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通过调节Bax/Bcl表达抑制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BDNF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特别是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及Bcl-2表达,应用Trk B受体抑制剂K252a(200 nmol/L)观察50 ng/mL BDNF对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 MTT检测结果及Annexin V-PI双染色法发现50ng/mL的BDNF预处理可显著地抑制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的下降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50 ng/mL的BDNF对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及Bax/Bcl-2比值上调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被Trk B受体抑制剂K252a(200 nmol/L)抑制.结论 BDNF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特别是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Trk B结合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ChAc)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ChA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hAc以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唇、舌自咬为典型特点,伴有外周血棘状红细胞增多,可有癫痫、周围神经损害、认知-精神障碍、肌酶谱增高及尾状核萎缩,治疗上以对症支持为主.结论 ChAc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其
患者 男,40岁,因"发作性晕厥十余年,加重1 d"于2010年7月7日住进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十余年前开始出现反复晕厥,发作前感上腹部不适,继而迅速出现黑朦,并晕厥倒地.发病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牙关紧闭,肌张力高,双肘关节屈曲,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每次持续约1~2min,清醒后感四肢乏力、心慌,无头痛头晕,大约每2~12个月发作一次,并曾摔伤过头部.3年前神经内科门诊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但机化型CSDH临床较少见,文献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外伤史为10年的机化型CSDH.患者男性,78岁,于2012年4月18日因癫痫发作入院.主因10年前曾因车祸伤及头部,当时行左顶部头皮裂伤清创缝合术,后患者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智力及记忆力下降严重,曾有癫痫发作病史,未行专业治疗.患者自诉10年前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8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中GLUT-3和HIF-1α表达情况,另取10例星形细胞瘤周围做内减压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结果 GLUT-3在Ⅰ、Ⅱ、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60%、80%、100%,HIF-1α在Ⅰ、Ⅱ、Ⅲ、Ⅳ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种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虽然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能正确诊断并及时有效治疗,其病死率极高.本文通过对1例合并多发性脑梗死的TTP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利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
目的 研究缺氧条件下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24孔板Transwell装置共培养C6胶质瘤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氯化钴模拟细胞缺氧条件.实验分为缺氧细胞共培养组、常氧细胞共培养组、缺氧细胞单独培养组、常氧细胞单独培养组.培养24 h后Annexin V-FITC/PI荧光双染法检测各组C6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连续计数6d各组C6
鞍区位于中颅窝底的中央,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是颅底肿瘤及脑血管瘤的好发部位[1].由于肿瘤的周围复杂的毗邻结构,致使手术切除技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相对较高。
目的 探讨脑裂头蚴病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 方法 收集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脑裂头蚴病患者的MRI资料,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学特点。 结果 本组7例患者共有20个病灶,病灶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等信号,增强后呈环形、结节、串珠、扭曲条索样强化,脑白质水肿变性,占位效应轻微或者负占位,其中3例患者病灶的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 结论 脑
目的 探索脐带间充质于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将其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方法 分离脐带间充质组织,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脐带MSCs,原代培养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细胞形态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周期,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二步法诱导分化P3代脐带MSCs,培养3、6、9 d后终止诱导,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cstern blotting
目的 通过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核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和环核苷酸[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探讨EGB抗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集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3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柠檬酸钠抗凝),血小板分离洗涤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EGB对血小板cAMP、cGMP水平及经超声匀浆后分离的P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