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特征初步观察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ncsy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和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26例(100% ),咳嗽21例(80.8% ),可伴随肌肉酸痛、胸闷、腹泻或呕吐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15 例(57.7% ),高于正常4 例(15.4% ),低于正常7例(26.9%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0例(38.5% ). 15例(57.7% )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 26例COVID-19患者CT表现均有异常,6例(23.1% )表现为单侧肺叶病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0例(76.9% )双侧肺叶受累. 6例(23.1% )患者双肺所有肺叶、肺段均受累;局灶性病例中以右肺下叶受累最多见10例(38.5% ). 26例COVID-19患者可见下述一种或多种征象:磨玻璃影像(ground glass opacity,GGO)16例(61.5% ),以胸膜下分布为主;6例(23.1% )表现为GGO合并局灶实变影;10例(38.5% )为小斑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影;7 例(26.9% )为大片状实变影;8 例(30.8% )可见网格状或纤维条索影;5 例(19.2% )患者可见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4例(15.4% )患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象;1例(3.8% )患者可见少量胸腔积液,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为多部位、外周、胸膜下、下叶分布的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胸腔积液及肿大淋巴结少见,CT检查为该病的早期防控、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实际的电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分析一直是人们非常感兴趣、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际上将以上问题的处理主要集中在对复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作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溶于细胞质水相,转化为亚硫酸根与亚硫酸氢根,之后部分亚硫酸根被氧化为硫酸根,期间产生大量ROS。SO2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磁驱动位错型微机械可变式光衰减器,它的工作波长为1550nm,主要由平面线圈型微驱动器、硅弹性系统和单模光纤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平面线圈型微驱
本论文主要从事了以下工作:(1)影响短波信道通信质量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包括噪声、多普勒频移、多径时延等;(2)现有各种自适应选频系统的性能比较,核心算法的优劣比较;(3)短波跳频通信中
羊草(Leymus chinensis)又名碱草,属于禾本科赖草属植物,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的重要建群种。羊草是一种根茎型禾本科草类,营养丰富,喂饲效果好,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旱、耐瘠薄能
本文以乙酸钡、乙酸锶和钛酸四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BST薄膜,研究薄膜的制备工艺、微结构和介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为优化薄膜制备工艺,研究了各种化学添
该文介绍了AOS空间实验室卫星通讯仿真系统中的链路控制器、信道合路器和分路器的设计,该系统对图像、话音和遥控数据采用CCSDS规定的第二级业务进行传输,对其他数据采用第三
本文结合深海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这一实际课题,重点研究了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进行USB协议的解析,实现USB远程透明传输,并对使用光纤实现USB设备的远距离连接所涉及的相关
多年冻土中蕴含着丰富的有机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变暖引起了多年冻土的大面积消融,微生物活动加强,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的显著减少以及温室气体的释放。因此,在气候变暖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