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平等保护精神的贯彻与刑法修正r——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相关规定为基础的思考

来源 :法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y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平等保护产权的精神,《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调整、提升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刑罚配置,以便与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刑罚配置保持一致或均衡,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保护.但是,这“三对六种”腐败犯罪分立的依据是行为主体的不同身份,与公有制经济的刑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保护这两个问题并不搭界;其刑罚配置的轻重差异不但不涉及违反平等保护产权精神的问题,反而彰显了对公务腐败犯罪和非公务腐败犯罪区别对待的立场.基于此,在未来的刑法修正中,应当继续维持这“三对六种”腐败犯罪分立且刑罚配置轻重有别的现状.平等保护产权精神的贯彻在未来的刑法修正中并非没有用武之地.1997年《刑法》第165条至第169条规定的六种犯罪存在着严重的违反产权平等保护精神的问题.在未来的刑法修正中,应当取消这六种犯罪的主体所依附的单位须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限定.
其他文献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做出最终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轮胎特保一波未平,钢铁行业纷争又起。10月6日,欧盟决定对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尤其是中国,成为WTO中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成员。在应对一波又一波的国际贸易纠纷中,除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常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