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艺术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loverm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启发式教学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非常实用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以帮助学生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已有知识;生活事理;类比与对比;学生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50
  启发式教学是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是针对于原来比较陈旧落后的填鸭式、灌注式教学所做的较大的教学转变,是新课改后,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所汲取的一种较为科学化的教育理念。众所周知,在古代包括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以来,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用了很长时间,教学效果极其低下,很多时候,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在这样落后的教育模式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教育状况可想而知。教师费劲不小,但是学生学得费力,收效甚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逐步发展,世界上许多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也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为大多数中国教师所接受,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流。其中启发式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要真正做好启发式教学,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启发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像是一种催化剂,而发生“理解”反应,还主要靠学生自己。可以这样说,启发式教学,也就是教师如何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使学生易于理解;把抽象化的东西变得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好启发式教学呢?
  一、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启发
  在教学中,有的知识点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借助教师的导引,自己去理解。而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推导理解新知识,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再把新知识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原来并不难,就像盖房子一样,只要打好基础,把原来的知识学习好,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例如再一次为学生讲解比喻的作用时,我没有用深刻的大道理去讲解,因为那样学生不好理解,也没有兴趣。我教给学生们一个问题:假如你向其他同学描绘你同桌的眼睛是怎样的,你会怎样描述呢?这时候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同桌的眼睛像黑葡萄”,借助这位学生的比喻,我引导学生:“你们看看,这位同学把眼睛比喻成葡萄,是不是非常好理解眼睛的样子?所以,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地就说出比喻的作用是把不好理解的东西,变得容易理解。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很容易理解新知识,并且记得非常牢固,理解也非常深刻。
  二、用生活中的事理去启发
  因为学生对生活当中遇到的事情非常熟悉,所以用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敏捷性,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其中鲁迅对于百草园的描绘所起的作用,学生难于理解。我就让同学说一说自己平时和同学爱在什么地方玩,有的说邻居废弃的老屋,有的说自家房后的空地,喜欢的原因是可以在老屋里和同学捉迷藏,可以在空地上玩跳绳。我就启发学生,既然你们喜欢那样的地方,那么鲁迅是不是也会喜欢和怀念自己小时候玩的地方呢?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鲁迅用那么多笔墨描写百草园的原因了。
  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事情,可以非常明显地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语文教学起到较为有利的帮助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做好这一点,就必须找准生活的实例,为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契机。
  三、利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启发
  所谓类比是指把相似的问题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得出优劣和结果;而所谓对比就是把截然相反的问题放到一起,进行对比,使两者产生明显的不同比较感,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经过实验得知,启发式教学也可以利用比较的方法,使启发变得简单。我们都知道启发教学最怕的是启而不发,有的教师在授课时,虽然也在想方设法启发学生,但是往往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一些合适的方法,使自己的启发变得更为简单实用。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在教学中利用比较的方法,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学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的做题方法时,我就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我把四个同学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按照先阅读后看题的传统方法做题,另一组按照先看题后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法去做题。经过对比试验,大家都看到后者的方法既省力又节约时间,而且准确性也高,极大地提升了做题的正确性。学生们看到了实际的对比实验,把原来教师的空洞指导变得实际化,明了化。
  四、启发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注意我们所面对的对象的实际情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在事先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设计好要启发的问题,以及使用的方法。只有教师做好了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才会有的放矢。假如不了解学情,就会在课堂上出现不可预知的失误。例如,在一次听示范课的时候,因为教学的教师刚毕业不久,经验不足,所以在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时,因为启发不当,被提问的学生们眼看着老师,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教师的问题,使教学气氛变得十分尴尬。这就是不了解学生情况所导致的失误,其原因是这位学生在班级内是成绩最差的一位,对于教师这样有难度的问题,当然会难以理解。
  总之,启发式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帮助教师搞好教学,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真正地做好启发,还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前做好足够的备课准备,才能在教学时使教学一启就发,學生好理解,教师也省力,教学效果就十分明显会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才会使这一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过程。本文对如何提高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英语;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49  英语
费尔南多·佩索阿是葡萄牙现代主义诗歌之父。20世纪初,佩索阿通过两篇批评长文,号召建立以"想象性感受力"为对象,以"朦胧、精妙、复杂"为美学准绳的新诗学。他发起并推动的
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努力追求的方向。同样,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50年前的动物实验表明围梗死期的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与颈交感神经活动异常有关,且左右颈交感异常活动存在差异,此后的实验证明左右颈交感神经不同的生理效应与其在心脏分布不同
忧患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内涵的忧患思想。在殷周之际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激发了一场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至深的忧患思潮。史籍明确记载周公是作为
“转型“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了追赶内地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对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实施了
在初等教育中,数学属于基础教育。这门学科并不单独存在,它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小学数学学习的结果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就业素质提升越来越加以重视,相对于“师讲生听”的内容性灌输,“生学师导”的生本性课堂,更能够推动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从创新课堂教学范式、夯实内容依托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对策,以此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中实现自身化学素养提升,使课堂走向高效。  关键词:生本 初中化学课 高效课堂  DO
患者女性,6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心房、心室电极导线参数测试满意后与起搏器连接,心电监护示:心房率78次/分,心室率38次/分,未见心室起搏心律。术中探查,用程控仪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知识获取和技能培训为基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学生,促进不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