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新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节课学会了多少,有多少个学生学会了,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新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活动,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同时也产生了非常实际的矛盾:教学时间的不足。如何有效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实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准确把握学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因材施教”是教学倡导的原则,如果我们对“材”只是一知半解,或是一无所知,又如何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面对不同的学生,特别是新课堂需要学生更多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不设计出层次性的问题,只会让部分学生受益,无法实现面向全体。代替“有效教学”的只能是“随意教学”。所以,我们需要在课下花一定功夫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态和认知水平。通常我们备课主要备知识的传递过程、重难点的突破方法、问题的设计、引言、过渡等教学环节的把握,总想着把课上得流畅、漂亮,做称职的“主演”,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调查,这就导致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单向活动。新课堂中的教师不再是“演员”,而应是指导学生们“演”的“导演”,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演员”的特点,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首先,摸清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接手新生时要及时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状况,和前任老师及班主任做好沟通。实际上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短时间内去记住几百人的大致情况实非易事,但如果我们真做了,要远比备好、上好一两节课实效大得多。试想:你第一次上课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会给学生怎样的震撼?
  其次,了解学生的性格及家庭状况。了解了学生的性格,上课时便能投其所好,培养其学习兴趣,了解其家庭状况能够摸准学生学习态度和性格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再者,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我们在传统教学中都能做到的,也是上好一节课必备的。只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才会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作好铺垫,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能自己看懂的就让学生自己去看,能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学,不做无用功。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恰好设在会和不会之间,“伸伸手便能摘到桃子”,激发出学生思维中的灵感。
  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突破口。我认为讲要依据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只要抓住“讲与练”的优化便可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
  首先,弄清哪些知识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哪些是属于最近发展区问题,需要同伴互助或教师帮助才能完成。然后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和案例活动,逐层深入地分步解决,将重点、难点个个击破,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潜动力。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中的四个经典规律概括属于现有发展区知识,能够通过自学予以完成,但四个规律的共性方法则属于最近发展区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播、引导,从而使学生理解对照规律的一般原则。
  其次,练要有针对性,题量适中,保证在学生的兴奋范围之内完成,实践证明:三十分钟以内的作业量不会引起学生的懈怠。因此,在教学中,练要围绕重点,侧重基础,不做偏、难、怪题,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保持上课的激情;练还要分出层次,采取“自助餐”式作业,“我的作业我做主”,保护学生充足的自信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变式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和发散思维。如一题多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NH4+]>[Cl-]>[H+]>[OH-]
  (B) [NH4+]>[Cl-]>[OH-]>[H+]
  (C)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的碱过量
  (B) 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合
  (C) 生成的盐不水解
  (D) 反应后溶液中[A-]=[M+]
  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质的改变。
  首先,要拉进师生距离,“亲其师”方可“信其道”。通过教师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待学生为朋友。适时适度表扬、激励学生,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其发现自身价值,确实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其次,营造亲切的学习氛围。要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便会排除学生知识的陌生感,如胶体与医学透析、元素与健康、人工降雨与干冰、金属的腐蚀与防腐、环境污染与防治、废弃的医学材料与化学实验……这些都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渴望。
  另外,给学生创造“美”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享受学科魅力,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溶液稀释时对:“PH=5的盐酸稀释到1000倍,为什么溶液的PH≠8?”这个问题,是教学难点,如果运用理论来阐述,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这样讲解:“糖水无限稀释,能变成咸味吗?”这一直观的启发,学生马上茅塞顿开。这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朴实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化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其对自然现象的破解。
  四、引导和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在教学中,即便在我们充分备课的情况下,也会变化莫测,未必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学生上课时遇到了难题,学习时产生了不良情绪,学习时间不够用,听课时思维“开小差”等,这些都会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绊脚石,需要教师洞察细微,予以关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最终“有效”。这就需要教师作好引导者,抓住学生上课时的不良表现,找出根源,及时进行引导,帮助他走出困境。同时,需要教师作好鉴赏家,及时捕捉学生所提问题和回答问题时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要当好组织者,把握好课堂节奏和活动内容,做到“活而不乱”,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思考那些感兴趣的问题,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走进有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教师一生的追求。我相信: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进展,新的课程理念定会春风化雨般融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田,“四十五分钟”将会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堂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国彬,《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2003
其他文献
文中分析了广州黄埔海事处辖区的现状和监管难点,并对加强黄埔海事巡航监管提出建议。
信息时代,或许到了你给自己的客户或上司一点“颜色”的时候了——那么,世界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A4幅面彩色激光打印机——美能达-QMSmagicolor2300W将成为你的秘密武器!
绿化是公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公路绿化承担着美化公路、发挥公路景观效益、防护路基、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诱导车辆行驶、保护公路生态环境、抑制汽车噪声及增加行车视觉舒适性
在混凝土坝分段浇筑中,为了降低混凝土浇筑层温度和控制裂缝产生,在实际施工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并运用编程计算出不掺粉煤灰 A0与掺45%粉煤灰A45粉混凝土施工期浇筑层的
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I.词汇A)根据句意及所给的首字母提示,写出空白处所缺的单词。1.We live on the l____,not in the sea.2.Jim cut the apple into pie
想不想给自己的网站做一个像Google的搜索引擎?也许有人会说:"你有那样的技术吗?"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他:"有!我有这样的技术."
目前,我国水上交通事业正快速发展,为交通货物运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船舶引航管理能够维持良好的海港通航环境,保障港口和生产安全,避免船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舟山港引
文中首先对超大型船舶操纵特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超大型海轮进出长江存在的航行风险,最后根据多年来引航经验,提出了超大型海轮进出长江引领要点。
研究不规则铁制件采用化学法镀镍,用以改善基件的耐腐蚀性,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镀镍液的主要组分进行定量选择,找出了最佳配比方案,以及镀绦时的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