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模型的构建及分级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小鼠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模型,并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为探索小鼠颅脑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创造条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24只,分为4组(实验组3组,对照组1组),每组随机分配6只动物,应用PinPointTMPCI3000精细颅脑撞击仪,设定不同的打击参数,精确撞击小鼠脑皮质。其中,实验组打击深度分别为0.5 mm、1.0 mm、1.5 mm;打击时间均为80 ms;打击速度均为1.5 m/s。对照组只开骨窗,不打击脑皮质。致伤后观察小鼠意识和神经反射的抑制时间。伤后24h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行HE染色,Fluoro-Jade B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损伤侧海马CA3区退变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小鼠的脑损伤程度和打击强度相关;打击深度为0.5mm时模拟轻度颅脑损伤;打击深度为1.0 mm时模拟中度颅脑损伤;打击深度为1.5 mm时模拟重度颅脑损伤。结论应用PinPointTMPCI3000精细颅脑撞击仪成功创建出小鼠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模型,并且给予轻度、中度、重度损伤分级,为进一步研究颅脑创伤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针对转K2货车转向架,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和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Rail建立了转向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转向架的主要动力学指标,满足国标规
目的建立一种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及相关评价体系。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脑损伤后生命体征和病理学改变,并通过自行设
通过对配电网线损率高的原因分析,提出利用现有无线负荷管理系统的资源,拓展其功能进行线损统计分析工作。指出了为此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及需采取的措施,有效提高了线损管理
对 2002年 10月至 2003年 1月期间太湖全湖 223个监测点不同深度采集的共 583个底质样品测定的有机质和总磷含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不同深度处底泥总磷含量平均值相差
通过对隧道内温度、湿度、噪声、照度、水等环境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为隧道路面的结构和材料设计提供依据
表面强化处理技术是改善材料表面综合性能的重要方法,具有独特的技术优点,对于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表面强化技术的概念、意义以及分类,分析了常用表面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巩固了网络媒体的发展,促使了新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微博、微信、各式APP信息平台的运用,标志着自媒体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公民新闻衍生于自媒体,是信
<正>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罗马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美学理论,不同的是春秋战国的美学思想偏重于横向发展,而古希腊、罗马的美学思想侧重于纵向发展。儒家的伦理美学是春秋战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