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癌症,人类使了哪些招数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将疾病称作“生命的阴暗面”,那么癌症,必定是这阴暗面中最不可触及的一角。所以,现代社会仍有很多人谈癌色变,甚至是在并不清楚癌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在癌症与死亡之间画上等号。
  医学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人们口头说到的“癌症”,习惯上也泛指所有恶性肿瘤。最新资料显示,预计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810万人,癌症死亡病例960万人。癌症是目前夺走人类生命的主要罪魁祸首,难怪会让恐惧占得先机。
  随着癌症越来越常见,很多人觉得,癌症可能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魔咒。其实追溯人类历史,癌症早就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不断与癌症抗争的历史。

从“没有治疗方法”说起


  数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认识到癌症的存在。公元前2625年,古埃及伟大的医生印和阗在莎草纸上记录病例时描述了乳腺癌。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他只写了短短一句:“没有治疗方法。”
  而我国最早对于癌症病例的记载,并没有冠以“癌症”的称呼,而是用了“恶毒之疮疽”等名称。直到12世纪宋朝的东轩居士撰写《卫济宝书》,才提到“癌”字。公元1264年,杨士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里对“癌”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透孔里,男者多发生于腹,女者多发生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这种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临床诊断相符合。
  面对癌症,“没有治疗方法”曾是东西方的共同困境,直到18世纪中叶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抗癌研究上才逐渐取得突破性成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伴随着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外科学等一系列医学学科的兴起,医学肿瘤学快速蓬勃发展,就算与癌狭路相逢,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药物层出不穷,也会让人类在这场生死之战中更加胸有成竹。

切除手术求“根治”


  1863年,德國医学家鲁道夫·魏尔啸在癌变组织中识别了白细胞,首次将炎症与癌症联系了起来。这位德国医学家还提出了“白血病”的概念,首次提出“白血病”与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有关。
  而真正触及癌症手术治疗,1840年代~1860年代出现的两项技术革命——使用乙醚进行麻醉和使用苯酚进行消毒,为手术扫清了最重要的技术障碍。引领肿瘤手术潮流的维也纳人比尔罗特,于1867年起在柏林大学开始尝试通过对腹腔肿瘤的切除治疗癌症患者。经过十余年在动物和人类尸体上的练习,他掌握了这种复杂的手术。他于1872年最早完成食管切除术,1873年进行全喉切除术,1881年切除癌变的幽门,在医学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1882年,美国外科学家威廉·霍尔斯特德首次使用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治疗乳腺癌。他第一次提出了根治手术的概念,即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切除一定的周围组织,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直到1930年代,这种“根治癌症”思路仍然大行其道。除了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又陆续扩展到泌尿系统肿瘤、脑部肿瘤和肺癌等。
  这一概念仍然是今天很多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成为治疗绝大多数肿瘤的主要手段。

放疗化疗,缓解症状


  放射治疗时代的开启,让癌症的治疗更加准确。自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最初的几十年里,医生们采用一种被称为近距离放射疗法的方法,将小块的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部或旁边,近距离向癌细胞传递放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使健康组织不受伤害。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放射治疗。
  化疗在194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最初是靠针对白血病的治疗取得效果。当时,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医生西德尼·法伯,使用氨基蝶呤在一名4岁女孩身上,实现了小儿白血病的第一次部分缓解。在此之前,急性白血病患儿通常在被诊断几周内死亡。氨基蝶呤就是甲氨蝶呤的前体,甲氨蝶呤后来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西德尼·法伯也被称为 “现代化疗之父” 。
  1953年,罗伊·赫兹与华裔美籍科学家李敏求,通过化疗方法使用甲氨蝶呤,治愈了一名患有绒膜癌的患者。这是医学史上第一个人类实体瘤完全治愈的病例。1958年,新的研究证明,联合使用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可以部分或者全面缓解症状,延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寿命。该发现为目前所有化疗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所谓联合化疗,即多种化疗药物同时使用,调整药物组合、剂量和时间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同时将副作用降至最低。

致癌基因,由鸡及人


  所有癌症的起因都是人体内特定基因变异。而要认识到这一点,人类可花了不少时间。1976年,科学家们发现了正常鸡细胞的DNA包含一个与禽类肉瘤病毒致癌基因有关的基因,会导致鸡患癌症。这一发现最终促进了人类致癌基因的发现。之后三年,TP53基因被发现,它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

  在1970年代末,癌症的基因突变学说正式提出,在细胞里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导致肿瘤发生。既然致癌基因是导致癌症的原因,阻断它们在细胞内的功能,自然就有机会治疗癌症。之后,原癌和抑癌基因以惊人的速度被发现,目前已超过100条基因。国际大药厂研发抗癌药物时,也将各个致癌基因列为攻击标的。如EGFR抑制药物(标靶药物)已经成功延长许多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癌症患者生存期。
  今天人类对癌症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基因突变学说固然可以合理解释,但肿瘤的发生发展其实更加复杂。外因(病毒、化学物质)通过诱导内因的变化,以及内因发生作用需要外界因素的配合(例如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免疫系统与肿瘤的作用等),在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对治疗效果产生各式各样的影响,并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新治疗方法的可能性。

终极法宝,努力追寻


  肿瘤免疫治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其实,免疫治疗也不是新课题,早在1898年,美国骨科医生威廉·科利首次利用细菌制品成功治愈了一名21岁的肉瘤患者,并由此被西方称为“癌症免疫疗法之父”。1909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免疫系统在不停地巡逻并摧毁新生的癌细胞,这就是著名的“免疫监视”假说。
  经过不懈的研究,美国权威杂志《科学》在2013年总结到癌症治疗即将迎来“转折点”,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上的有效性,包括治愈多种晚期癌症和转移性癌症。
  最近,越来越多的抗癌新药出现,特别是各种靶向药物及PD1和PDL1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部分患者甚至能够治愈或长期带瘤生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在抗击癌症的道路上愈战愈勇,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彻底攻克癌症的终极法宝,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癌症终将像天花、霍乱、结核等疾病一样,从不治之症变成可防可控可治的一个病种。
  (编辑 余运西)
其他文献
探讨提高毁损性手外伤急诊处理的满意率.对手毁损伤的急诊处理应尽一切努力利用尽可能利用的组织进行修复,高质量的清创,良好的皮肤覆盖,妥善闭合创面,恰当的选用种皮片、皮
醒脑静注射液是由古验方“安宫牛黄丸”提炼而成,由麝香、冰片、山栀、郁金等组成,具有开窍醒脑、镇惊止痛、清热解毒、安神定志、凉血行气功效。主要用于气血逆乱,脑脉瘀阻所致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各种环境污染物层出不穷。部分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饮食、皮肤接触等各种方式进入人体内,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普通人群接触环境污染物会对肝脏、肾脏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中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位居第三,但病死率却高居首位。卵巢癌在早期并无特异性临床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肺癌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总和[1]。在美国每年有超过十六万人死于肺癌[2],贾世杰等[3]在对2002~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病死
乳腺癌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女性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每年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中乳腺癌占23%,且死亡人数中14%死于乳腺癌[1],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此,探索乳腺癌发
据报道全世界有1亿4千万居民居于海拔2500 m的地区,有1千7百万人口居住于海拔3500 m以上的地区[1]。在高海拔地区缺氧可导致许多症状,如贫血和机体将氧运输到组织的能力降低。血
以郑西客运专线高桥隧道为背景,利用岩土工程有限差分程序对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该施工方法在开挖过程中国岩及支护结构的力学行为,得出地表横向沉降槽
期刊
介绍QZ2S系列间接式自励动力制动调速系统在起重机电控领域的应用,并利用断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对该系统进行改造,同时对其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