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大学:r未来大学的新模式?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ua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理查德?赫勒(Richard Heller)在其新出版的专著《打造分布式大学,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The Distributed University for Sustainable Higher Education)中指出,传统大学面临许多挑战,可能无法满足社会、各国或全球的教育需求.他认为,分布式大学,可将教育资源以在线方式传播到有需求的地方并提供教学服务,它可能是未来大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在他看来,目前传统大学面临的压力包括外部和内部两种压力.从外部来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大学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同时,大学必须确保教学环境的可持续性.从内部来看,大学的教学质量下降,且更加重视科研成果而非教学水平;同时,大学局限于自身的“象牙塔”,很少与当地社区和产业开展合作.而分布式大学主要通过在线方式提供教学服务,可有效地应对上述问题,包括减少全球教育资源获取的不平等现象,降低教育对环境的影响和推动教育合作等.最后,他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分布式世界,大学也应如此.借助分布式大学的模式,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园艺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以园艺专业课蔬菜生理生态学为切入点,从课程思政目标、思政内容、思政元素教学方法、思政效果反馈以及教师思政素养入手,探索了蔬菜生理生态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式,为充分发挥园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实践经验.
《中国教育报》刊载史玲文章rn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在满足学生音体美等方面的学习需求上有积极意义,但当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收退费问题,即部分培训机构存在趁机涨价、倾销课时、收费高、退费难等问题;二是隐形变异培训问题,即有的机构以“素质培训”“思维训练”“成长中心”等之名,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
期刊
《人民日报》刊载赵婀娜文章rn持续推动“双减”落地,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还需学校内外同步推进,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进一步做好“加法”.rn首先,应继续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内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双减”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做好“加法”,还需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效率、要效果.
期刊
《南方日报》刊载张东锋文章rn国家网信办3月14日发出通知,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对比草案征求意见稿,此次征求意见稿从六章三十六条扩充到了七章六十七条,不但篇幅明显增加,而且还多了很多新方面、新提法.深入分析相关变化,无疑为我们把握条例的立法主旨和思路提供了很好视角.
期刊
《北京青年报》刊载张淳艺文章rn治理“山寨职业证书”,关键要“打七寸”.首先,消除新职业和职业技能标准之间的“空窗期”.由于新职业往往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一些培训机构乘虚而入,使其成为乱收费、滥发证的重灾区.针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不妨通盘考量,提前启动相关技能标准的编制工作,完成后与新职业一同发布,从而实现无缝衔接,让培训机构无机可乘.
期刊
涉农专业是高职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农高职学院担负着为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但现阶段高职“双创”教育对接乡村振兴不到位,效果不明显.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采用深化校内培养、充分整合校外资源、针对特殊生源提供个性化指导及借助政府扶持等举措,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双创”教育的高效融合.
动物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动物遗传学作为农林类院校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是促进高质量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动物遗传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通过探究问题式(PBL)教学模式与动物遗传学结合、实施的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和课外科研活动存在资源分配和管理上的矛盾,构建“一平台、两层面”科教活动融合体系,通过“科研五入”的方法将教学和科研统一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期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能力,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我们每天花在数字设备上的时间.对于儿童来说,花在娱乐上的“屏幕时间”和花在学习上的“屏幕时间”之间的界线变得更加模糊,这一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优兔(YouTube)既可以作为娱乐,也可以作为学习工具.同时,它也可用于其他方式,甚至包括推动社会变革等.又如,由微软开发的沙盒视频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可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新西兰2019—2020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该国80%的儿童每天用于娱乐的“屏幕
期刊
1. 采纳教育技术时切勿盲目跟风、赶时髦.在决定采纳何种教育技术前,教师应首先回答以下问题:此前有人使用过这种教育技术吗?结果令人满意吗?学生在使用这种技术时表现如何?这种技术对教师来说使用起来方便吗?2. 让教育技术的采纳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保持一致.要找到最能满足课堂需求的应用,必须首先考虑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千差万别,教师在采纳教育工具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数字协作工具、教学视频、自带个性化学习途径的学校学习管理系统以及适应性学习功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3. 重视教育科技的“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