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备考指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除作文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从近年来同学们高考答题的实际情况来看,得分率普遍偏低。科学、高效、到位地把握这一高分题型的应试技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认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四条复习对策,同学们就可以突破文言文翻译这一难点。
  一、综观10年试题,探究命题规律
  综观近10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言文翻译题,我们可以探寻出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在命题上的两个基本规律:
  1.选文——突出浅易。
  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透视近10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言文选文,“浅易”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2)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句式。(3)从文章的体裁来看,主要是叙事扬德的传记类散文,而不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4)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5)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主要采用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大多选自《二十四史》)。
  为此,在组织新一轮高三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时,一定要参照上述五条标准,精心选择“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文段,大胆舍弃那些“繁、难、艰、深”的文言文阅读文段,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2.方式——趋于稳定。
  (1)题型:主观题。
  (2)题量:2小题。
  (3)字数:40字左右。
  (4)赋分:10分。
  二、剖析文句设定,把握考查重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来让同学们来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积累性的——重要实词(含“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重要虚词。
  比如:
  (1)帝(因为)芝清忠(行为)正,(一向)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2018年全国I卷)
  (2)一岁断(古今异义词,案件),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古今异义词,条理)不及之。(2018年全国II卷)
  (3)锡(通“赐”,赐予)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016年全国I卷)
  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比如: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句式兼介宾短语后置句式),每食辄弦歌(名词用作动词,奏乐歌咏)而荐之。(2018年全国II卷)
  (2)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固定结构,要……做什么呢,为什么……呢)?”禧惭不能对。(2017年全国III卷)
  为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时必须将上述两大类五个方面列为复习重点,系统地梳理和针对性训练。
  三、熟習六种方法,增强翻译技能
  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下面三条原则:①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②达。译文要语意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③雅。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就同学们实际的文言文阅读功底而言,后一点是较高的要求,但前两点是必须要做到的,否则不能说是“正确的译文”。在具体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采用如下六种翻译方法:
  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比如: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018年全国I卷)
  译文:诸葛诞因为寿春叛乱,(跟随)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比如: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2018年全国III卷)
  译文: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上例中,对加着重号的单音节词的翻译属于第一种情况,对加下划线的单音节词的翻译属于第二种情况。
  3.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分别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比如:
  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2012年全国大纲卷)
  译文: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制定措施、防备意外。
  该句中的“设备”是两个单音词,“设”应翻译成“制定措施”,“备”应翻译成“防备意外”,而不能按照白话文中的双音词“设备”去翻译。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比如: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018年全国II卷)
  译文: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该句中“为”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他)”,“立祠”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在)”,翻译时必须将其增补出来。   (2)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比如: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2015年全国I卷)
  译文: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该句中的“帝”“死”都是词类活用,分别属于名词用作动词、为动用法,翻译时必须分别增补上表施动、为动的词语,即“称(帝)”“为……(而死)”。
  5.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比如: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2014年全国课标卷I)
  译文: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勃然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该句中的“也”是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焉”也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两个词均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可删去,而不必译出。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比如:
  ①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2018年全国I卷)
  译文: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年全国I卷)
  译文: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①句中的“屋五十间”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式,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定语“五十间”调到中心语“屋”之前,译为“五十间房屋”。②句中的“不吾索”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式,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吾”调到动词“索”之后,译为“没有点名要我”。
  四、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
  要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
  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对此,同学们可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采分点一一地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2.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文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地加以翻译,确保字字落实。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翻译出来的词义连缀成一个语意通畅的文句。
  4.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采分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正确答案誊写到答题卡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以上是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备考的大致要点,旨在把握命题规律,明确考查重点,指导翻译方法,增强答题技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把文言文翻译的担子全部压到高三,在高一、高二年级就要做好文言文阅读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积累和训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考中文言文翻译题这一高分题型的得分率。
  强化训练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修古无子,以兄子觐为后。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节选自《宋史·曹修古传》)
  (1)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
  译文:                                                                            
  (2)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译文:                                                                            
  2.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侯。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   (節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译文:                                                                                 
  (2)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
  译文: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节选自《元史·梁曾传》)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译文: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译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潘藩,字廷芳,崇德人。成化二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出为安庆知府,改郧阳。时府治初设,陕、洛流民毕聚。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茂,莫敢犯。十四年,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
  (节选自《明史·潘蕃传》)
  (1)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
  译文:                                                                                   
  (2)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茂,莫敢犯。
  译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笫一也。”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
  (1)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
  译文:                                                                                            
  (2)前治射洪,以旱,禱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
  译文:                                                                                                                     
  参考答案
  1.(1)他死后,许多人为他惋惜。家里贫穷,不能把灵柩运回家乡埋葬,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捐钱五十万为他治丧。(注意实词“没”“宾佐”“赙”的翻译和“惜”的为动用法)
  (2)曹家从曹修古以来凭借正直忠诚而闻名于世,他家的女子也能不被利益连累,世人因此认为他家人很贤能。(注意实词“谅”、虚词“以”的翻译,“贤”的意动用法和被动句式“不累于利”。)
  2.(1)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方法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注意实词“诣”“便宜”的翻译和省略句式“召〈之〉诣省闼”、被动句式“遂见亲幸”。)
  (2)(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失利,因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注意实词“嗣”、虚词“及”、古今异义词“国”的翻译和被动句式“国除”。)
  3.(1)南阳在宋末属边远地区,桑柘等树木尚未长成,而每年却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注意实词“鄙”“赋”的翻译和名词“岁”用作状语、“苦”的意动用法。)
  (2)(他)上奏请求禁止在夜间审讯囚犯、游街、施行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就写成法令。(注意通假字“莫”、实词“鞫”的翻译和名词“酷刑”用作动词、“是”的意动用法。)
  4.(1)云南镇守宦官钱能被巡抚王恕弹劾,诏令潘蕃查办,全部得到此事实情。(注意实词“劾”“按”、古今异义词“其实”的翻译和被动句式“为巡抚王恕所劾”。)
  (2)宣扬朝廷的威严信用,蛮人敬畏归服,乘单车在松、茂两地巡行,没有人敢冒犯。(注意虚词“莫”、古今异义词“宣布”“威信”的翻译和省略句式兼介宾短语后置句式“单车行〈于〉松、茂”。)
  5.(1)转运使下文书调张士逊治理郪县,百姓拦住马头,让他无法离开,转运使于是听从民意,让他回到射洪县续任。(注意实词“檄”、虚词“因”的翻译和“去”“还”的使动用法)
  (2)以前他管理射洪县时,因为天旱,在白崖山陆使君祠祈祷下雨,不久就下了大雨,张士逊站立在庭院中,等到雨下够了才离开。(注意实词“廷”“须”、虚词“寻”的翻译和省略句式兼介宾短语后置句式“祷雨〈于〉白崖山陆使君祠”。)
其他文献
对立事件——非此即彼反映事物的两个方面,这个概念为我们辩证地思考数学问题提供了依据,高中数学进一步地引入“补集”:在给定的数学条件或范围U约束下,若x∈A,则其对立事件x∈UA不成立,反之若x∈UA不成立,则必有x∈A成立,简单地说,对立的两个方面必有一个成立,这就是反证法的基本思路.  一、反证法的思维剖析  反证法渗透在数学推理与证明的各个部分,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剖析其思维的特点.  尽可
期刊
从2011年起至2016年,高考全国卷对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始终把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固定不变的考点,与文言类文本阅读的人物传记相辅相成,古今遥相呼应。直到2017年才改换成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足见传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地位。全面认识传记类文本的特点,掌握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可帮助同学们从容作答,立于不败之地。  一、整体认知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
期刊
导数與函数、三角与向量测试卷
期刊
[素材呈现]  在面馆吃牛肉面,吃出一根长头发,你会怎么做?当你跟店家理论,店家不予理会还叫你去告他时,你是会忍气吞声还是真的去起诉?相信不少人怕麻烦就这么算了……然而,宁波有个小伙子较真了,他真去了法院。最终,他拿到了1016元赔偿款!网友“海花”在知乎网上分享了自己这次维权经历,迎来数千网友为他的较真手动点赞。  网友“海花”点的一碗牛肉面价值16元,因为面中有一根头发,最终被赔付1016元。
期刊
记叙文都带有作者的感情因素,只是感情的程度不同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我们在选择记叙文体写作时离不开情感的抒发。然而,文贵含蓄。怎样才能做到隐藏情感而不晦涩难懂,能够让读者在品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这方面,优秀作家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武器一:克制情感,叙中藏情  优秀作家对笔下的人或事有时只作客观叙述或描写,不作任何评价,让情感内敛,藏于叙事之中,让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去领悟,从而使文字产生艺术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紧跟队列行进的人,大抵是听见了另一种鼓点。任他随听见的乐声前进吧,哪怕这声音轻微而遥远。(梭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题。对于读过《瓦尔登湖》的同学而言,美国作家梭罗不算陌生。读懂梭罗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写作此文的关键。  材料共有
期刊
2018年全国英语高考对学生和老师的教和学有什么样的启发?特别是对我们2019年高考冲刺的高三学生有何帮助? 请看:  无论是英语全国卷试题的难度还是各省包括我们江苏2018年英语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在平稳中有所创新。试题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高考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重点题型分析  1. 保持传统,稳中求变  2018年全国各地的英
期刊
多元变量最值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若试题中遇到两个及兩个以上的字母,其中包括变量、参量和常量等,这类问题称为多变量问题.  多变量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为通过消元、减元、整体代换、参变分离、设立主元等将问题简化,然后利用函数性质或基本不等式进行求解.多变量最值问题的求解有时也可利用试题的几何特征求解.下面举例说明.  类型一、代入转换
期刊
一、问题背景  在函数导数的综合题中,经常会出现零点个数的讨论,或已知零点个数求参数取值范围等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需要赋值取点,而如何比较快速方便的取点,这是很多同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取点策略做一些探讨.  二、预备知识  三、何为取点问题  即必须找到区间(a,b)的两个端点a,b,使得f(a)·f(b)<0,这就是所谓的“取点问题”,而比较麻烦的在于含有lnx,ex等的式子在赋值
期刊
“探究”是小说阅读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包含三方面内容:(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作品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同学们不同层次地解读作品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