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的月光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回去西昌,第一次坐火车。
  西昌有邛海,看过那波光。“月出邛池液,空明彻九霄”,所以我最惦记邛海夜月。西昌曾称“建昌”,又有“清风雅雨建昌月”的诗句,“月城”之美称由此而来。
  火车就要到西昌了,苍茫夜色中,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夜空里,跟着火车走。我坐在车窗前,看着始终跟着火车走的月亮,点亮夜空,照耀乡愁。
  火车终于到了西昌站,正是午夜时分。走出站口,进入站前广场,在明亮的月光下,路灯的光显得有些暗淡。再抬头望天,天空湛蓝,悬着一轮圆月;那月光,柔静、祥和,抚慰着孤旅之人。
  西昌,在大凉山之上。每一个西昌人都珍爱并崇拜头顶上的月亮,于是,艺术家把她塑在街头,那是一轮新月,像一弯小小的船;彝人把她刻在岩石上,成为历经风雨的岩画;姑娘们把她绣在裙子上,一针一线绣进羞涩的愿景;彝胞喜欢穿黑色呢毡和黑色筒裙,仿佛与月亮有一种千百年来的默契,映衬着那轮月亮。大凉山的人们一直把漂亮的彝族阿妹称为“月亮的女儿”。进入西昌市区,最知名的就是《月亮的女儿》的雕塑在绵羊头角上的蓝天,一弯新月朗照,一位美丽的彝家姑娘斜倚一轮弯月,拨弄着怀中的琴弦,在夜深人静之时,似乎能听见琴弦的声音……这座雕塑用青铜铸造,成为了西昌的城标。
  西昌的雨,来得很快,一阵凉风之后,就淅淅沥沥地落下来了。看来,今夜看不到月亮了;谁知道,天还没黑透,乌云就悄悄散去。当地人说,在西昌,很少有阴雨连绵的时候,终年也不见雾,一阵雨过后,又碧空如洗,皓月当空。
  坐在窗前,夜色一点一点袭来,风渐渐凉了,对面的房子里灯光一盏接一盏熄灭,人们逐渐安睡。夜里的天空,洗尽铅华和尘土,那轮月亮像浴后的少女,飘逸、静谧,散发出撩人情思的青春气息。遥远的天际,似乎有一支神笔,先描出一片小小的淡黄,而那抹淡黄如同泼在宣纸上的水墨,渐渐漫溢开去并越来越大。突然,月亮露了头,似分娩时的阵痛,穿云破雾,月亮好似步入成長的时刻,慢慢大了起来,慢慢圆了起来,最后成为一个柠檬色的玉盘,晶莹剔透,毋庸置疑,这便是西昌月了。
  忽然想去街上走一走,走下楼来,漫步在凤凰树荫里,走在灯光和月光交织的画面里,聆听夜的喧嚣与恬静。月光下的月城,街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无论是汉族人还是彝族人,联袂在夜色里徜徉,突然跑出一群彝家姑娘,如夜的精灵,给这个夜添了几许神秘。我越来越喜欢西昌月了。哪知道,去了木里,也能看见皎洁的月光。
  更幸运的事情发生在从木里回西昌的路上。当晚,我和水洛变电站几个回家休假的员工一起回西昌,看见了难得遇见的月全食。月全食经历了三个半小时,我们观赏了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时期。在食既的一刹那,一个通红的月亮展现在黑黝黝的天空上,蔚为壮观。那一刻,白云不再飘,像一个熟睡的孩子,躺在了母亲的怀抱。
  回到西昌,月光越发皎洁。我坐在床上读《寂静苍穹下》,那个氛围里,满是西昌的月光。
其他文献
独自带娃第2天,就发现小区已经几乎没有保姆了。我家保姆是最后几个辞职的人。妈妈们讨论如何备餐,如何分配时间,面对迟迟等不来的开学日期,家里局面有多混乱……  挡住保姆工作脚步的,多半是孩子的在线教育问题。比如我家保姆,平时把孩子送寄宿学校,学业比较安心。如今孩子沒人盯,家庭关系剑拔弩张,她每天晚上都要在房间吼孩子:作业写完没,为什么又没打卡。平时的温婉劲儿,在孩子的作业面前,荡然无存。  平日里,
期刊
这是博罗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的一节英语口语课,老师站在学生中间,微笑地问同学们:“What do you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Haveyou decided yet?”教室里顿时热闹开了,有的
期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呼吸机成了“救命稻草”,作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这几个月来,迈瑞医疗的董事长李西廷每天都会接到各国政府
期刊
好友从别的城市过来看我,洗漱完后,我俩没有约定地坐到沙发上聊了起来,那些内心最隐秘的心事,不敢对人讲的纠结痛苦,都一点一点说与朋友听.不知聊了多久,我们都不再说话,眼皮
期刊
夕光像一片片红叶飘落在水面,偶尔泛起眩目的涟漪.rn两个少年,一男一女,他们似乎忘却了凡尘的日月,静静地坐在湖畔,水中的倒影只能显影他们上身的轮廓.我站在他们身后的桑林
期刊
期刊
期刊
当地球被无数网络密密地包裹,天涯海角不过是一个村庄。科技赋予年轻人更强的飞翔能力,走遍世界不是幻想,而是看得见的机票和攻略。城市越来越雷同,摩天大楼连同其中的人也越来越相像。  但是,还是有想家的时候。  在美国纽约留学的宝利说:每当想家的时候,就会特意到华人超市,在那些满是中文包装的货柜边一遍一遍地转,大红袍火锅、白菜猪肉水饺、酸辣粉丝、毛血旺。把那些写着中文的商标悄悄念完,听周围的人轻声讨论,
期刊
老子有个学生,常炫耀自己的口才。一天,他滔滔不绝地大谈安适之道。老子静默不语。许久才说:“人先有牙齿,还是先有舌头?”学生满头雾水地回答:“人出生便有舌头,牙齿是后天
期刊
在我心中,母亲是一位生活艺术家,深谙生活美学,虽然母亲并没有去过东京,也没有去过巴黎,甚至不知道土耳其在哪里;既听不懂秦腔,也看不懂昆曲,更不知道村上春树是何方人士,但母亲懂生活,爱生活,能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发现光,发现美。  母亲年轻时就喜欢花草,家里的窗台上,院落里,倒处都是瓶瓶罐罐。有道是好马配好鞍,好花配美器,母亲的花草都很普通,也没有什么美器,有的只是随手拈来的灵感。  木桶漏水了,便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