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绚丽多彩的甘南纯洁而又神秘,人间仙境香巴拉令人陶醉。人有信念和追求才会进取,而在甘南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上,正是因为拥有超越自然的信仰,而使得其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而是中国版图上一个象征诗意的符号,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这一路上我经历了人生中太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走进甘肃、第一次踏上高原、第一次驾驭四驱之王一汽丰田LAND CRUISER 200兰德酷路泽(后简称LC200)、第一次拜读藏族文化……这诸多的第一次,是召唤,更像是一场挑战。
最美黄河岸
“假如没有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将会怎样?”这是一个没有突出特点的城市,说不上粗犷,看不到休闲,甚至没有多数城市的“行色匆匆”。但作为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让每一个到兰州的人都想停下脚步看看,对于这个狭长的城市来说,也算是一点骄傲吧!傍晚的中山大桥(亦称“兰州黄河第一桥”)人山人海,这其中有背着大包小包的游客、有伶牙俐齿的商贩、有含情脉脉的恋人,还有默默无言的沉思者。随着人流走了许久,才找到一点儿空隙,可以挤身趴在铁桥的围栏上,眺望远处的如黛山岭,感受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使原本烦躁的内心在此刻变得无比平静。丝丝凉风掠过面颊,置身于无压的城市中,仿佛获得了“正能量”,一整天赶路的劳顿立刻烟消云散。
作为一个北方人,对面食的喜爱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到了兰州这个拉面圣地,朝圣一下“拉面”则是必须的。胃口在清晨闻着牛肉汤的香气便已打开:正宗的毛细拉面,撒上两勺扑鼻的辣椒油,就着香浓的老汤,吃到脑门儿冒汗那才叫过瘾,并将这种状态持续到喝完最后一口汤。品完兰州味道,将识甘南景致,于是我们奔向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合作市”。
与LC200相伴的几天里,让我添了个毛病,就是爱上了 “冰咖啡”。每天早上冲上一大杯浓浓的咖啡,放进LC200的冰箱里,在旅途中随时随地都能喝上一口冰纯丝滑的咖啡,也算给旅行增添了一剂调味料。
LC200作为丰田汽车越野车型中的旗舰车型,其品质与内涵让我折服,这是一款需要用心去感受的车,它的强大并非具备多么迅猛的百公里/时加速,也不是媲美豪车的奢侈、豪华。这种强大是从内到外所散发的王者气质,这种气质从按下启动按钮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咆哮般的发动机轰鸣声,像狮吼般威慑四周,其威慑力令人震撼。
行驶在路上,置身于LC200的车内有如阅兵巡查一般,像ML、X5、Q7这些往日的庞然大物,如今看上去却要俯视相待。让人感觉LC200不像是一辆汽车,而像是公路上的坦克。
下了高速之后,又经历了一百多公里的国道,在LC200以100公里/小时匀速前进时,其百公里油耗只有惊人的13升,自身的车重加上因个头产生的大风阻,能够跑出这样的数据,完全得益于其换代后的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在这个级别中也能紧跟燃油经济的步伐,不得不为之惊叹。
道路两旁的建筑已经明显从伊斯兰风格转向藏族风格,人们的穿着也渐渐换成了古朴典雅的藏族服饰。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99个乡、524个村被列入重点扶持范围,相对落后的经济带来的是很多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孩子们。这些在出行之前查阅的资料,让我们萌生了此行的另一个目标,“带走美景,留下真情”。出行之前购买的大量笔、本、橡皮、文具盒、书包、足球等用品,与我们3人的行李错落有致地摆放在LC200宽大的后备箱中,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点儿贡献。
我们来到合作市第三小学,在这里上学的都是牧民家的孩子,学习条件、家庭条件相对落后。不巧的是恰逢暑假,没能见到学生的身影。将爱心文具交给提前联系好的老师,希望它们能给孩子们的新学期带来一个小惊喜。
天下无贼
到了甘南,虔诚与信仰不用刻意寻找便随处可见。念经的喇嘛、一心向佛的学者、双鬓斑白的信徒,让走在路上的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佛教文化氛围。
进入夏河之后,喇嘛的数量明显多了起来,不少教徒在寺院的墙边开始“五体投地”地跪拜。而他们不远千里前来朝圣的地方,正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算得上迄今为止我所见过规模最大、最为雄伟的寺庙。在这风格独特、富丽堂皇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藏传佛教文化,因而拉卜楞寺也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来到这里,不用急于走进寺庙,最好能卖力地爬上对面山坡俯瞰全景。高原稀薄的空气让我们爬不了几步便得大口喘气地歇上一会儿,当车不能所至之时,我们也开始了真正的“朝圣”,在汗水淋漓中感受不一样的拉卜楞寺。终于到达坡顶,远望而去,气势更为恢弘。好似一尊悠闲的大佛,惬意地卧于山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黄璀璨的“贡唐宝塔”,随着云层的移动,一束阳光打在宝塔之上,反射出耀眼的神光。云彩飞速飘动,天气变幻反复无常,这是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看得我们忘乎所以。我们急急地掏出相机,在快门的“咔嚓”声中记录下这稍纵即逝的美好,美景使我忘却了之前反复强调的空气稀薄,过度的兴奋感瞬间让人喘得有些接不上气。
记得电影《天下无贼》里边的寺庙一段就是拍摄于拉卜楞寺,虽说只是起到衬托作用的背景,但我相信,这里的淳朴民风与韵味十足的文化特色,才是促使冯小刚导演不远万里选择拉卜楞寺的原因。以前走访过很多寺庙,不少已经极为商业化,更难感受到淳朴与虔诚。而眼前的拉卜楞寺,悠长的转经廊将整个寺院围建起来,一拨接一拨的藏民在转经祈福,有漂亮的藏族女人、有彪悍的藏族汉子,更有姗姗学步的藏民孩童,而占大多数的则是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那种从眼神便可一眼看出的虔诚信仰,让人几欲哽咽,这样的纯真,离我们有多远了?在这里,没有熟悉的车水马龙;没有灯火通明的繁华夜市;没有浮华背后的灯红酒绿,相比城市他们的生活节奏远远滞后,但这是另一种生活、另一种满足。他们一生中都会有自己所信奉的神灵,为人处事都有一套我们所捉摸不透的哲学,看到这些人,我想起《可可西里》里面的一句话,“你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都很脏,但心却特别的干净。”
呼吸三千米的空气 经过一夜大雨的洗礼,道路被冲刷得一尘不染,空气清新,只是天空依旧阴霾。这里的阴天可不比城市,云层次感很强,一不留神就会露出天边那一抹蓝。行驶在213国道上,两旁的草原翠绿清新,成群的牛羊慵懒地漫步其中,脑中便闪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早上正值放牧时段,牧民手提着刚刚挤出的鲜牛奶,幸福的表情洋溢在这广阔的草原之上。若是条件允许,真想尝上一口这世界上最新鲜的牛奶,让我的身体也得到最天然的滋养。
车窗外不断刷新着两旁的景色,大片的绿夹杂着短暂的白,倒映在眼中。这里虽说是牧区,但大部分牧民也都信奉藏传佛教,不能常去大型寺庙诵经的他们,就在自家门前修建起一座座小白塔,白塔的底部是一圈转经筒,即便是半分钟就可以绕塔一周,很多人仍在不知疲倦地转动着经文,以保平安。这种强大的信仰似乎感染到了我们,拿出哈达,系在LC200的后视镜上,哈达上的经文随风飘动,像是借风向上天传达我们的祈福,渴望一路平安。当路过加油站时,看到等待加油的车无奈地排着长队,再想想LC200那接近140升的巨大油箱我们从容、淡定地呼啸而过了。
到了甘南不能不到碌曲,来到碌曲,就不能错过尕海湖。每翻过一个垭口就好像到达了另一个世界。此时远处的尕海湖,犹如天池一般,平躺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烟波浩渺的湖面引来众多飞禽,这其中有水鸟、野鸭,还有老鹰。湖边争先斗艳的野花铺天盖地,虽不是名贵品种,但凑在一起好似画家笔下的艺术品,这里也被誉为是广阔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1998年起,尕海湖被批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因为湖水周边区域是成片的草原湿地,湿地具有很高的持水能力,因此尊称“地球之肾”,不仅维持了生物链,也保护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与稳定。
我们3人举着各自的相机分散开来,相机的镜头随着美景的“呼唤”,不停地辗转于花丛之间,粉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小花,在绿草的映衬下格外艳丽。花是默默无闻的花,开在高原活力四射;草是普普通通的草,长在这里生机盎然。如果说大海有其雅,湖泊有其俗,那么尕海湖便是天时地利般的雅俗共赏。假设可以生活在这里,每天呼吸着海拔3000米以上的纯净空气,所看到的是介于大俗大雅之间的上层美景,身边是成群的奶牛与绵羊,骑着高头大马奔腾在这广阔草原上,困了就直接平躺在这无际的丛草之中,累了就坐在山顶纵览四周方圆。每天醒来抬头仰望一身轻,抛开所有的繁琐与烦杂,吃着并不精致但最为天然的食物,从内到外只透着两个字“舒坦”。
无限的遐想之后,从梦想回到现实,该继续赶路了。接下来将经过我们此行的最高海拔“4400米”,坐在车里只会略微感觉到呼吸急促。在翻越山顶的时候偶遇几个当地的年轻人正在漫天撒纸片,我们出于好奇便停下了脚步,上前询问得知这是一种祈福的方式,飞舞的纸片上有一些宗教图案,洒在空中非常漂亮。在追拍这富有寓意的纸片时,突然一阵眩晕涌上头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高反”?刚刚的几步快走,让身体有些吃不消了,还是老老实实回到车上闭目养神吧!
与LC200狂奔朝圣之路
离开玛曲,设置导航指向“郎木寺”,一共两条路,里程分别是68公里和90公里,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虽说两条路的预计到达时间几乎一样,但我们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起航了。没想到接下来的艰难超乎想象。随着路况愈发不堪,周围的车随之锐减,纷纷掉头的举动有些撼动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开出玛曲县城十公里之后,只剩下LC200孤军奋战了,虽说脚下的路艰难了,但是两旁的风景却越发秀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不仅来自坚持前行的执着,更得益于LC200的越野品质。眼前起伏的野外道路上,高高的土坡,坑洼的碎石路,致使右脚一直在刹车、油门间飞速转换。而在开启了低速巡航系统(Crawl Control System)后,行车电脑会经过复杂计算,将扭矩分配给四个车轮,驾驶LC200变得轻松了许多,不仅可以完全驾驭住这庞大的“巡洋舰”,双脚还可以悠闲地随着音乐的节拍抽动起来。
我们正在悄无声息地闯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主人是“草原鼠、野兔,还有老鹰”,这个场景好像只在《动物世界》节目里见到过。小老鼠不断地穿梭于草原的洞穴中、老鹰在半空盘旋、野兔啃食着青草,我确定了,这是“大自然”。能够得到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完全是LC200赋予的福利。
见到这场景,一场长枪短炮的猛烈拍摄不可错过,所有画面里的小动物都是那样的富有灵性、活泼可爱。有路可让人通行,可以带动地方经济,而没有路则可以缔造另一片属于大自然的天堂。应同事的强烈申请,后半程我被换到了后排,我只期盼苍天不要让我颠得的太惨。
新款LC200的动力调节悬挂系统KDSS,主要通过液压系统优化调节悬架稳定杆,来增强ON-ROAD和OFF-ROAD行驶性能。在通过眼前炮弹坑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悬架被机械地压缩到极限,而此时车身并无明显的侧倾及摇晃,对越野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最大程度地赋予了乘客舒适性。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路程,仰慕已久的郎木寺终现眼前。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溪从镇中穿流而过,名为“白龙江”,这条小溪虽然宽不足两米,但却是甘、川两省的交界,北岸属甘肃省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南岸属四川省“格尔底寺”。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走进郎木寺的诵经大堂,数以百计的禅垫放置其中,如果里面满是喇嘛打禅诵经,那个场面定会壮观。
无垠的绿
当神赐草原给若尔盖时,神让这片草原变得绝无仅有,高山、草甸、湿地、沼泽、湖泊、鸥翔鹤舞,何等的辽阔与壮观。若尔盖,藏语念作“若尕”,据说是牦牛喜欢的地方,比起牦牛那本能对水草丰美之地产生的爱意,我们对它的爱更大胆,更直接。来到若尔盖一定要选择夏季,因为此时是它最美的时刻。经过连绵的雨季,草原被无限地滋养,草色清新、溪流纵横、野花遍布、湖泊满盈,才能将若尔盖的秀美与神奇通通激发出来。草地中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小河如藤蔓般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连起来,其中花湖是最为闻名遐迩的胜地。 几天的高原生活后,使我的身体略显疲态,清晨出发,车厢内寂静无声,似乎闭上眼睛就能接上刚才的美梦。车身尺寸和静谧性原本是一对天敌,在LC200身上却似乎有意打破这个定律,当速度小于100公里/小时几乎就抵御了所有的噪音来源。此时我正舒服地躺卧在LC200的后排座椅上,平稳的车厢萌生了我歪头继续睡的想法,底盘调教偏软的LC200,在公路上是一款舒适性极佳的公务舱。但我又不忍浪费这大好的时光,看会儿DVD吧!前后排双屏幕的设计可以满足车上每个人的需要,前排显示导航信息,后排却是《速度与激情》,一个车厢两个世界,越野王者LC200做到了。
当年,红军长征在四川滞留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最惨痛,使后人们常用“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句似感荣耀而又显平常的话语,来说明能在若尔盖草原上呼啸而过的,都是生命的强者。
叹古朝今
身后的净土渐行渐远,甘南的九色之旅到此似乎该画句号了,眼前摆着两条路:一是走绵阳、西安直至北京;第二条是走成都、武汉,而后返回北京,这样不仅可以路过壮阔的三峡大坝,还能领略古韵丰厚的都江堰。原本有些思乡的心,顿时又像打了鸡血般,意犹未尽之感突涌心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真是有些可笑。不管是冲动还是理智,三峡大坝和都江堰已经成为此行的必经之地。
行驶在前往成都的路上,路两旁拔地而起的高山威严耸立,如果说前往郎木寺的路是“艰难”,那么眼前的景象无疑是“艰险”了。近似90度的山体,岩石悬于其上,随时可能因为震动突落而下,这难道就是李白笔下的“蜀道难”。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吗?那毁灭性的打击,现在想起仍有些害怕。而今穿行在汶川这座小小的县城中,经过四年的重建,让这里重获生机,不禁感叹生命的伟大!一路沿着317国道前行,不觉中发现身边始终有一条河流陪伴,这就是岷江,一条都江堰上游川流不息的生命之水。
中国的万里长城固然伟大,但是当我来到都江堰后却发现,这里的伟大不亚于长城。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从表面上看它的规模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数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遥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弃,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生命的清泉。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作为一个古老的水利工程,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所有智慧,这就是都江堰,它造福于人民,并将永久地灌溉中华民族。
一个是古代人民的智慧,一个是现代水利工程的奇迹,有幸接连走访这两个史诗般的景点,颇感喜悦。在看过艺术并充满智慧的都江堰之后,三峡大坝的规模庞大且震撼,而其起到的作用更是难以想象。船舶通过于此,无需绕而倒行,而是“坐着电梯、扶梯”穿梭于138米的水位落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既可以缓解上游的干旱,又能抵御下游的洪水,不仅方便了水上交通,又能产生大量的电能。三峡大坝作为现代的产物,必将铭记在后人的心中。
在中国版图上画了一个美丽的弧形之后,返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忆起一路的经过,头脑中只剩下留恋了,这一切既偶然又必然。回想起因高原反应而难以入眠、因错过时间而险些露宿街头、因选错路线而意外闯入世外桃源,所有这些旅行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而LC200更是与我共同拥有这笔财富的好兄弟、好战友,我们并肩作战、同舟共济,在我心底已深深地刻下了越野王者LC200的印记。
最美黄河岸
“假如没有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将会怎样?”这是一个没有突出特点的城市,说不上粗犷,看不到休闲,甚至没有多数城市的“行色匆匆”。但作为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让每一个到兰州的人都想停下脚步看看,对于这个狭长的城市来说,也算是一点骄傲吧!傍晚的中山大桥(亦称“兰州黄河第一桥”)人山人海,这其中有背着大包小包的游客、有伶牙俐齿的商贩、有含情脉脉的恋人,还有默默无言的沉思者。随着人流走了许久,才找到一点儿空隙,可以挤身趴在铁桥的围栏上,眺望远处的如黛山岭,感受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使原本烦躁的内心在此刻变得无比平静。丝丝凉风掠过面颊,置身于无压的城市中,仿佛获得了“正能量”,一整天赶路的劳顿立刻烟消云散。
作为一个北方人,对面食的喜爱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到了兰州这个拉面圣地,朝圣一下“拉面”则是必须的。胃口在清晨闻着牛肉汤的香气便已打开:正宗的毛细拉面,撒上两勺扑鼻的辣椒油,就着香浓的老汤,吃到脑门儿冒汗那才叫过瘾,并将这种状态持续到喝完最后一口汤。品完兰州味道,将识甘南景致,于是我们奔向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合作市”。
与LC200相伴的几天里,让我添了个毛病,就是爱上了 “冰咖啡”。每天早上冲上一大杯浓浓的咖啡,放进LC200的冰箱里,在旅途中随时随地都能喝上一口冰纯丝滑的咖啡,也算给旅行增添了一剂调味料。
LC200作为丰田汽车越野车型中的旗舰车型,其品质与内涵让我折服,这是一款需要用心去感受的车,它的强大并非具备多么迅猛的百公里/时加速,也不是媲美豪车的奢侈、豪华。这种强大是从内到外所散发的王者气质,这种气质从按下启动按钮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咆哮般的发动机轰鸣声,像狮吼般威慑四周,其威慑力令人震撼。
行驶在路上,置身于LC200的车内有如阅兵巡查一般,像ML、X5、Q7这些往日的庞然大物,如今看上去却要俯视相待。让人感觉LC200不像是一辆汽车,而像是公路上的坦克。
下了高速之后,又经历了一百多公里的国道,在LC200以100公里/小时匀速前进时,其百公里油耗只有惊人的13升,自身的车重加上因个头产生的大风阻,能够跑出这样的数据,完全得益于其换代后的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在这个级别中也能紧跟燃油经济的步伐,不得不为之惊叹。
道路两旁的建筑已经明显从伊斯兰风格转向藏族风格,人们的穿着也渐渐换成了古朴典雅的藏族服饰。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99个乡、524个村被列入重点扶持范围,相对落后的经济带来的是很多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孩子们。这些在出行之前查阅的资料,让我们萌生了此行的另一个目标,“带走美景,留下真情”。出行之前购买的大量笔、本、橡皮、文具盒、书包、足球等用品,与我们3人的行李错落有致地摆放在LC200宽大的后备箱中,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点儿贡献。
我们来到合作市第三小学,在这里上学的都是牧民家的孩子,学习条件、家庭条件相对落后。不巧的是恰逢暑假,没能见到学生的身影。将爱心文具交给提前联系好的老师,希望它们能给孩子们的新学期带来一个小惊喜。
天下无贼
到了甘南,虔诚与信仰不用刻意寻找便随处可见。念经的喇嘛、一心向佛的学者、双鬓斑白的信徒,让走在路上的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佛教文化氛围。
进入夏河之后,喇嘛的数量明显多了起来,不少教徒在寺院的墙边开始“五体投地”地跪拜。而他们不远千里前来朝圣的地方,正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算得上迄今为止我所见过规模最大、最为雄伟的寺庙。在这风格独特、富丽堂皇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藏传佛教文化,因而拉卜楞寺也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来到这里,不用急于走进寺庙,最好能卖力地爬上对面山坡俯瞰全景。高原稀薄的空气让我们爬不了几步便得大口喘气地歇上一会儿,当车不能所至之时,我们也开始了真正的“朝圣”,在汗水淋漓中感受不一样的拉卜楞寺。终于到达坡顶,远望而去,气势更为恢弘。好似一尊悠闲的大佛,惬意地卧于山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黄璀璨的“贡唐宝塔”,随着云层的移动,一束阳光打在宝塔之上,反射出耀眼的神光。云彩飞速飘动,天气变幻反复无常,这是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看得我们忘乎所以。我们急急地掏出相机,在快门的“咔嚓”声中记录下这稍纵即逝的美好,美景使我忘却了之前反复强调的空气稀薄,过度的兴奋感瞬间让人喘得有些接不上气。
记得电影《天下无贼》里边的寺庙一段就是拍摄于拉卜楞寺,虽说只是起到衬托作用的背景,但我相信,这里的淳朴民风与韵味十足的文化特色,才是促使冯小刚导演不远万里选择拉卜楞寺的原因。以前走访过很多寺庙,不少已经极为商业化,更难感受到淳朴与虔诚。而眼前的拉卜楞寺,悠长的转经廊将整个寺院围建起来,一拨接一拨的藏民在转经祈福,有漂亮的藏族女人、有彪悍的藏族汉子,更有姗姗学步的藏民孩童,而占大多数的则是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那种从眼神便可一眼看出的虔诚信仰,让人几欲哽咽,这样的纯真,离我们有多远了?在这里,没有熟悉的车水马龙;没有灯火通明的繁华夜市;没有浮华背后的灯红酒绿,相比城市他们的生活节奏远远滞后,但这是另一种生活、另一种满足。他们一生中都会有自己所信奉的神灵,为人处事都有一套我们所捉摸不透的哲学,看到这些人,我想起《可可西里》里面的一句话,“你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都很脏,但心却特别的干净。”
呼吸三千米的空气 经过一夜大雨的洗礼,道路被冲刷得一尘不染,空气清新,只是天空依旧阴霾。这里的阴天可不比城市,云层次感很强,一不留神就会露出天边那一抹蓝。行驶在213国道上,两旁的草原翠绿清新,成群的牛羊慵懒地漫步其中,脑中便闪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早上正值放牧时段,牧民手提着刚刚挤出的鲜牛奶,幸福的表情洋溢在这广阔的草原之上。若是条件允许,真想尝上一口这世界上最新鲜的牛奶,让我的身体也得到最天然的滋养。
车窗外不断刷新着两旁的景色,大片的绿夹杂着短暂的白,倒映在眼中。这里虽说是牧区,但大部分牧民也都信奉藏传佛教,不能常去大型寺庙诵经的他们,就在自家门前修建起一座座小白塔,白塔的底部是一圈转经筒,即便是半分钟就可以绕塔一周,很多人仍在不知疲倦地转动着经文,以保平安。这种强大的信仰似乎感染到了我们,拿出哈达,系在LC200的后视镜上,哈达上的经文随风飘动,像是借风向上天传达我们的祈福,渴望一路平安。当路过加油站时,看到等待加油的车无奈地排着长队,再想想LC200那接近140升的巨大油箱我们从容、淡定地呼啸而过了。
到了甘南不能不到碌曲,来到碌曲,就不能错过尕海湖。每翻过一个垭口就好像到达了另一个世界。此时远处的尕海湖,犹如天池一般,平躺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烟波浩渺的湖面引来众多飞禽,这其中有水鸟、野鸭,还有老鹰。湖边争先斗艳的野花铺天盖地,虽不是名贵品种,但凑在一起好似画家笔下的艺术品,这里也被誉为是广阔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1998年起,尕海湖被批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因为湖水周边区域是成片的草原湿地,湿地具有很高的持水能力,因此尊称“地球之肾”,不仅维持了生物链,也保护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与稳定。
我们3人举着各自的相机分散开来,相机的镜头随着美景的“呼唤”,不停地辗转于花丛之间,粉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小花,在绿草的映衬下格外艳丽。花是默默无闻的花,开在高原活力四射;草是普普通通的草,长在这里生机盎然。如果说大海有其雅,湖泊有其俗,那么尕海湖便是天时地利般的雅俗共赏。假设可以生活在这里,每天呼吸着海拔3000米以上的纯净空气,所看到的是介于大俗大雅之间的上层美景,身边是成群的奶牛与绵羊,骑着高头大马奔腾在这广阔草原上,困了就直接平躺在这无际的丛草之中,累了就坐在山顶纵览四周方圆。每天醒来抬头仰望一身轻,抛开所有的繁琐与烦杂,吃着并不精致但最为天然的食物,从内到外只透着两个字“舒坦”。
无限的遐想之后,从梦想回到现实,该继续赶路了。接下来将经过我们此行的最高海拔“4400米”,坐在车里只会略微感觉到呼吸急促。在翻越山顶的时候偶遇几个当地的年轻人正在漫天撒纸片,我们出于好奇便停下了脚步,上前询问得知这是一种祈福的方式,飞舞的纸片上有一些宗教图案,洒在空中非常漂亮。在追拍这富有寓意的纸片时,突然一阵眩晕涌上头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高反”?刚刚的几步快走,让身体有些吃不消了,还是老老实实回到车上闭目养神吧!
与LC200狂奔朝圣之路
离开玛曲,设置导航指向“郎木寺”,一共两条路,里程分别是68公里和90公里,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虽说两条路的预计到达时间几乎一样,但我们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起航了。没想到接下来的艰难超乎想象。随着路况愈发不堪,周围的车随之锐减,纷纷掉头的举动有些撼动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开出玛曲县城十公里之后,只剩下LC200孤军奋战了,虽说脚下的路艰难了,但是两旁的风景却越发秀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不仅来自坚持前行的执着,更得益于LC200的越野品质。眼前起伏的野外道路上,高高的土坡,坑洼的碎石路,致使右脚一直在刹车、油门间飞速转换。而在开启了低速巡航系统(Crawl Control System)后,行车电脑会经过复杂计算,将扭矩分配给四个车轮,驾驶LC200变得轻松了许多,不仅可以完全驾驭住这庞大的“巡洋舰”,双脚还可以悠闲地随着音乐的节拍抽动起来。
我们正在悄无声息地闯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主人是“草原鼠、野兔,还有老鹰”,这个场景好像只在《动物世界》节目里见到过。小老鼠不断地穿梭于草原的洞穴中、老鹰在半空盘旋、野兔啃食着青草,我确定了,这是“大自然”。能够得到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完全是LC200赋予的福利。
见到这场景,一场长枪短炮的猛烈拍摄不可错过,所有画面里的小动物都是那样的富有灵性、活泼可爱。有路可让人通行,可以带动地方经济,而没有路则可以缔造另一片属于大自然的天堂。应同事的强烈申请,后半程我被换到了后排,我只期盼苍天不要让我颠得的太惨。
新款LC200的动力调节悬挂系统KDSS,主要通过液压系统优化调节悬架稳定杆,来增强ON-ROAD和OFF-ROAD行驶性能。在通过眼前炮弹坑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悬架被机械地压缩到极限,而此时车身并无明显的侧倾及摇晃,对越野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最大程度地赋予了乘客舒适性。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路程,仰慕已久的郎木寺终现眼前。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溪从镇中穿流而过,名为“白龙江”,这条小溪虽然宽不足两米,但却是甘、川两省的交界,北岸属甘肃省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南岸属四川省“格尔底寺”。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走进郎木寺的诵经大堂,数以百计的禅垫放置其中,如果里面满是喇嘛打禅诵经,那个场面定会壮观。
无垠的绿
当神赐草原给若尔盖时,神让这片草原变得绝无仅有,高山、草甸、湿地、沼泽、湖泊、鸥翔鹤舞,何等的辽阔与壮观。若尔盖,藏语念作“若尕”,据说是牦牛喜欢的地方,比起牦牛那本能对水草丰美之地产生的爱意,我们对它的爱更大胆,更直接。来到若尔盖一定要选择夏季,因为此时是它最美的时刻。经过连绵的雨季,草原被无限地滋养,草色清新、溪流纵横、野花遍布、湖泊满盈,才能将若尔盖的秀美与神奇通通激发出来。草地中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小河如藤蔓般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连起来,其中花湖是最为闻名遐迩的胜地。 几天的高原生活后,使我的身体略显疲态,清晨出发,车厢内寂静无声,似乎闭上眼睛就能接上刚才的美梦。车身尺寸和静谧性原本是一对天敌,在LC200身上却似乎有意打破这个定律,当速度小于100公里/小时几乎就抵御了所有的噪音来源。此时我正舒服地躺卧在LC200的后排座椅上,平稳的车厢萌生了我歪头继续睡的想法,底盘调教偏软的LC200,在公路上是一款舒适性极佳的公务舱。但我又不忍浪费这大好的时光,看会儿DVD吧!前后排双屏幕的设计可以满足车上每个人的需要,前排显示导航信息,后排却是《速度与激情》,一个车厢两个世界,越野王者LC200做到了。
当年,红军长征在四川滞留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最惨痛,使后人们常用“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句似感荣耀而又显平常的话语,来说明能在若尔盖草原上呼啸而过的,都是生命的强者。
叹古朝今
身后的净土渐行渐远,甘南的九色之旅到此似乎该画句号了,眼前摆着两条路:一是走绵阳、西安直至北京;第二条是走成都、武汉,而后返回北京,这样不仅可以路过壮阔的三峡大坝,还能领略古韵丰厚的都江堰。原本有些思乡的心,顿时又像打了鸡血般,意犹未尽之感突涌心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真是有些可笑。不管是冲动还是理智,三峡大坝和都江堰已经成为此行的必经之地。
行驶在前往成都的路上,路两旁拔地而起的高山威严耸立,如果说前往郎木寺的路是“艰难”,那么眼前的景象无疑是“艰险”了。近似90度的山体,岩石悬于其上,随时可能因为震动突落而下,这难道就是李白笔下的“蜀道难”。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吗?那毁灭性的打击,现在想起仍有些害怕。而今穿行在汶川这座小小的县城中,经过四年的重建,让这里重获生机,不禁感叹生命的伟大!一路沿着317国道前行,不觉中发现身边始终有一条河流陪伴,这就是岷江,一条都江堰上游川流不息的生命之水。
中国的万里长城固然伟大,但是当我来到都江堰后却发现,这里的伟大不亚于长城。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从表面上看它的规模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数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遥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弃,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生命的清泉。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作为一个古老的水利工程,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所有智慧,这就是都江堰,它造福于人民,并将永久地灌溉中华民族。
一个是古代人民的智慧,一个是现代水利工程的奇迹,有幸接连走访这两个史诗般的景点,颇感喜悦。在看过艺术并充满智慧的都江堰之后,三峡大坝的规模庞大且震撼,而其起到的作用更是难以想象。船舶通过于此,无需绕而倒行,而是“坐着电梯、扶梯”穿梭于138米的水位落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既可以缓解上游的干旱,又能抵御下游的洪水,不仅方便了水上交通,又能产生大量的电能。三峡大坝作为现代的产物,必将铭记在后人的心中。
在中国版图上画了一个美丽的弧形之后,返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忆起一路的经过,头脑中只剩下留恋了,这一切既偶然又必然。回想起因高原反应而难以入眠、因错过时间而险些露宿街头、因选错路线而意外闯入世外桃源,所有这些旅行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而LC200更是与我共同拥有这笔财富的好兄弟、好战友,我们并肩作战、同舟共济,在我心底已深深地刻下了越野王者LC200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