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当根据自身班级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情景创设,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愉悦的课堂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阅读能力。
  1.创造实体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对学生进行情景创造,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这种办法尤其适合教师在低年级使用,低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平时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却又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在教学时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身边的实物对学生创造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学“荷花”时,如教学条件允许,可带领学生去附近有荷花的地方,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现场进行观察,看看课本中荷花的描写与现实中的有什么区别,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课本内容,还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2.创造语感情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给学生描绘出相应的场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葡萄沟”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新疆的魅力风景,当新疆的美景出现在大屏幕面前时,教师这时用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加以描绘,介绍一下新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听完后,充分感受到新疆的魅力,产生向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感能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

二、加强朗读训练,锻炼学生语感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眼睛看书的感受与朗读出来的体会时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着重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锻炼,通过有效快速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对课文中的感情也能快速的把握一些学生的思想比较丰富,在对课文进行朗读时往往会产生很多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教学《游山西村》里面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教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进行默读是很难体会到句子中所表达的含义的,但学生在进行朗读时,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诗句中代表的意境,诗句能够很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也有助于学生对该诗的记忆。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实际上是锻炼学生通过自己的口吻,表达出作者想说的话,了解作者的思想,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学生对文章中重点部分更是熟识,对文章中一些描写优美的句子,感人的情节等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要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主閱读产生兴趣,从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结合书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协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向,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语言外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动手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看见一些优美的句子时,可以在笔记上进行摘抄,也可以在笔记后面加上自己的感想,这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经过这样的积累,会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快速,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与课本双方之间对话的过程,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教师想要学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学习方法,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办到的,这时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能够更好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首歌曲,并注意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情感融入演唱过程当中。
其他文献
“你一定行的,欢迎你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家伙加入教师的行列!”  至今我仍记得这句话。这是刚上初一时,语文老师为我的作文《我的理想》写下的评语。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当时作文是怎么写的,写得怎样,我已毫无印象了,只记得老师那句鼓励的话。  我做教师后时常反思:怎样的评价才是最有效的?我尝试过几种评价方法:  分数刺激法。语文课上,针对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我规定,课上举手并被我叫起来发言的学生,无论
期刊
笔者在教学《项脊轩志》过程中发现几处令人费解的文字。故不揣鄙陋,试解其疑义,以求教于方家。一、“桂影斑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参考书》中将这句话解释为“桂树的影子纷杂错落”。其中将“桂影”解释为“桂树的影子”似有望文生义之嫌。  这里的影子如果理解为树木在月光照射下的阴影,那么也不可能只有“桂树的影子”。因为,前文写了“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庭院中所栽种的不独有“桂”,还有“木兰、竹子及其
期刊
都说我很“man”,但是那舞动的幽蓝的海草裙,令我尴尬不已。  ——題记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同学们盼望已久的“盛事”。在开幕式那天,每个班都会表演各式各样的节目,今年也不例外。王老师却给了我们班17个男生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们全班在主席台前跳海草舞。而且,最让人尴尬的是我们男生也要和女生一样,穿着幽蓝的海草裙跳海草舞。我听了,顿时打了一个寒战,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呀!  为了班级的荣誉,我在家
期刊
留白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即在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留白得当,画便有了生命,有了气韵。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在是一种智慧。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给予,而在于适当引导”。如果教师包办太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就会过于狭窄,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留白”,提高教学效率呢?一、夯实根基,基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生活实际起了关键的作用。一、生活实际将数学生活化,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现实生活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结合起来,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可以有效培养学
期刊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要灵活使用教材,以此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接下来,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活用教材,学好初中语文为探究内容,进行如下的探究,希望能与各位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一、以教材为基石,积累资源  1.立足材料资源,奠定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我们不应该一味“教教材”,而应该在教教材的基础上,创新教材的使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许多学生提到写作文就头痛,不知怎样入手。那么,怎样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挥课文的“样板优势”,指导学生在读课本的基础上来写作文?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换一换表达视角,增加表达兴趣  在阅读学习中,让学生们进行改写训练,这样会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蟋蟀的住宅》中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为什么?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回答总是散散乱乱的,不成
期刊
【摘要】教育工作者说:“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像没有水的池塘,它不能成为一个池塘。” 没有情感的教义就像没有水的鱼。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爱来灌输课堂,用情感渗透进课堂,用真实的情感来推动课堂,并愿意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他们的乐趣。根据作者自己的课堂实践,讨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灌输情感教育,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言;情感渗透;情感分析一、教师以
期刊
孟郊云:“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哲思般的话语将善学、乐学表达得如此简洁、明亮。  那日,带着兴味,有幸走进了刘老师的课堂。饱满的激情,甜美的微笑,诗意的语言,赞许的目光,还有对课堂举重若轻的技巧,都让我对眼前的她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她,的确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深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沉浸在她的课堂,我领略了独特的语文味,更盈满了教与学共生交织的芬芳,让我驻足流连。  贾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托。在小学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更需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意识和灵活的写作思维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可以看作是学生的写作启蒙课程,对于学生日后的写作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在一切学习活动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在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方面,兴趣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人说好的教育就是一棵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