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全然是梦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lik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出村庄,我就看见了那一片田野。那是一片玉米田,玉米正拔节到了最高的时候。我们这些乡村的孩子搭眼一看就知道,它们不会长得再高了。就像大人们眼中的孩子的个子,蹿到了某个尺寸,就不会再蹿了。剩下的事情,就是长壮了。
   这些玉米还没有长壮,所以格外亭亭玉立,修长的玉米叶和玉米叶之间还有着疏朗的空隙。风吹过来,玉米们微微摇动,如在跳舞。它们的颜色翠玉一样闪闪发光,这翠玉有浅翠,有深翠,有墨翠,交杂辉映,油画一般,当真是绚丽极了。我赶快把手机调换到拍照模式,想要把这一切拍下来。正在忙乎呢,弟弟从村子里跑了出来,看到我,喊了一句:“走啊。”我问去哪里?他说:“去地里啊。”我仿佛也明白了似的,跟在他后面去了地里。
   那块地确实是我家的地,在村子外的西南角。田里一片金黄,正在收麦子。有的麦子已经被打成了麦秸垛,敦敦实实地矗在麦田中间。我凑近前,嗅到了麦秸秆微渺的甜香。再仔细一看,哎呀,这麦子打得不干净呢,还残留着不少麦穗子呢。一转身,我就看见了母亲,我像以前一样喊她妈,她像以前一样答应着。我赶忙告诉她麦子的事,她说:“没事,先打个大概,回头再遛一遍场,就能干净了。”
   母亲稍微胖了一点,戴着一顶黄旧的草帽,穿着家常的白汗衫,圆领的,很薄,汗水把她乳房低垂的輪廓清晰地洇显了出来。我有些难为情,暗暗嗔怪她怎么不知道戴胸罩,又想到她这个年龄的乡村女人都不习惯戴胸罩,便决定下次要给她买几件厚点儿的汗衫。
   别人都在麦田里忙碌着,我们母女却聊起了天,聊天的情态恍若多年不见的好友,猛然间有些僵硬,却也很快自然起来。她有些羞涩地感叹说,她今年就要退休了:“干了这么多年,可干够了。”——从18岁开始在乡村小学教书,一直到她去世,她的乡村教师生涯足足有40年。可她为什么要羞涩呢?是因为觉得自己退休了就没用了吗?我连忙安慰她,说也该歇歇了。要是实在闲不住,像您水平这么高的老师,哪个民办学校不想返聘呢?她的优长是低年级语文,每次全乡统考第一名的,铁定是她的班。
   这安慰是有效的。她欣然颔首,默认了我的推想。我踏实下来,方才觉出天气的炎热。五黄六月收麦子呢,可不是热么。举目四望,也不知道卖冰棍的什么时候会来。他们骑着自行车,后架子上捆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塑料泡沫箱子,箱子外裹着一层小花棉被,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一排排的冰棍儿,便是这时节乡村消暑的奢侈品。我曾问过母亲,裹棉被不是为了暖和么?冰棍被捂得这么严实,它们不热么?母亲说,棉被这东西,能隔冷,也隔热。我说,那咱们夏天为啥不裹个棉被子呢?母亲答不上来了,就呛我:“你又不是冰棍儿!”
   看我的样子,母亲就知晓了我在找什么,笑道,哪里就有那么热。再说了,真热的时候,吃那个又能顶什么呢。我撸胳膊挽袖子想要去干活儿,她又拦着说,没啥干的,都忙完了。我顿时回到甜蜜的懊恼中。总是这样,她总是这样,总是舍不得让我花钱,总是舍不得让我干活儿。对别人讲起来我的时候,总是压抑着骄傲,尽量淡然地说:“我那二妞……”
   她仍然拽着我,拽着我的那只手湿津津的——梦醒了。
   这是梦。这当然是梦。收麦子的时候,玉米怎么会长那么高呢?麦秸垛都是矗在地头,怎么会在田间呢?母亲已经病逝了20多年,怎么还会在田里收麦子呢?
   可这梦也不全然是梦。玉米拔节到最高的时候,它们就是那么美。看到没打干净的麦子,我就是觉得那么可惜。母亲活着的时候,她就是那个模样。在她面前的我,就是那个被溺爱的孩子,当她的孩子,就是那么好啊。
  选自《中国文化报》
其他文献
植物的弱点相当单纯,就是不能活动,缺乏变换生存环境的能力;动物的弱点在于不能创造,只能够适者生存;人类不是这样。人类能够活动,还有思想,可以把生存环境改造得更加合乎我们的需要。然而,人类的弱点恰恰在于有思想。   因为有思想,人类把地球改造成了今日的样子,创造出许多事物。也因为有思想,人类将宇宙破坏成今日的样子,种下了许多危机。   首先看矿物,原本各安其位。但是人类想尽办法,把它们探勘、挖掘
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一生都过着朴素充实的生活,但这一切在1765年的某一天发生了变化。那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猩红色睡袍。于是,许多问题接踵而来了。睡袍的确很漂亮。它是如此的美丽,以至于它显得与家里环境、装饰、家具、物件等格格不入。本来,家里的一切,他感到协调、和谐、自然,但是有了这件睡袍,这些东西显得非常丑陋。于是,哲学家很快就有了买些新东西来配他的漂亮睡袍的冲动。他把旧地毯换成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将他视为偶像。18岁时,莫泊桑带着习作向福楼拜拜师。看了莫泊桑的习作后,福楼拜十分中肯地说:“可以看出你比较聪明,至于能否取得成就,完全在于你的态度。”“只要成为你的弟子,我就会竭尽全力。”听了莫泊桑作出的承诺,福楼拜将他收为徒弟,并开始认真指点他:“写作需要观察,观察需要慧眼,慧眼需要刻苦训练。为了锻炼你的观察力,请你去巴黎第十九大街,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左拐,走10米
有些话,不可急于出口。无论是事急处,还是情急处。冲口而出的话,往往锋利,不是把别人伤害了,就是把自己伤害了。况且,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你也不可能把它收回来了。也因此,有些伤害,可能是一辈子。   祸由口出,有时是因为说得狠,有时是因为出口快。所以,有话要慢慢说。即将于嘴边喷涌而出的话,停顿十几秒再说,也许就是两番天地。留点时间想好再说,一来会避免犯错误,二来会应对得更从容。前者是理性回归,
最早认识石榴,是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一座小县城里。  当然,科尔沁草原牛羊很多,骏马如云,此外柳树榆树白杨树也比比皆是,石榴树与石榴花的模样还真的少见,自然环境里没有,可理发店的柜台镜前却悬挂着古色古香的瓷板画,画面便是喜气洋洋咧嘴乐的大石榴——这大石榴足足让我欣赏了13年,因为理发是每一个小城男孩无法逃避近似苦刑的特殊“装修”,它不仅考验你的耐心,因为要排队,更检验你头皮的承受力,因为理发师的
我家后院,有一棵蓝花楹树。而且,这棵树还总是歪着脖子。  也不只是歪着脖子。刚从泥地里钻出来,它就往邪路上长。说得不好听点,它真是从脚后跟开始,就已经铁下心走上旁门左道。  它那歪脖子越过篱笆墙探入邻居家的躯干,被时不时来鸡窝里偷食的袋貂当作栈道,轻易就从邻居家的后花园暗度陈仓,翻入我家后花园。继而登堂入鸡舍,不掏分文,大吃大喝。  该树实在可恨。它若年幼,我会在其主干下撑根粗壮柱子,逼着它往栋梁
初春的一个夜晚,繁星当空,银河璀璨。突听得星空深处传来“咯咯嘎嘎”的鸣叫声,如呼如唤,此起彼伏。叫声由南而起,渐近渐强,响过中天,又向北弱去,渐渐落到夜的地平线下,听不见了。我估计是赶路的大雁,趁了星光向北方迁徙,但星光满天,只听得雁叫声声,却看不到雁阵掠过。分明是为了印证我的判断,第二天上午,一行大雁高高地掠过中天,边演变着队形,边向北方飞去,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天际之中。我想,昨夜的呼应声,定是大
当气温随着呼啸而来的西北风降至零度,天空中飘起零星的雪花,小雪这一节气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明代学人王象晋的《群芳谱》中有言:“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说的就是小雪前后,天气渐寒,降雪伊始,但由于“地寒未甚”,雪不会下得很大,故称作“小雪”。  与立冬、冬至等冬季“网红”节气相比,小雪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很多时候,小雪节气当天并不会下雪,即使下了也多为雨夹雪,很难在地表积存。此时,弥漫
喜欢喝茶,缘于一首歌里的一句歌词。  几年前去大连,在陌生的街头第一次听到刘珂矣的《一袖云》,立即被那舒缓、古典、清净、悠悠然的曲调吸引:“谁家炉火热,茶烟起千朵……”真亲切啊!  那是我第一次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坐火车去陌生的城市参加会议。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可是于我却不一样,我从没有出过远门,一直在家人的保护伞下宁静地过着日子,从来没有独自坐过火车。受邀参加会议,我是
哭声忽然消失了。我是说人生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就像是走进了一串长长的、高大的水泥管道中,你用石块敲击着管道壁,聆听它所发出的声响,开始的时候,敲一下总是会响一声的,但持续了几个小时,再敲时那回响声突然没了,你不相信,你用力敲,你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但声音没了就是没了。   没有哭声的日子真安静,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毛。因为在一直以来的人生体验当中,或者说在自己的某种价值观里,人活着就是要哭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