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需求的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研究

来源 :工业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产品层出不穷。文章对现有老年人助行产品现状展开分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诺曼情感化理论,提出适老化设计原则。以期满足老年人出行的功能需求与情感需求,同时为老年助行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以2种典型不同层电荷密度的蒙脱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烷基铵法测定了2种蒙脱石的层电荷密度,分别为0.342和0.439。研究了层电荷密度对蒙脱石二维剥离及其剥离后纳米片表面电性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解释了层电荷密度对蒙脱石剥离二维纳米片和水化膨胀能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层电荷密度低的蒙脱石具有更好的水化膨胀能力,更易剥离制备二维纳米片。层电荷密度高的蒙脱石剥离的二维纳米片单位面积的电负性更大。蒙脱石层电荷密度越低,其晶层表面对水分子吸附作用越弱,层间阳离子水化能力更强,水化膨胀能力大,也解释了层电荷密度
相比于液态锂电池,固态锂金属电池由于电解质不易燃、不挥发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此外,固态电解质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使基于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作为负极材料成为可能。但是,固态锂金属电池存在着界面阻抗大、固体电解质/电极兼容性差、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及电化学窗口较窄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柔性固体电解质对推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工作总结了固态锂金属电池中聚合物与不同类型填料复合最新研究进展及复合固体电解质匹配电极材料时存在的界面阻抗大问题与解决策略。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边缘裂纹缺陷难以进行检测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弱磁检测技术缺陷判定方法的新算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弱磁检测技术对涡轮叶片边缘裂纹缺陷检测的可行性,其次,为减少检测提离高度设计了扫查工装并在地磁场环境下对人工刻伤的涡轮叶片进行弱磁检测,最后通过磁梯度法与极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原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异常信号。结果表明:裂纹处磁感应强度信号变化明显,缺陷检测位置误差在2.5 mm以内;磁梯度法与极值法相结合能减少噪声干扰,提高信噪比,放大缺陷信号;裂纹深度在0.2~0.4 mm时,磁感应
采用热还原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氮空位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高岭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以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系统考察了复合材料在可见光/过硫酸盐催化降解体系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样品NGK-10:1对BPA的降解效率最高,分别为g-C3N4和氮空位g-C3N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在温差发电和固态制冷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工作首先简述了热电材料研究的相关背景,然后根据材料工作的温度,对室温附近、中温区以及高温区一些典型热电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热电能量转换技术在材料、器件和研发模式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后,对热电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电介质电容器是通过在静电场下介质的极化的形式存储电能的一种器件,由于其功率密度高,放电时间短,在脉冲功率电子器件中有着广泛应用。然而,电介质电容器的的储能密度较低(<2 J/cm3),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而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开发高能量密度介电储能材料。对介电储能材料的发展历史、性能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不同种类介电储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介电储能材料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近年来,全无机铅卤钙钛矿材料(CsPbX3)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相对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更好的稳定性等优势,从各类钙钛矿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前最具潜力的光电材料之一。相对于制备条件苛刻的高温热注入法,采用工艺简单易操作室温过饱和析晶法制备了一系列CsPbX3全无机钙钛矿材料,并探究了配体、提纯次数、反应温度、保存时间等因素对其物相、微观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PL)光谱等表征手
传统聚落街巷空间作为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载体,在聚落发展的长河中发生着不同形态的变化。文章以湘江沿岸传统聚落街巷的空间形态为出发点,结合聚落的自然条件、人口迁徙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街巷空间形成的主因,并通过对聚落街巷空间形态布局、肌理与尺度特征的梳理,为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黏土矿物在催化剂制品中的广泛应用和因CO2增长过快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凹凸棒石(ATP)表面负载TiO2并以其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用于CO2甲烷化的Ni-Ru/TiO2-ATP催化剂。比较Ru和Ni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和空速对甲烷化过程的影响,并采用原位红外测试技术进一步揭示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催化活性。制备的催化剂中5Ni-1Ru-TiO
基于磷酸盐和层状双氢氧化物的阻燃性和结构特征,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三聚磷酸盐/层状双氢氧化物插层复合物(LDH-P),以油酸钠为表面改性剂,采用水浴法包覆LDH-P获得了油酸钠包覆型复合物(LDH-P-S)。研究了LDH-P-S、十溴二苯乙烷(DBDPE)复配阻燃剂对聚丙烯(PP)的协效阻燃行为。结果表明:当LDH-P-S用量占阻燃剂总量的25%时(阻燃剂总量占PP质量的30%),与单一DBDPE阻燃PP体系相比,聚丙烯的氧指数由24.2%提升至24.9%,烟雾释放总量下降10.3%,热释放峰值下降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