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锅炉的临时工老郭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学校安装了取暖锅炉。临近冬天,要开始取暖了,却没有合适的锅炉工。让教师烧,很多人都觉得下作。没办法,只好在当地找,找到了老郭。
  与老郭谈工资,老郭说看着办。看着办就看着办,学校规模小,经费紧张。烧两处锅炉,每月就给老郭付一千六百元吧。老郭说,行。
  检查锅炉时,锅炉下面漏水。打电话找安装工,结果,安装工回了山东。老郭在别的单位借来工具,拆开来一看,毛病不大,但很棘手。堵塞出水口的胶皮垫破了,要卸下来更换。到镇子里的商店去买,商店里没有。老郭说,我想办法。
  老郭从自家家里找来一块汽车内胎,照着原来的样子剪了一个垫子,用心的打好眼,又在自家找了一块铁皮,照着垫子大小剪开,也打了同样的眼装好去试,却不漏了。
  老郭不是一个专业的锅炉工,而且从来没有烧过锅炉。上任时,老郭整天守在学校,直到晚上12点,把两处锅炉里的火压了,才回到家。第二天天不亮来到学校,把两处锅炉分别捅旺了,挨个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冻坏的地方,然后到学校给他的临时宿舍候着。这样不过两天,他把锅炉的火候通通摸熟了,也把锅炉及管道的性能掌握了。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压火,什么时候要捅火,压多少灰渣,到第二天恰好能捅着。他也知道哪里容易烧热,哪里不容易烧暖。他会通过控制火候,让所有的屋子尽量都能均衡保暖。
  学校过去烧煤,煤渣全倒掉了。老郭闲着的时候把学校未烧锅炉以前积攒下来的煤粉,拌了胶土和水,冻成煤块全部当做好煤一块在锅炉中用了。这样为我们学校省了不少煤。这些本来不是他分内的事情。老郭是农民,农民是最知道节俭的。作为临时工的老郭,没有把学校看成他临时捞金的地方,也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临时工。老郭把自己看作是学校里的一员。
  老郭虽是一个农民,却从来不外出打工。他自己揣摩了很多手艺,如木工、泥水、机械等。我们的学校在农村,屋顶围墙等经常要修补。每当要修补的时候,就去找老郭。有一次,屋顶漏雨,找老郭来修。修完了,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老郭看到有一处围墙靠边的地方不是很高,经常有闲着的孩子翻进来。老郭看天气尚早,便自顾去把那里的围墙加高了。那天,弄完围墙时,天已经很晚,教师们也都休息了。第二天结算工资的时候,老郭说,补围墙的工资就算了,闲着也是闲着。
  遇到礼拜放假,学校要留专门的照校人员。老郭烧了锅炉后,一直承担着照校的工作。说到报酬,老郭说,反正我要去照看锅炉的。
  过去,学校的炭房也经常打扫,但总是有很多煤粉、煤块乱撒。锅炉房内,污水垃圾常常满地都是。老郭当了锅炉工后,炭房、锅炉房总是保持得干干净净的。这些地方,学校从来没有对他过高要求过,老郭却总是每天主动地打扫很多遍。老郭待学校就像他的家一样,把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要收拾得清清爽爽的。
  在烧锅炉期间,老郭忙完了锅炉上的事情,总也闲不住。看到院子里铺的砖有凹凸不平处,他总是主动找了废旧的砖块,把不平处翻开,从外面提了沙土垫上,再把砖一块块地铺好,最后把铺过的地方打扫干净。
  那天,学校放礼拜假,教师们都离开了。老郭刚刚把锅炉上的事情处理完,上面给学校送来一大车幼儿设备。司机打电话要我找人卸货,一时却找不到。老郭主动担当了装卸工,直到把一大车设备卸完,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
  天气马上就要回暖了,锅炉也即将停火。老郭也要结束他的工作离开学校了。愿老郭以后还能多多关照我们的学校,也愿老郭以后的生活能过得快乐!
其他文献
一    平原县县城的名气不在这座城市,而在这座城市的一条街,这条街名叫长宁街。长宁街是平原县城的一条老街,它的历史可以跟这座小城相提并论,人们说,因为有了这条街,才慢慢有了这座城市。  长宁街长不足千米,宽不过五丈,却是非同一般的热闹和繁荣。除了一家紧挨一家的商家店铺,街两旁还生出了多少条小巷,这些小巷也是一家紧挨一家的商家店铺。如果把长宁街比做一条血管,这些小巷就是这条血管上的小毛细血管,生意
期刊
当他们走后,工业区安静下来  工棚安静下来,高声大叫的乡音  安静了下来,遗留的烟灰被风吹散  酒瓶像过时的炸弹东倒西歪  当我清点好简单的行李  手握刀片一样的车票,猛然发现  那些烟蒂,多么像子弹啊    我看到沉重的厂门关住了黄昏  窥视多时的蜘蛛抢占地盘  让磨损的机器和磨亮的椅子疗伤去吧  让坟墓一样的成品、本成品和次品  发出回光返照的磷火吧  燃烧的已成灰烬,流淌的汗水已经挥发  高
期刊
王局的谱儿拿捏得不如以前匀称,有人这么说。细一观察,果然王局有间或性的怪异举动,让面对的属下时而惊愕不止,时而忍俊不禁,他自己却毫无警觉。  顾及局座的面子,谁也不敢当面指点,事情就迅速地发展。导致后来局长干脆赖在家里不思政务,吵着闹着过起了他的快活日子。好在他养有一帮贴心的助理,平时都不用他搭手就各司其职地把局里那点公务摆平了,何况现在主子不在,更是要尽心尽力。   开始王局太太以为老公只是身心
期刊
回来了?  嗯。   结果怎么样?  唉。   到底怎么样,表达了吗?  别问了,烦。   从高健一脸阴霾中,白洁就感到结果不甚理想。看着高健垂头丧气的样子,白洁心中那种柔情又涌了上来,走过去,轻轻问道,吴康怎么说?  没有承诺,也没有拒绝,只是……   只是什么?  唉!他说,钱对他来说是身外之物,即使收钱也不会收我的,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如果让你去见他一次,他就答应让我补那个缺。   让我去见他
期刊
人鱼公主    那年春天  马蹄声声  梨花飞满天  你是马上威严的王  戴着黄金铸就的厚厚面具  我看到了你的笑容  是瞬间冰河破冻的阳光  枝头最清淡的花  在你身后悠然落下  从此春深似海    我是水里的人鱼  隔着天与地的距离  看你万里河山胸壑千机  织就如画美景  背后枯骨累累郎心如铁  那样明媚的笑容  浸着风华绝代的毒  而我在明镜般的洞悉里  不期而遇  迅速沉沦    我只是
期刊
元城县的企业这几年大多不景气,下岗的工人很多,曹美秀就是其中一个。   曹美秀是元城县粮食局城关粮站的,领回几万元的补偿金后,原本打算供儿子上大学,谁知道丈夫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几万元的补偿金全部奉献给了医院。丈夫的腿算是保住了,但是躺在床上下不了地。儿子挺争气地说“妈,我的学费你就别管了,我自己想办法。”  望着儿子稚嫩的小脸儿,曹美秀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曹美秀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省城
期刊
本期“旗鼓台”的两篇文章值得一读,是因为当前浮躁的文学的确需要一些冷静,需要补钙补血。  如果认为时下文学不繁华,那说不过去;认为繁华的文学感动了社会,也说不过去。现实是:一方面文学出版物铺天盖地,一方面读者反响冷淡。  这两篇文章点中了要穴!这么快速的文学生产里,这么急功近利的创作与出版里,这么喧嚣的制作与重复里,究竟有多少“感动”之作呢?之所以说“制作”与“重复”,因为在文学创作上竟然产生了一
期刊
李春芳,一个完全女性化的名字,却是一个绝对男人。这个事业成功且过了四十岁还来写诗的李春芳,带着对生活的微笑与思考,走向诗歌。  心与灵/或远或近/总有一份挂牵/靠一种信念/支撑到今天/总像在梦境/过去的轨迹/所有的欢喜悲忧/都与得失相连/爱与恨/都是一种俗缘/全在一念间/感恩的泪/伤心的悔/丰富了人性的两面/接纳与消化/坦然面对/今生不会亏欠/好与坏/似乎不用太在意/它们仅是概念/尘世中/有喜剧悲
期刊
真正的文学现实是,谈当下的文学创作,不可回避的是“底层文学”。  与以往“底层文学”在思想上的区别是——“新底层文学”的思想特征是两个字——“翻心”,以此与过去的“翻身”为区别。  “底层文学”的先锋意义乃在于它传导出的是当下的、鲜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影响下,民众发出的呻吟和呼喊,欢笑和悲啼!表现出的是作家们面对当下现实生活所持有的——与现实秩序永不妥协的“同情心、正义感、斗争性”。  新世纪以
期刊
我出了两本书,影响不大不小,花钱也不多不少。新书一回来,只顾高兴着送,看着书快送完了,却不见收回一分钱,妻说:“你莫死要面子,也要收点成本回来才是。”想到下一本书与某出版社已签约,又是要钱,这样下去终不是办法。于是,咬咬牙决定去找熟悉的人卖书,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作者声明:本故事大部分情节是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一向清高与视时间为生命的我,终于放下手中的笔,放下自尊开始卖书。我首先想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