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柿子红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俺 庄的打谷场边有棵老柿树,不仅树根 粗,树桠杈也多,侧枝直垂到地面,站在树底下就像钻进了小树林子。每年一进八月,柿树上就挂满了黄的红的小灯笼,引得经过树下的人,都会驻足观望。
  柿树是一位姓戴的富农栽的,解放后他家死绝了户,柿树也就成了队里的财产。生产队的老队长,就像是柿树的监护人,把柿树当成大伙的命根子。他不准小孩子爬树,不准拴牛拴羊,也不准在树上钉钉拉绳子,说要是那样七搞八搞,柿树一准枯死。到了公社化时期,这棵柿树依然枝繁叶茂,绿荫蔽日。每到快过中秋节的时候,柿子由青变黄,又由黄变红,红通通的柿子让我们这些孩子直咽口水。大伙眼巴巴地盼着分柿子,老队长却不到火候不揭锅。
  老队长六十开外,脸上刻满了岁月沧桑的皱纹,深知柿树和庄稼一样,是全庄人的寄托,因为他办事喜欢丁是丁,卯是卯,公平待人,所以他就成了大伙的主心骨。分口粮时,他亲自掌秤,哪怕秤砣往上翘一点儿,他都要抓掉一把,亲娘老子也别想多吃多占;秤杆儿低垂一点儿,他立即抓一把添上去,绝不让谁吃亏,直到秤杆平了。他还立下规矩,分柿子不按工分只按人头,每家人多多分,人少少分,没有劳动力不挣工分的户也能分。像我这样读书的孩子,也能分到一份,不由得满心欢喜。
  乡里谚语说,清明鸭蛋端午鸡,八月十五猪肉提。可是,在那年月,种地大呼隆,成熟的庄稼也不按时收割,忙着去大炼钢铁,闹到种田人吃不饱肚子。快过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大人们连给孩子买月饼的钱都没有,更别说买肉吃了,因此家家盯着这一树柿子。这柿树像懂得大伙的心意,赶上“小年”能摘个三筐两箩的,全队十来户人家,平均每户分个一二十斤;遇上“大年”就好多了,每户能分到五六十斤,大人小孩都能欢天喜地啃着柿子过节。
  俺哥是生产队仓库保管员,为人忠厚老实。每年到了柿子的成熟期,老队长就交待他看好柿树,防止损失。俺哥尽心尽力看护,大家也都信任他。
  到了八月十四这天,各户当家人被叫到打谷场上聚齐,老队长吩咐几个年轻人上树摘下柿子,先称一下总重量,然后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分剩下的零头就当场“扒估堆”,一户一堆,任凭自选。挑剩下的那一堆便是老队长的,年年如此,直到老队长病故,这规矩都没有改变,村风甚是淳朴。
  后来来了新队长。新队长是公社從邻村调来的,三十多岁,姓侯,瘦得像猴精似的,大伙叫他“猴队长”。他来了要吃饭,明明说是轮流代伙,但他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轮到哪家吃,哪家就得贴上粮草外加小菜,像供养“地保”似的。本来粮食就不够吃,还得孝敬他。社员有意见也不敢提,怕他给自己穿小鞋。那年头工分就是口粮,男劳力一天挣十分,妇女挣八分。这加一分扣一分的事,全凭他“猴队长”一句话,社员牙都不敢龇一下。轮到俺家为他代伙,俺娘总要往锅里多放一把麦面,说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让人家吃饱。
  “猴队长”来的当年,正赶上柿子“大年”。还在“三伏”里,柿树就挂果累累,树枝压弯了,手一伸就能摘到柿子。全庄老少都盼着他能像老队长在世时那样分柿子,可谁心里也没底儿。
  新官上任三把火,赶上了“以粮为纲”,公社要求“亩产过万斤,全面放卫星”。“猴队长”便要大家鼓干勁,争上游,拼命拿下亩产一万斤。大伙心里有数,这粮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哪来亩产万斤!老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那时候家家都养不起牲畜,这沤田的肥料打哪里来?“猴队长”上外地转了一圈,学习回来就要将埂埂坝坝开膛剖肚,塞进柴草胡乱烧焦,充作农家肥,并称之为“多快好省”制肥法。烧肥得用大量柴草,于是房前屋后的树木便遭了殃。幸亏俺哥和几个社员出面说情,“猴队长”才放了老柿树一马,没有砍掉老柿树。
  离中秋节还有半拉月,满树柿子黄中透红,开始鲜亮起来。大伙都要求分柿子,“猴队长”连连摇头说,再等等,再等等,柿子越熟越甜。这话似乎听起来也在理。
  终于,在一个有雾的早晨,“猴队长”扯着喉咙喊:“分柿子了!”等大伙齐刷刷赶到打谷场时,早有人把柿子摘了下来。各家各户分到手的柿子却比往年少,就连一般的“小年”也赶不上。
  事后传出话说,就在“猴队长”喊分柿子之前,已经运走了一批柿子。别人问俺哥此事是真是假,俺哥一句话也不肯说。
  不久,“猴队长”离开了俺队,听说他上调升官了。
其他文献
现实主义绘画,早在1855年,现实主义理论家尚弗勒里发表的著名现实主义宣言中,就提出了艺术应该真实的表现当代的生活。他在之后还宣称“现实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库
年 轻的士兵目睹了太多的死亡,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甚至还有婴幼儿的,铁青的脸、期冀的脸、血肉模糊变了形的脸……在废墟底下的通道里他不由地战栗起来。他突然想到,自己是个独生子!如果自己也这样突然去了,那父母……  狭窄逼仄的通道深处,是一个待救的女孩,士兵缓缓地艰难地接近她。  突然,大地好像又一次颤抖,残垣断壁沙沙作响,有粉尘扑到脸上来。士兵脸色顿时苍白,恐惧如蚂蚁般爬满他脆弱的心灵,身不由己一点
期刊
1  彭程玩轮滑时,胳膊摔骨折了。返校时,手臂打着石膏,脖子吊着绷带,没等我询问,他倒嬉皮笑脸地汇报:  “郭老师,我的胳膊骨折了——以后就不用写作业了吧?”  说着,他展示着受伤的右胳膊,还有那红肿的手指,一脸因祸得福、沾沾自喜的神情。  我故意逗他:“要写!左手可以写呀!”  “啊……”他左手捂脸,苦笑,“不会吧!”  一周后,彭程去医院复查,医生矫正错位骨头时,痛得他哭爹喊娘。妈妈以为这是教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家长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爱读书呢?”我通常会反问一句:“你爱读书吗?”  “大人怎么生活,孩子怎么游戏。”我们常常这样说,但很少人真正理解其含意。孩子最讨厌听到家长说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没准有一天孩子也会说出“你看别人的家长”这样的话。  成年人的世界总有太多的遗憾,每个人的人生都能总结出无数的经验和教训,有些人奋起直追,有些人消极度日,还有一些人将所有的遗憾转化成
期刊
在竹梯子上爬到一半,月香就有点胆虚了,抬头往上看看,离屋项还有一段距离呢。她犹豫了,感觉梯子颤颤悠悠的,自己随时会从半空中摔下来。  她停下来,两脚有些发软,不听使唤。汗水顺着发梢流下来,一半是因为正午火辣辣的太阳,一半是因为害怕。她闭上眼睛歇息了一会儿,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但是恐惧还是把心中最后的一丝坚强摧毁了,她决定放弃。小心翼翼地往下爬,双脚接触到坚实的地面那一刻,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家里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出版媒介长远发展,本文简要分析融媒体时代出版媒介融合发展的多元路径选择,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出版媒介;融合发展;多元路径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性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逐渐普及,读者的阅读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快速、随时随地、个性化的阅读模式逐渐普及,这也为阅读发展形成了明显的阻碍。我国的传统出版媒介方面,新媒体转型主要是以生产方式为主,以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