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创作的革新与艺术影响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岭南画派从政治革命到艺术革命的诞生背景,其次从“折中中西,融汇古今”和“艺术大众化,大众艺术化”两个方面,对岭南画派的革新特征展开分析,最后讨论岭南画派对国画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岭南画派;创作革新;艺术影响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并称为“岭南三杰”。岭南画派别具一格的绘画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美术流派,对中国国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岭南画派诞生的背景——从政治革命到艺术革命
  从辛亥革命开始,广州这座港口城市成为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经贸往来不仅增强了中国和日本的交流,在文化艺术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交融。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也推动了艺术上的革新,岭南画派由此诞生。
  高剑父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早期的革命者,是孙中山的信徒、同盟会元老,是政治革命的参与者。政治革命对高剑父的思想有很深的触动,也影响到他的绘画创作。国画作为国粹,到了晚清时期陷于临摹古画的困境,在艺术发展上止步不前。岭南画派力求让国画艺术走向世界,他们对新国画充满期待,在艺术创作上不趋前尘。在国内战火纷飞的时期,高氏兄弟和陈树人曾留学日本,受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的水墨画与中国北宗山水画有着相似之处,在留学的过程中,他们了解了西方艺术文化,吸收了东洋和西洋的艺术特点,创造性地应用在国画作品上。
  岭南画派顺应了时代的变革和潮流。艺术革新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孙中山认为适应世界潮流才能生存,政治、经济、文化都需要与时俱进。在国画改革后,许多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生活,作品创作精神与政治方向达到一致,以文化推动政治。高剑父认为国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要与时代紧密相连,如果国画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淘汰。高剑父和陈树人都有很高的艺术革命热情,将国画革新视为自己的使命,他们认为国画艺术一定要变革,理由是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与西方融合,国画艺术也应当如此。同时,高剑父认为陈陈相因的习气不是国画的特质,国画应与外界相连。近200年中国画千篇一律,这并不是国画发展的本貌,应活用国画精髓,让国画发扬光大,而不是死守现有的国画艺术。
  2 岭南画派的革新特征——融汇古今中外,艺术走进大众
  2.1 折中中西,融汇古今
  岭南画派的革新性,不仅体现在绘画创作上,更体现在绘画创作精神上,创作精神可以概括为“折中中西,融汇古今”。关山月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教育家,也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的奠基人高剑父。高剑父选学生不看出身,教育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收关山月为徒是看重他的天赋秉性,没有因其出身贫寒而将其拒之门外。关山月继承了师傅的画法,更秉承了岭南画派的精神,发扬了自己的个性。关山月认为第一个画山水画的人是没有师傅的,山水就是师傅,所以,他一生游历山水,留下了许多山水作品。
  西方写实因素对岭南画派的影响最大,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经历了国家战乱,目睹了生灵涂炭,他们对侵略者充满愤恨,谴责侵略者就成为绘画的主题。但岭南画派的写实并不是像照相机一样,不是对现实人物或风景的机械性描绘,而是在融入作画人的情感之后,有所取舍。
  2.2 艺术大众化,大众艺术化
  岭南画派主张艺术要大众化,大众要艺术化。第一,体现在门徒的选择上。高剑父建立了春睡画院,但他也在广州一些高校的夜校教学,只要有学生证就可以来学习,不需要交纳学费,这也是岭南画派主张“大众艺术化”的体现。第二,体现在绘画内容上。高剑父认为国画不能局限于中国人和中国风景,世间一切都可以作为画的题材。他的《东战场的烈焰》《白骨犹深国难悲》《灯蛾扑火》(1940年作)等作品都是反战题材,其中《东战场的烈焰》《白骨犹深国难悲》这两幅作品,通过描绘战争所造成的残垣断壁和累累白骨,表现了深重的忧国情怀;而《灯蛾扑火》则以灯蛾比喻日寇,预言其终将灭亡的命运。岭南画派提倡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在动乱的年代,他们用国画来表现战争的残暴,触动了大众的反侵略意识。关山月曾在战火纷飞时举办反侵略主题画展,吸引了大众和报社注意。虽然画展在炮火中化为灰烬,但是一位编辑将他的画刊登在杂志上,让更多的中国民众能够看到。他以《从城市撤退》《渔民之劫》《三灶岛所见》等巨幅绘画,控诉日寇的侵华暴行,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体现出艺术家强烈的艺术责任感。第三,体现在画作精神上。岭南画派认为艺术具有教育人民和改造社会的作用。战争结束后,很多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纷纷出现,这些艺术作品鼓舞了一代人,中国画走出象牙塔,走进大众生活,描绘大众生活,催人奋进。
  自此,国画创作者不再只有读书人,还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绘画人才,国画的创作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国画传统题材,更有与时俱进的社会生活内容。高剑父在《我的现代绘画观》中表示,艺术可以培养大众“真、善、美”的品格,进而可以改变人心和社会。关山月则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个观点,他一生游历山川,留下了许多作品,他没有将这些作品拍卖,而是分别捐送给艺术博物馆,他的画作记录了自然的美,他的行为反映出他对国画艺术的真性情。高剑父的春睡画院也曾举办画展,不收门券,用这种形式践行了国画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高奇峰的天风楼也培养出了很多艺术家,他因材施教,学生各有所长。
  3 岭南画派的艺术影响——国画转折、画派融合
  3.1 传统国画的转折
  岭南畫派在20世纪初形成,大胆突破了200年来国画临摹古人的束缚,兼容并收古今中外的绘画手法和艺术特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国画的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岭南画派开启了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新纪元,打破了传统绘画手法和配色,拓宽了创作的内容,结合社会发展提炼出了很多新的题材,并赋予绘画作品以灵魂。它培育的是绘画艺术家,而不是画匠,每个传承人都将个人情感和性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每一代岭南画派的绘画者都为国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关山月先生,他认为“不动则没有画”,他去桂林看山水、绘山水;他去敦煌敬拜佛像、临摹佛像;在战乱中,他与妻子离散,在澳门佛堂绘画,刻画印章为“关山月皈依记”;几经辗转,夫妻相聚,他将印章更换为“关山无恙”。他一生经历了日军侵略中国的战乱生活,用书画记录了生灵涂炭的广州城,也绘出了崛起中的民众生活。岭南画派的显著特点就是不囿于象牙塔,并将自己的情怀绘入画中。
  3.2 岭南画派与新山水画派的融合
  岭南画派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革新画法,不断创新,还能够与其他画派共同创作,这种开放的创作态度,非常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民大会堂中的国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就是关山月和新山水画派艺术家傅抱石共同创作的成果。以毛主席《沁园春·雪》词义为题材,突出中国“江山如此多娇”,“娇”是题眼。两位艺术家经过多次创作后才定稿,近处的苍松翠柏和远处的云山雾绕是关山月负责的,雄伟的高山和瀑布激流由傅抱石负责,两位画家突出自己的特点,保留对方的优点,最终创作了这幅旷世奇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将原有画作中的红日扩大,突出喷薄向上的精神。最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在上面题字“江山如此多娇”。由此可见,岭南画派具有巨大的艺术影响力,他将自己画派的特色与新山水画派结合,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推动国画艺术的再度发展与合作,也让国画艺术举世瞩目。
  4 结语
  综上所述,岭南画派的革新特征反映出创始人敢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它将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也由此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并形成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它博采众长,将祖国的壮美河山载入史册,将国外的风土人情载入画册,艺术要与社会共同发展才有生命力,艺术要反映出社会生活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才能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谢璞骅.桂林环碧园与岭南画派前期艺术—兼析岭南画派与桂林的历史渊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8(4):27-30.
  [2]梁基永.“海派”与“岭南画派”的关系[J].公關世界,2017(2):79-81.
  [3]佚名.岭南画派:崇山峻岭之南的时代之光[J].公关世界.2017(18):94-97.
其他文献
博物馆对于儿童成长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博物馆要重视儿童受众,依据儿童自身特点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教育
文章通过对煤炭矿山青工安全技能培训面临的困惑进行了一些理论与实际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目的在于减少矿山的安全事故,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本文叙述了利用旋转磁场流化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直接从镀铜废液中回收铜的实验结果。确定了最佳操作参数,磁场流化床连续运行一小时,铜的回收率98.6%,纯度为97%以上,并分析了影响回
利用钒可在室温下被高锰酸钾氧化而铬不易被氧化的特点,先测定钒的含量,然后再测定钒和铬的合量。根据1%的钒相当于0.34%的铬,从合量中减法钒的含量,最后求得铬的分量。在选定的条件
摘 要:文物鉴定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程序,只有鉴定出文物的相关成分和出土年代,日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才能达到更好效果。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物鉴定可以采用更科学、更高效、更精确的鉴定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减少了文物鉴定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利用现代化器械得出的鉴定报告成为判断文物年代、评估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文物鉴定;现代科技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文物鉴定是一
摘 要:由于每个单位文物的具体情况不同,资金、修复人员的配置不同,所购置的修复设备及修复类型也会有所偏重。文章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修复设备,简单谈谈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修复设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文物修复;文物修复设备;应用  1 概述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的文物瑰宝,让世人可以感受古代的文明与繁华,见证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新媒体时代到来,微信的普及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契机,博物馆利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来开展运营、推广活动。文章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例,举例说明微信公众号
记者21日了解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北宫一号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905平方米,发现一组西汉建筑遗址,出土大量遗物,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北宫遗
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的新作《我是故宫“看门人”》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记载元代宫廷膳食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收录“乳饼”,且有以乳饼为食材制作的各种食品和药膳,拥有补中益气之功效。但各家词典没有明确解释,且并未有人对乳饼做过系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