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防治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cxue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物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上极为常见。最常见的原因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等。一般认为是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但目前认为其可以直接通过炎症发展为肝纤维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因此,脂肪肝的防治也日渐受到中西医学界的重视。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辩证论治;防治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09-1
  
  本文就中医对此病的认识与辨证做简单阐述。
  1中医认识
  脂肪肝在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众多学者认为其当归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肥气”、“肝着”、“痰浊”、“积聚”等范畴[1]。
  中医认为,脂肪肝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都可引发本病。其病变部位在肝,与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众多学者均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郁结,肾精亏损,痰浊不化,痰郁化热,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除痰、湿、瘀这些病理产物外,也有人认为与机体气血亏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相关[2]。中医治疗脂肪肝,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健脾消导为主,也可根据病情,辅以清热、解毒、利胆、化积、补肾、养肝等法。中医辩证分型及方剂如下:
  (1)气滞型: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不舒、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可肿大,苔薄,脉弦细。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和中。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方剂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2)痰湿型:体型肥胖、右肋胀满、嗳气恶心、头晕目眩、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方用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燥湿和胃、利水渗湿。
  (3)血瘀型: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癥块,舌紫暗或兼见瘀斑、瘀点,脉沉涩。此型的治疗多以疏肝养血,活血化瘀为主,方药在膈下逐瘀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方剂特点:气血双调,养血破瘀,以降为主,降中有升。
  (4)湿热型:形体偏胖、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欲吐、或身目黄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疗以清热利湿、祛湿化浊为主。方药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随症加减。
  (5)痰瘀型:脘腹胀闷、肋间钝痛或刺痛,患者面色晦暗,舌胖大边有齿痕,或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滑或沉涩。治疗以肝养血,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方药以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随症加减。
  运用西药降脂治疗本病时,疗效并不满意,而且药物可造成或加重肝功能的损害。目前多数学者在充分发挥中医的辩证论治、综合治疗的优势,不断提高脂肪肝的疗效。同时,必须注意饮食结构要合理,限制脂肪、糖类摄入,摄入足量蛋白质,如鱼、瘦肉、鸡肉、去脂牛奶、蛋白、豆制品及足够的维生素,各种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严格控制体重,戒烟,戒酒,积极控制高血压病,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病,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防止肝纤维化。而中医在临床上应注意辩证分型治疗,灵活变通,不必拘泥于一方一药。
  2防治
  中医讲究‘治未病’,预防疾病是维护健康的关键。从情志,体质,饮食等诱发因素方面考虑。那么在中医预防脂肪肝方面,人们应该少饮酒,更不要饮酒过度,适当运动、锻炼,减少脂肪的堆积。脂肪肝跟吃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否为脂肪肝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控制,尽可能少吃甜食、蛋黄、肥肉、动物内脏及鱿鱼等。多食蔬菜、水果、深海鱼类等。加强锻炼,常坐办公室的人每小时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脂肪肝虽然跟亚健康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少疾病都是从亚健康状态中发展起来的。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类分成了三种:健康人、疾病人和亚健康人群,其实,这里疾病的人占20%,健康人占5%,其余75%的人都是亚健康人群[3]。轻度脂肪肝还是属于亚健康的一种,到中度就属于疾病。亚健康的人群生活没有规律,没有充足的睡眠,再加上社会、精神、生活等各种压力大,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
  脂肪肝多属于湿热病,让人容易情绪激动,爱发怒,怒则伤肝。尤其是春季的时候,春天是脂肪肝高发季节,也是情绪容易波动的季节,所以中医里讲究春季养肝[4]。“人静血归于肝”,当人在睡眠状态时,血液是流向肝脏的,这个时间是最好的养肝时间,亚健康人群没有养肝的时间,因此火气比较大,所以说亚健康和脂肪肝是有相互联系的。
  在中医学里肝和胆是连在一起的,肝是五脏中的首位,而胆在六腑中排第一,有病的时候经常是相互影响[5]。胆结石患者也是由于饮食不节、不科学、偏食以及不爱喝水等引起的。只要有肝胆疾病倾向的人,在饮食方面都应该加以注意。秋冬是进补的季节,也是养生最好的季节,在生活、饮食、起居、运动各方面都配合好了,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从四季来说,冬季是避藏的季节,也是修养的季节,到了这时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调整好自己的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宗伟.脂肪肝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1):8-11.
  [2] 曾民德.脂肪肝[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120-122.
  [3] 刘燕玲.浅谈脂肪肝中医药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54-55.
  [4] 佘大德.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J].新中医,1999,31(2):55-56.
  [5] 刘晓平.脂肪肝中医辨治四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5):306-307.
其他文献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顽固性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胆石症病例的15%~30%。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为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其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肝外胆管结石共存,多以胆红素结石为主,且左肝管叶较常见。当前,临床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理论上,手术可彻底除掉结石去除病灶,肝管恢复畅通,有资料显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残石率可达到30.36%。同时肝内胆管结石更能引发严
【摘要】:自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科以双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及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共105例。平均随访13.6个月。均取得了确切的椎间融合效果,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双枚椎间融合器;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092-2    1临床资料    1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伴有生长痛,对这种病目前我国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我院内、儿科接诊的儿童患者经诊断后给服维生素E治疗,因为维生素E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过氧化物的
[摘要] 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很多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可致手术失败,视力丧失。因此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而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于术成功的基础。术后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治愈的关键。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掌握病人情况,术中严格操作,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
本文经过临床统计,分析比较了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与局部麻醉的不同之处。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相关住院病例,探讨造影检查在食管周围病变引起吞咽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5年间100例食管周围病变患者食管造影影像和临床资料,拟总结造影检查在食管周围病变引起吞咽困难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100例入选患者中,有40例(40.0%)为颈、胸椎骨质增生,32例(32.0%)为心血管性病变,12例(12.0%)为胸内
目的:寻找能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电针波型。方法:将14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地仓和颧髂、阳白和太阳、迎香和鼻通、下关和VI禾髂或夹承浆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机体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铁耗竭所导致的贫血,形态上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中医中药是治疗IDA的有效途径,在减少胃肠道副作用,改善患儿食欲,在短时期内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整个机体的代谢状态方面,其有着独特的优势。我院中药“复方贫血颗粒”主要由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黄芪、鸡血藤、女贞子、何首乌组成,并将药物按一定比例制成的含生药量为100g%的颗粒(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加强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43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術,48例微创钻孔血肿碎吸术,对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评价。其中恢复良好33例,中残23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0例。结论:血肿量在30ml以上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