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baobe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歌曲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瑰宝。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它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音乐创作方法和传统音乐元素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技巧。本文重点从苏轼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调式和调性、歌唱气息的控制以及吐字、咬字等方面对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苏轼 艺术歌曲 审美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一)藝术歌曲概述
  艺术歌曲是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音乐体裁。它是由浪漫主义大师舒伯特创立的,是一种独立的歌曲类型。它融合了人类声乐和旋律中最具感染力的两种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优美的可观性,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艺术表现的独特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歌词采用当时著名的诗歌歌曲,大多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世界,讴歌爱情,曲调的表现手段和创作手法较为复杂,以钢琴伴奏为主,伴奏占有重要地位。艺术歌曲的伴奏更加统一,与歌曲的旋律融为一体。作曲家创作艺术歌曲时,歌曲的旋律与伴奏往往是齐头并进的。从产生到发展,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规范和特点。他们需要注意整体结构与作品细节的整合,才能充分理解艺术歌曲的本质。
  (二)苏轼作词的艺术歌曲内涵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他一生作品数不胜数,创作体裁众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创作的词总是带有大家风范,大气磅礴,但在豪放中不时会流露出旷达的情怀,他的词作反映了诗人在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不同心情和感受。探讨苏轼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所形成的词风,有助于我们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苏轼作词的艺术歌曲——以《大江东去》为例
  (一)《大江东去》词曲创作背景
  《大江东去》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青主于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词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端。这种新的音乐(不仅是声乐)具有不同于其他音乐的特征,体现出西方音乐创作中广泛运用的和声、旋律、复调、主题发展等技法。在分析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分析作品本身,而且要探索作者的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表现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味。
  《大江东去》歌词出自诗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方复调作曲技法,将苏轼的词与意通过音乐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将美声唱法带入国内并逐渐发展,架起了西方歌唱技巧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桥梁。《念奴娇·赤壁怀古》诗词总体风格是怀古抒情,作者以宽广的胸怀描绘了他耗尽了英雄气概,转向关注历史与生活。虽然苏轼的事业坎坷不平,命运多舛,但他一生从未对生活失去过信心,这首词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上阕是描写赤壁风情的自然浪潮,具有宽广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下阕是通过周瑜来抒发自己的境遇,拿周瑜与自己相比,周瑜的成就受到了人们的赞扬,而他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但词中并没有太多的感伤,而是体现了苏轼一贯的崇高志向,同时也描绘出他对祖国大江大河的热爱。
  (二)《大江东去》音乐本体分析
  歌曲《大江东去》根据词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外加一句coda,可以看作是一个带coda的并列二部曲式。第一部是在G大调上和e小调间变化调性,在曲谱开始的左上角标注了“庄严的广板”,凸显出曲目的情绪情感。第二部分是“生动的行板”,前一部分以e大调为主调,音乐色彩变得明亮、广阔、欢快,表现了周瑜的青春年少和“灰飞烟灭”的英雄气概,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和美好的回忆。与此同时,音乐也伴随着大胆而忧伤的气氛,呈现出柔和的优雅。后半部分回到e小调,与前半部分遥相呼应,使整首歌曲紧凑而完整。音乐色彩也变得柔和,准确地表达了“生活”只是“梦”的意境。
  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所需要的是一种类似宣叙调形式的风格,演唱者需要在这里唱出一个完整而宏伟的意境,把观众带进历史舞台。它是昆曲演唱风格的旋律板,并辅以朗读性的宣叙调形式的写法。在叙事性音乐人物中,往往会出现雄浑的旋律,基本上是一字一音。我们在演唱时,要想象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滔滔江水的气魄,气息需要饱满、充沛,咬字吐字敏捷、迅速,要体现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本曲运用的是弱起小节,所以不要忽视弱起的规律,要将重音放在“江”字上,进行正确的演唱。在第一句的构成方面,虽然只有五个和弦,但因为和弦功能不同,必须改变触键,使音乐的颜色和声音都有变化。伴奏者在演奏前必须准备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呼吸,运用手臂的力量,慢慢地触摸琴键,用一颗沉重严肃的心弹奏这五个和弦。而演唱者的情绪需要稳定地控制,演唱中会发现强弱对比非常明显,而在此后则运用了大量的八度音程及柱式和弦,用紧凑的节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意境,继续推动音乐的变化与发展,也为观众描绘了惊险、激烈、壮观的赤壁之战场面,同时,也似乎描绘了江涛拍岸、浪高风傲的画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一句在气势上较为雄烈,表现出宏伟壮观的赤壁,直到卷起千堆雪中的“千”字需要重点突出,将这首歌曲推向高潮阶段;然而重复的这一句“卷起千堆雪”两句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结束第一段落。在第一句间奏后钢琴做了一个rall,为演唱伤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所以在第二句开始演唱时应该顺着钢琴伴奏的力度慢慢进入。本句的总体力度是弱的,与前面的“浪淘尽”作了呼应,它并没有突出场面的宏大图景,反而让人想起那些埋在巨浪背后的英雄,这更是沉重。“卷起千堆雪”是整首歌中唯一的重复句,在歌唱中所重复的都需要表达情感抒发之处。声乐中的重复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否则就会失去重复的意义。接下来的一句话立刻又做出了强调的力度,这是第一句话的结尾,结尾以ff结尾,不仅显示了江山恢宏,还透出了转移、遐想背后的强烈反差。“一时多少豪杰”是“千古风流人物”的变化模进,后半句上行,包含了苏轼对英雄人物的憧憬,他深深地希望他们不要被大浪冲走,与现实做了一个尖锐的比较。   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开始由G大调转到E大调上,运用咏叹调中带有浪漫色彩的歌词,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柔情,表达出作者怀念古代英雄人物的情感、旋律、变化的曲调和富于抒情性和歌唱性,使节奏变成稍快的行板,这些变化决定了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与上阕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像苏轼身边汹涌的江水和内心深处的沉思。内部和外部的对比是歌手在音乐中所要做的对比。沉思中,他开始回忆起当时周瑜的盛事。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连续的三连音与滚动的琵琶音,再加上行板的速度,使整个咏叹调充满了流畅的抒情性。前者的旋律走向是下行的,更抒情;后者的旋律走向是上行的,更有力。小乔的第一次婚姻离赤壁战役还有近十年。但是词亦不是史,意字当头,一句儿女情长,既给出一份柔情,也衬托出一个英姿飒爽、才华横溢的英雄形象。所以演唱时一定要充分表达温柔的一面。下一句话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有连续轻快的感觉,但这要求发音清晰准确。它需要比一个词更强大,这是整首歌的最高点,所以它需要呼吸的支持和腔的打开。一个小节的停顿,但这是一个转折点,从周瑜转向了自己,苏轼巧妙地把自己比作周瑜,把重复的曲调比作两个人。“故国神游”重复了“遥想公瑾当年”的旋律,但却是一个转折,从周瑜转到了自己身上。
  最后一句转到e小调上,曲调比之前变得明亮起来,仿佛先前冥想的结果变得清晰明了。在曲谱molto开始,钢琴伴奏“人生如梦”是依附于钢琴所特有的伴奏模式下的低声吟唱。苏轼好像在自言自语,钢琴伴奏生动地表现了小船在波浪中颠簸的情景。它还描述了苏轼在沉思后的转身,平静的画面与整首作品开头的插曲形成鲜明对比。中间有三小节静止,这说明苏轼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他的心慢慢知道,人生不过如此,但他仍然坚持着这个信念,慢慢地对人生有了一个更宽广、更轻松的理解,这让他沉醉在了最后一瓶酒中,突然进入ff力,并用了两个保持音,这强烈地显示出苏轼终于洒脱了,酒洒在江中,被淹没又怎样,我努力过着我能过的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根据苏轼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艺术歌曲的历史背景、演唱情境入手,明确了要充分了解诗词内涵,注重个人情感表达才能完成一部优秀的歌曲作品。作为演唱者,在不断提高自身歌唱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从而达到更高的音乐艺术水准。中国传统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古诗词歌曲为大多数人所喜爱,因此,进行古诗词歌曲创作和演唱可以有效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继承、发扬和展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对戏曲、曲艺等传统歌唱艺术的研究,掌握必要的演唱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族音乐的真谛,如可以将民族音乐与美声唱法相结合,逐步形成中国古诗词歌曲独特的演唱风格和特点。探索自己的歌唱音色,发掘属于自己的歌唱音色,体现具有个性的声音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的真谛,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朱峰玉.由《大江东去》的演唱谈歌曲的意境[J].牡丹江师范学院校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20-121.
  [3]廖乃雄.廖尚果先生的生平、业绩[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2):35-45.
  (作者简介:朱茜,女,硕士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探索戏剧作为中国戏剧史上受西方戏剧思潮影响同时经历了大量戏剧实验而产生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前驱戏剧,在形式上吸纳了西方戏剧艺术手法,而在内容上将本土文化与侧重哲学思考的西方思潮相结合。《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是20世纪80年代探索戏剧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打破时空格局、加入叙述元素等方式来透视人性这一永恒话题,抛开作品基于特定时代的变革意义,外在形式的冗杂致使原本深邃的人类命题被超负荷表达而显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元代画家倪瓒个人和其艺术作品的解读,以及对其山水画中“茅草屋”点景的探微,试析其绘画风格、其山水画中“茅草屋”形象蕴涵的美学思想,以及“茅草屋”形象符号在倪瓒山水画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元代 倪瓒 点景 “茅草屋”  一、倪瓒及其山水画中的点景元素  “点景”在现代汉语中,有点缀、修饰的意思。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
期刊
摘要:《单人房》是韩国著名女作家申京淑的一部女性成长小说,其主人公与作者同名为“申京淑”,并带有作者本人的部分生活剪影,是一部成功的“类自传体小说”。相较于其他作品,《单人房》更深刻地诠释了申京淑对女性成长意识的思考。同时,《单人房》关注女性成长和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呼吁女性真正的自由解放,这部作品对研究韩国90年代的女性意识觉醒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申京淑 《单人房》 女性成长意识  一、引
期刊
昨夜回到乡下  走在两边是菜园的路上  辣椒树比我还高  有一处是叔父的  大风吹  一想到他扎的篱笆还在  而他却不在了  我就哭出来  把自己从梦中哭醒  不止这一回  南天竹  长到冬天的红果果  在石缝上很好看  在茶舍的陶罐里也好看  但离我都太远了  于是  我把它插在  不足二十平租房中  放著电饭煲也放着收录机的  桌子上的  保温饭盒里  花瓶是临时的  对生活的爱不是  (本栏
期刊
摘要:《在悬崖上》是当代文学的一部经典著作,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相关理论重新解读这部作品,从叙述者的位置、视点选择的角度、叙述者的不可靠性这三方面分析隐含作者如何建构男性话语权威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在悬崖上》 叙述者 叙述视点 男性权威  《在悬崖上》这部小说是以一位男性的视角来叙述自己的感情经历,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叙述方法使得隐含作者在叙述者的位置、视点选择的角度、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三方面
期刊
摘要:八大山人能诗、书,也擅于画,其在中国画艺术上独具一格,可以说是全能且极为优秀的艺术家,让人们沉浸在他的艺术魅力之中。本文以八大山人绘画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层层推进,结合八大山人的作品及其背景经历,浅谈其绘画中的禅意以及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 水墨 禅意  一、八大山人的绘画  八大山人将水墨写意发展到高峰,其实,与山水画相比,花鸟画创作风格更能够突出他独特的个性。总的来说,他用笔用墨比较硬
期刊
《远方有你》是近年影响力较大的一首毕业主题校园原创歌曲,创作于2010年,由东北师范大学校友石彦伟作词、王铁卫作曲。自2010年首次拍摄MV至今,每年毕业季都由该校各学院优秀毕业生及教师代表共同演唱录制,先后拍摄八版MV,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多次进行首页推荐,累计视频播放量达千万余次。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青春之歌2018——第二届最美校歌推优活动”中,《远方有你》从全国
期刊
摘要:本文对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在其壁画作品中如何体现现实性和民族认同进行分析。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赏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即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进而表达出真正源自社会、源自现实的内容所迸发出的情感才是使作品富有内涵、生生不息的源泉。  关键词:迭戈·里维拉 壁画 现实主义 民族精神  笔者曾经看过一部关于女画家弗里达·卡洛创作人生的电影,才了解到弗里达的丈夫迭戈·里维拉也是一位
期刊
摘要:数字文化馆是在传统文化馆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结合新时代文化馆服务观念,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以此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的文化馆相比,数字文化馆技术先进,内容获取便利,交流方式新颖,在服务形式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首先介绍新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含义,其次分析数字文化馆的现状并梳理其存在
期刊
甲:敲锣打鼓台上站,  乙:四人说段三句半,  丙:精准扶贫冲锋号,  丁:慢慢表!  甲:党的政策人人夸,  乙:共同富裕你我他,  丙:小康路上都不少,  丁:不能少!  甲:帮扶干部村吃住,  乙:风雨无阻入农户,  丙:无数节假咱不闲,  丁:没怨言!  甲:帮扶群众来致富,  乙:确定人口第一步,  丙:反复核查多跑路,  丁:勤跑路!  甲:老弱病残能力低,  乙:家庭贫困俺着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