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zh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经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已变成一种有显著特色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绚烂丰富的古今文化。英国的茶文化延续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茶文化,同时结合本国文化,在市场和消费群体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同时对民众平日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已变成该国文化里一种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对比中英两国的茶文化,本文指出要把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必须既要继承辉煌先进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又要借鉴别国的优秀茶文化,更要创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茶文化。
  关键词:中英茶文化;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茶文化其实是将茶作媒介,在相应的活动进程里形成的文化类别,能够囊括以及表现相应时代中,民众进行的有关茶活动的相应文化。自古以来茶活动与人的精神生活紧密相关,从众多的茶文化资料可见一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文化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彰现出它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世上产茶的国家并不多,但很多国家却是茶叶的消费国。当前,在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在非产茶的国家。如英国,茶已经成为了咖啡、巧克力以外的最受欢迎的非酒精类饮料。遍览全球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只有我国的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传承的进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以及创新。不同国家的茶文化都受到我国的茶文化的影响,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在引进以及吸收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传承、改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有本国特点的茶文化,这其中英国的茶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此,茶文化将不再仅仅属于中国,而已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内容。
  一、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一)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民众不断进行创新以及完善形成的和茶相关的文化总称,因为这种文化包含采茶、泡制以及喝茶等行为,因此这种文化有一定的人文以及科学特性。还指茶的人文性,包含饮茶过程中的一种精神和社会功能。因此茶文化具有科学性、历史性、环境性、艺术性、参与性甚至故事性等等。
  随着产茶、制茶等长时间历史的积淀,茶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自然科学体系。目前社会上流行茶文化,主要指的为人文层面的,包含茶的发展进程、有关的人和事,流传下来的书籍、饮茶的用具、茶自身的功效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活动中的人际交流、文化交流、相关学问等,如茶叶期刊、茶叶专著、茶与小说、茶与诗词、茶和绘画、茶和曲艺、茶与古人、关于茶泡制的过程等等。
  (二)茶文化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中国茶文化正在悄然变化。传统茶艺的发展越来越精深;饮茶的习惯在变,品茶的环境也在变,这些给中国传统茶文化产生了不少的冲击,同时也给传统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茶是一类饮用品,亦是一个文化媒介,自身所拥有的部分特点,也是当下社会所没有以及急需的。我国的茶文化是和就餐以及娱乐等有紧密联系的文化,越发变成社会以及民生稳定、人与环境和睦共处的主要因素。在重视家庭传统、礼貌亲情的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二、中英茶文化的差异
  我国与英国的茶文化都有显著的特征,同时在国际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即便双方的喝茶的时间跨度比较大,然而在茶文化的成长规律上有部分一样的地方。两国都是先认识到茶能治病,之后再逐渐变成一个常规的饮用品;两国也是上层阶级先进行喝茶的行为,逐步变成一种潮流之后,又历经很长的时间,饮茶所需的费用逐渐降低之后,才逐渐变成大众的一种习惯,最后都变成了两国最大的饮用品。
  中英两国的茶文化受制于两国文化的背景、生活习俗和发展时间长短的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社会影响层面,我国的茶文化对民众日常活动的影响能够说是整体性的,对文艺、理念等都引起有利的影响,因此这种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将午后茶做重点的英国,即便对该国民众的日常行为等层面有一些影响,但在该国传统文化文化里所具有的作用,和我国相比这种作用力稍显得弱一些。从茶文化本身来看,中国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一整套的茶礼、茶俗,从冲泡到饮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和不同的方法,而且历代关于茶的研究文史资料浩如烟海,特别是诗人们对茶的赞美形成了庞大的茶诗词系统。而英国的茶文化,虽然在发展中也创造出了一些饮茶方法和精美的器具,但其饮用方法和茶具的总量则比中国少得多。
  三、中国茶文化对英国茶文化的影响
  依据相关资料,在1500至1600年期间,在欧洲人的书籍里就发现关于中国茶的描述。17世纪之后,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进行饮茶。然而在喝茶方面形成体系性文化的仅有英国。该国的茶文化是参考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的茶文化,同时联系本国的本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因子一起影响下,经过400余年的发展以及完善才形成的。
  英国饮用的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随着中国茶叶的输入,英国人渐渐地喜欢上喝茶,并逐渐代替了他们原本固有的咖啡和各种酒类等,成为他们当地的一种新型饮料。品茶过程,可以给当地人们带来身心的享受和愉快,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英国相继出现了“下午茶”、茶馆、茶道、茶礼、茶会和茶宴等,这些茶艺、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也有许多创新的内容。中国茶文化在英国的输入,促使英国的茶文化迅速成长、发展,让英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四、英国茶文化的传承创新对中国茶文化的启示
  尽管世界茶文化起源中国,且历史悠久,但传入英国后便形成了英国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在坚守自身的特色和地位外,也很需要借鉴英国等茶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借鉴使我国的茶文化变得更加的充实,在发展上得到了新启发,对今后的发展拥有新的思路,真正做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英国茶文化的传承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药用价值到饮品文化
  茶在刚刚进入英国时,重点是因为茶能入药。那个时候中国茶在该国被看成是一种神药。1699年,一位名叫欧灵顿的牧师在论述自然与茶叶品质时,认为茶在治疗胆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等层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同时还不遗余力的告诉民众用饮茶来代替喝酒,另外还觉得茶为一种好的饮品,喝茶能够让人驱除困乏,还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感受到快乐。   英国的茶和茶文化开始真正发展以及大面积饮用是从凯瑟琳出嫁之后进行的,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茶逐渐从有药用疗效的饮品变成一种高雅的饮品,该国的上层人士将喝茶行为当成一种有异国风情以及优雅的活动形式,即便那个时候茶的物价高的离谱,普通民众很难享受的到,但该国仍有一部分人群在坚定的喝茶饮茶。
  在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之后,因为英国的相关贸易在持续的增长,能够种植茶叶的地方逐渐变多,另外还有本国对应赋税下降,茶叶逐步从高消费品变成普通民众可以饮用的产品,这种变动也导致该国的民众对茶的消费形式出现比较大的变动。该国民众创新性的在红茶里面添加进另外的东西,例糖等,这也是该国茶消费的一种革新,从这个时候开始,茶也就越加的有实际饮用的功能,也和当地普通民众的生活更加贴合,完成了茶在引入之后的本土化,所以喝茶这种行为也就变得更加大众化。至1750年之后,茶已经变成该国中产阶层在日常早餐里必须要有的一种饮料。
  (二)从饮品文化到高贵典雅的休闲文化
  英国的茶,是在1600年左右从当做入药品引入的,至1700年已经变成一种普通民众都开始饮用的饮品,茶差不多变成该国独特的民众饮品。该国乃至建造了专业用来饮茶的场所,开始有喝茶所需用的衣服以及用具的售卖,乃至开始有关于茶的歌舞出现。然而实质含义上的英国茶文化是出现在维多利亚时期,下午茶的出现,让喝茶这种行为由单纯的饮茶逐渐发展变成一种优雅时尚的活动。反过来这种变化也促进了英国社会的消费模式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下午茶为英国当地的民众最别致,最高档的一类活动形式。在下午茶的活动里,对周围条件的要求极高,需能够深层次的表现英国方式的优雅和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下午茶中择取的茶叶必须是有档次的,饮用器具以及茶点也有确切的规定。上述体系性的规定体现出一种更高层次文化方式的形成,喝茶已不再属于饮食的一部分,业已逐渐变成一种将文化、美学以及实际运用整体性联系在一起的活动。
  (三)从休闲文化到考究繁复的英式茶道
  英国的茶艺为该国茶文化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国的茶道亦是茶艺进程中精神层面的关键表现,透露着深厚的人生观等理念。茶艺与茶道完美结合,使得英国茶文化的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正是英国人对于茶具的要求和基本礼仪的讲究最终形成了英式茶道精髓。
  英国茶文化不仅对品茶有着严谨规范,还对品茗的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英国人追求的是贵族式的优雅生活,因此下午茶一般会变成评判个人素质的一种关键场所,另外也是学习社交习俗、体现自身风度的关键场所。在“下午茶”会上男女们都穿着正式,谈吐典雅,举止唯美,连茶具都是轻拿轻放,甚至有人从身边经过都会相当有素质的转动身体同时示以浅笑,总体的气氛能够让人深层次的体味到英国人的素养以及文化底蕴。
  异常讲究的英国方式的茶道不但在茶艺以及茶礼中有所表现,还能够在英国自身的文化中体味的到。该国所独有的下午茶蕴含着英国人本身的素养以及高雅,能够体现英国人自身对生活质量的追寻和对文化的传承,另外上述追寻以及传承也是该国民族精神的详细体现。
  五、结语
  茶起源于中国。茶叶从东方到西方,从中国到英国,经历了传输、扎根、演变和发展,最终日渐成为如今丰富多彩的灿烂茶文化。茶已不再仅仅为一种饮料,同时是一种文化。在英国,茶刚开始仅仅是用来入药的,后来演变成了贵族的奢侈品,最后发展成为必需的国民饮料,并在国民中形成了当今风靡世界的红茶文化。这一发展过程虽然有些漫长,但它却增添了英国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精彩和美丽。
  茶文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单元。我国的茶文化有非常深厚的底蕴,目前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茶文化也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扬,持续的去探索以及创新茶文化。中国茶文化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努力打造现代茶产业的竞争优势;需要要拓展文化内涵,延伸茶和茶文化的产业链;需要坚持服务正确方向,造福种茶、制茶、品茶活动“茶人”。英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关剑平.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关剑平,李文杰,陶德臣.世界茶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刘章才.从绿茶到红茶:试论十八世纪前期英国进口茶的转变[J].农业考古,2012,(2):160-164.
  [4]杨静萍.十七、十八世纪中国茶在英国[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赖功欧.生态文明条件下的中国茶文化发展取向[J].农业考古,2011(5):1-8.
  [6]赵淑萍.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3(2):313-315.
  [7]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8]周景洪.英国茶文漫谈[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74-76.
  [9]王俊暐,英美接受中国茶文化之比较[J].农业考古,2009(2):256-260.
  [10]邬梦兆.盛载华夏文化的一叶方舟:中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4(2):10-13.
  [11]王静,卜小伟. 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J].农业考古,2013(2):316-318.
其他文献
是西尔维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西尔维青年求学期间的经历为蓝本,塑造了一位思想独立,挑战美国五十年代传统价值现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展现埃斯特女性意识觉醒的经过,揭示了其
摘要:赵师侠,南宋词人,宋室遗宗,其活动大致在孝宗一朝,曾中进士,宦为下僚。赵师侠词中,咏物状态、摹写风景乃至赠友送别皆好作浅淡语,且以浅语寄浓情。南宋当朝局势的渐缓,理学的渗入,词人自身的宦游经历,淡泊的性情,均和其词浅谈趣味的养成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浅淡语;咏花词;写景词;赠别词  赵师侠,字介之,号坦庵,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七世孙。《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坦庵词提要》:“陈景沂《全芳备
阳春三月,记者又一次来到广东采访.rn去年同期,记者在粤东南地区奔波一圈,对近20家大大小小医院的医(护)患关系作了比较系统的调研,并从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那里,
英语名量词根据量词和其修饰的名词之间的关系,分为外在隐喻和内在隐喻。外在隐喻是建立在名量词和其所修饰名词之间的语义特征相似性的基础上,是名量词和其所修饰名词的一种语
解放军261医院是北京军区唯一的一家精神疾病研究中心医院.仲春三月的一天,天气乍暖还寒,我来这里访问一群白衣天使.她们的事迹很简单,一个个柔弱女子,青春年华,却在“病房”
在近代四川,随着重庆的开埠通商,重庆城市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凝聚力和辐射功能.重庆作为四川区域交通中心和内外贸易枢纽地位的确立,为重庆城市发
摘要:艺术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其本质就是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随着现在艺术多元化领域的发展,对创作与视觉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视觉规律的产生以及视觉规律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感知视觉规律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视觉规律;建筑;艺术;视觉  一、视觉规律的产生  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和内部世界,并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视觉信息是人类的主要信息来源
文化心态是思想观念的具体表现 ,乃人文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渐形成一种共识 ,认为西部地区思想观念的落后 ,是影响西部
心理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师女生应具备多方面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识、丰富的创造力、敏锐的应变力、健全的人格、和谐
语法化理论近年来成为语言学家的研究热点,语法化视角的引入,为研究语法演变提供许多新的课题,使得一些语法演变的结果可以提前预测,有利于语法研究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语法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