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主动停工在体实验动物研究

来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eb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以下简称为血泵)主动停工在体实验动物研究,旨在观察停泵后血液的反流情况和血泵的血液相容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实验动物生理状态,为后期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积累可靠数据.方法 选用健康绵羊1只,左侧开胸建立左心辅助模型.正常运行6周后主动停泵,停服抗凝药物华法林.观察实验动物生理状态,记录血泵停工羊术前及1~12周血液、生化、凝血检查结果并进行研究.血泵停工后16周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左心辅助模型建立成功,血泵运行期间工况良好,实验羊在血泵停工前后6周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自如、进食良好、尿便正常.血泵停工后16周的超声显示人工血管未堵塞,有反向血流.结论 此血泵停工,对血液相容性、对实验羊生理状态和脏器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人工血管通畅且未见血栓,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为后期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意外停泵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此血泵血液相容性好.后续将进行左心辅助低剂量抗凝治疗及多组停工实验进行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开展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研究了7个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变化的单独影响及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浑善达克沙地68.83%的区域植被覆盖在增加,其中显著增加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即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正蓝旗、正镶白旗和多伦县。(2)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区域植被覆盖的主要自然因素,解释力分别达
目的建立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成纤维生长因子9(FGF9)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FGF9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将Olig1-Cre转基因小鼠与FGF9转基因小鼠(FGF9flox/flox)杂交,选取雌性FGF9flox/wt/Olig1-Cre+与雄性FGF9flox/flox合笼交配,F3代获得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FGF9基因小鼠(FGF9flox/flox/Olig1-Cre+<
目的建立从群体水平体现遗传多样性特点的新型小鼠资源,并初步探讨其遗传学特点。方法(1)多个亲本以重组杂交的方式分别建立携带有多亲本遗传信息的近交系和远交系小鼠;(2)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比较分析两个小鼠群体的遗传学特点;(3)通过子代与亲本品系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绘制遗传多样性小鼠资源的染色体物理图谱,并统计亲本对子代小鼠的遗传贡献。结果(1)遗传多样性近交系小鼠具有遗传稳定、表型一致的特点,适用于简单快速的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工作;(2)相比近交系,遗传多样性远交系小鼠拥有更好的繁殖能力,以及更丰富的遗传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中亚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植物,长期被作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在降水严重匮乏的荒漠区,地下水埋深对梭梭的正常生长具有关键作用。选择黑河中游临泽绿洲边缘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区域,选择生长沙丘和丘间低地相同林龄的梭梭,对植物茎水及其他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值进行了测定,并结合IsoSource模型计算了梭梭在沙丘和丘间低地不同微地形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已初步确定先行从长江上游的雅砻江调水40亿m3至黄河上游的洮河,经洮河至刘家峡水库后入黄河干流。本研究从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新增水资源量入手,结合新提出的黄河干流甘肃段的新型水土格局(即"弦弧"两支主要输水路线下),重点对新增水资源量的利用进行思考,并分析了新型水土格局下新增调水对黄河干流甘肃段、西
采用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1—2018年黄河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并借助于核密度估计、泰尔系数、变异系数、Dagum基尼系数等考察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呈现出缓慢的波浪式上升特征,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流域内差异较为明显,下游>上游>全流域>中游。绿色发展水平省际差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非特异性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特异性Th9细胞、白细胞介素-9(IL-9)的变化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1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4个地貌单元,总面积为79.6万km~2。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沙漠化对黄河流域,尤其是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影响较大。为了全面掌握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
基于MODIS NDVI植被指数和气象数据集,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趋势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2001—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气候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1—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增速为0.055/10a(P<0.05),2010年之前增速(0.067/10a)大于2010年之后的增速(0.051/10a)。(2)空间上,
目的研究人胃癌转移裸鼠模型中人Alu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组织脏器中胃癌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探索建立胃癌转移模型早期评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分别以人胃癌细胞SGC-7901、MKN45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标准质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比例胃癌细胞SGC-7901中Alu基因的表达,获取相关性曲线;选取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45,通过裸鼠皮下接种的方式构建人胃癌细胞异种移植转移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模型鼠肝、脾、肺、肾和皮下肿瘤组织中的人Alu基因表达,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