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向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来源 :地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腾讯人口迁徙数据构建长三角的有向城市网络,利用有向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研究人口流动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已形成"区域性核心-局域性核心-人口扩散型城市"联动发展的多核心、等级化、网络化的空间结构。在该地区同时存在"同城化""核心-边缘"空间发展模式。长三角41个城市可划分为7种发展类型,其中资源集聚型城市对人口资源存在普遍争夺的情况。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向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发展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战略布局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东营凹陷深部储层是干燥沉积环境下的一套红层,其中的孔一中储层厚度大、钻遇井少,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但目标区地层结构复杂,埋深从南到北逐渐变大,井震关系一致性不好,储层预测有很大难度。通过综合分析井震特征、优选地震属性、建立井震厚度关系,使用单一最佳属性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基于学习型的非线性储层预测法,得出以下认识与结论:1)研究区红层具有薄互层典型特征,频率较上覆和下伏地层高,地震反射具有中振、低连
张广才岭是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是东北"巨型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张广才岭南部帽儿山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张广才岭南部细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6.4±1.1)Ma,中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8.9±1.3)、(177.7±1.1)Ma,粗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80.0
本文以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塔源镇和小兴安岭二站乡地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古亚洲洋在该地区的俯冲—碰撞过程.塔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U-Pb年龄为308 Ma,为晚石炭世侵入体,具有高硅、高碱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εHf(t)为0.8~2.5,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来源于增生的下地壳物质;二站乡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U-Pb年龄分别为305和293 Ma,同样为高硅、高碱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
淮南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和有机质壁微体化石,是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生命演化的重要实证材料.然而,淮南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的沉积时间仍未得到较好的约束,碎屑锆石年龄随地层层序的变化特征也未明确.为此本文对碎屑锆石数据较少的淮南寿县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开展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八公山组碎屑锆石以古元古代锆石为主体,无小于1600 Ma的锆石;刘老碑组和寿县组碎屑锆石以中元古代锆石为主体,中元古代之前的锆石较少.综合已知的碎屑锆石年龄以及与邻区地层的对比,约
多次波压制一直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研究重点,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方法通过多次波预测、自适应减去两个步骤实现多次波压制,具有压制精度高、模型依赖度低等优点,是工业界广泛采用的方法。但是常规减去方法在一次波、多次波交叉位置易出现一次波损伤、多次波残留等现象,进而增加后续地震处理、解释的难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验低秩表示的
洛阳盆地位于黄河中游,属中原腹地,史前资料丰富,是揭示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季风气候变化响应规律以及研究史前大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演变影响的理想区域.鉴于此,我们在洛阳盆地洛河流域开展广泛的野外考察,在其下游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剖面——太学村(TXC)剖面.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地层划分,并重点结合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对剖面中三组古洪水泛滥沉积层(overbank flood deposits,OFD)与黄土层、古土壤层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代黄土层(L0)和古土壤层(So)
镍(Ni)电极在电化学中应用广泛.原位表征Ni电极表面的吸附物种有益于帮助理解电极反应历程、指导发展高效电催化剂.应用超微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了超微电极表面的传质特性和分子水平的高灵敏度表征,是研究Ni电化学的有力手段.本文所述的研究工作通过在金(Au)超微电极表面电吸附具有SERS活性的Au纳米粒子并恒电流沉积金属Ni薄层,制备并表征了具有SERS活性的Ni超微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实验和以4-甲基苯硫酚分子作为探针分子的SERS实验结果表明,沉积速率和沉积电量是影
生物柴油工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大量副产品丙三醇(甘油),因此如何将甘油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各种方法中,电催化氧化由于其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高效率而备受关注.然而,甘油的电氧化非常复杂,涉及许多反应途径和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如何合理设计对目标产物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很大的挑战.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概述了铂和钯基催化剂上甘油电氧化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首先总结了基于原位和在线谱学研究以及理论计算获得的影响其电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然后,选择代表性文献来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应用于研制高效甘油电氧
基于中国2007—2012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新投入要素和专利申请量的面板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异质性,以及人口空间集聚对人才创新驱动作用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城市,创新产出水平越高,但人口集聚程度与创新产出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关联;(2)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创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探究中国"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呈现显著网络特征,可划分为"净溢出""经纪人""主受益"以及"双向溢出"四大类型板块,并且板块内部具有较明显的"等级"属性。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发展、对外开放对"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对"互联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