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小名直呼我吧——读伊朗诗人埃姆朗 萨罗希

来源 :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jizh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姆朗.萨罗希是当代伊朗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从早年的大胆讽刺到后期的玄想哲理,从虚无绝望到浓厚的苏非神秘主义气息,从青春激进的运动者到温馨温暖的人性关爱,萨罗希的诗歌几乎刻下了他一生的轨迹。在这些轨迹的背后,我们更是可以见到伊朗广阔的生活场景,它的革命、它的青春、它的宗教,甚至还有它的复杂和它的政治。诗人是时代的歌喉,这句话用在诗人萨罗希身上也是一点不错。 Emran Sarosi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poets in contemporary Iran. From the bold satire of his early years to the mysterious philosophy of the later period, from despair to strong Sufism mysticism, from the radical activists to warmth and warmth Humanistic love, Salush’s poetry almost carved the trajectory of his life. Behind these tracks, we can even see the vast scene of Iran’s life, its revolution, its youth, its religion, its complexities and even its politics. The poet is the voice of the times, this sentence is also used in the poet Salozhe is not bad.
其他文献
传统的“断裂”通常所谓“传统的断裂”所说的“传统”是与现代化相对的传统文化,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政治制度(制度)、文献典籍(思想)和世俗观念(习俗)。不过,传统的“断裂
作为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的提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人”无论作为个人主体还是类主体,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渗透德育的智体美劳全方位教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和关系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天地”区域的改造模式为案例进行文化层面的解
对十斋日的来源及地藏菩萨十斋日,法国学者苏远鸣与中国学者张总、王承文等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于佛教对十斋日的具体接受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就此提出补说
研究小经文献与语言学相关的问题,可以使过去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得到有意义的进一步的探索.过去学术界对"经堂词汇"(小经词汇)及其产生的时间、构词规则等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
全球化具有不同的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例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正义的全球化.因此,对全球化进行单纯的批评和支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理性
本文对文轨在因明学方面的研究做了梳理,指出文轨在《因明入正理论疏》方面的贡献有:一、深刻地揭示了因明的功用与性质.二、理清了新、古两种因三相的同异.三、揭示了同法"
北魏时期是道教改革和道乐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间道乐史料集中于北天师道领袖寇谦之.由于以往学术界在史料挖掘研究上未臻佳境,致使对寇氏的评价失之拔高.本文基于两种重要原
本文根据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珍藏的《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会志》文献,分析了上海清真寺董事会代表的穆斯林社团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与教职人员和教民的关系;简略
本文认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发挥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以身体作为“身国同治”的出发点,并设计了一整套“身国同治”的规则,如崇道、尚道德、无为、慈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