习,增强角色意识,积极地投入到角色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选拔和淘汰学员,而是促进学员发展。在目前的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内容片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探索,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评价促学的功能。  关键词: 学习质量 多元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  学习质量评价是有关学习质量的评价,是对学习质量这个对象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教学评
摘 要: 教育的诗性智慧既体现在教师对待教育的热情和激情上,又体现在教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在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营造诗性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诗性课堂氛围中获得快乐,也让学生在诗性课堂氛围中学会思考天地人生,并能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在诗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情境创设法营造有趣的思维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高校 人文学科 课堂教学 诗性智慧  高校人文学科诗性教
传统建筑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体制的子文化,它不仅拥有文化所具备的所有属性与特色,而且也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照射出多元化的审美见解与价值观,显露着每个时代的文化风采
针对岩土工程项目的开展,相应的地基处理作业需要结合标准及流程有序施工,其一,针对工程项目要对预压试验工作给予开展,并对工程当中具有的侧向位移情况给予测定,明确竖向变
随着我国的国力飞速增强,社会,经济以及文化都在与时进步,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愈渐凸显,那就是当今最为关注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愈加加剧,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几乎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家族肽主要成员包括CRH,Urocortin1(Ucn1),Urocortin2(Ucn2)和Urocortin3(Ucn3),它们广泛分布在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系统,并且通过细胞膜上CRH受体(CRH Receptors,CRHRs)发挥多种作用。CRH受体包括CRH 1型受体(CRHR typ
目的 于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2018年7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内分泌治疗,双盲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法,首先对薄弱学校进行概念界定,并就概念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接着,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薄弱学校的成因进行罗列分析,最后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 农村薄弱学校 成因 改进措施  一、概念的界定  薄弱学校这个提法最早见于1986年3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在普及初中的地方改革初中招生办法的通知》。当时,国家教委为顺利推行初中招生制度改革,要求有关各地“特别注意采
自有人类社会,就有残障人士,残障是人类无法避免的社会现象。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战争、自然灾害、工伤、交通事故、疾病,包括生命的自然规律,瞬间从健全人进入到残障人士的行列。其中下肢残疾的人,面临的最大痛苦就是行走问题。半个多世纪来,助力他们行走的辅助器具和车辆,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他们既是受益者,更是见证人。行走从爬行开始  一个人从出生到行走,一般都要经历爬行阶段。19
期刊
摘 要: 正确理解“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非常必要,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文章采取文献法深入分析了“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以期为在具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贯彻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提供帮助。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 非智力因素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人们更重视自身素质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