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质量化与社会化、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与科技化,对新时期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就使得我国的传统教育受到了新的挑战。所以,新时期的教育必须要从构建科学性的素质教育出发,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规范,进而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此,本文以社会转型期为例,就此阶段中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心理素质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心理素质作为我国进入21世纪后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各大高校都需要重视的一项建设内容。伴随人类进入到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这使得我国对社会发展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才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起来。因此,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基地,我国各大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20%多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部分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良反应与适应性障碍,使得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达到了30%。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惧、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焦虑等[1]。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科学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在人生、理想、学习和就业等方面面临着重大的压力,这使得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社会事件的比例也随之上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减弱。另外,“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失恋后的痛苦、成绩上的压力、价值观受到的冲击、人际关系面临的困惑、无处释放的充沛精力、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矛盾等因素,都容易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严重者会引发心理疾病。因此,面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对策。
  三、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原因
  1.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大学生是个敏感的社会群体,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转型时期,心理发育还不是很健全,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且对客观世界还没有形成完整深刻的自我认识,在政治上仍旧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同时,大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度较高,对于流行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的事物缺乏免疫力,且缺乏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较高的自律性[2]。而在社会转型时,外部社会环境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其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整个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当中,并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地净化校园内部环境,从而有效帮助大学生抵御外部环境的消极侵害。
  2.高等教育内容改革的影响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当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时,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并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更新。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价值观念上与小学和中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大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刚刚入学的新生,对新的教育环境不适应,无法随着教育价值理念的转变而更新自身的价值观,导致其出现压抑情绪的情况。二是招生就业制度改革。我国的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思想包袱逐渐加重,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这些学生内心的自卑情绪会被无限地扩大,从而使得其在生活、思想、行为和情感上都感觉压抑,进而逐渐丧失掉理想,进入自我封闭的状态[3]。
  四、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种现状,高校应该做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分析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做好正确引导。首先,高校教育者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教育方向,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指导思想,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其次,将普遍教育同个别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心理学相关知识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积极展开各项心理教育工作。并且,针对不同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其达到心理平衡。最后,做好校园内部的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社团的重要作用,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融入社团活动当中[4]。通过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大学教育环境,从而有效地调整自身的价值观,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大学教育价值观念。
  五、结论
  总而言之,21世纪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出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社会发展变革,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卞风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
  [2]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3]武昊宇.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6):88-90.
  [4]聂银学.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58-59.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8.5万公里,总量位列世界第二。本文对随岳高速公路监利大队所管辖路段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自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共同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和布局合理的,能够更好满足现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更多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优秀人才,以便学生能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推动社会稳步向前迈进。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改革  一、前言  自21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空前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深入,国内各行各业迎来了高速发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行业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与学习效率成为学校高度重视的问题。学校的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教师的讲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开发各项技能的主要渠道。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校方现今面对的难题。本文以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为主要话题,进行分析了解,并提出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要】文章基于省级课题研究成果,结合台山华侨创业史和名人事迹,以华侨的自立精神为榜样,依托丰富的华侨资源,从幼儿自立品质培养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三自”品质的目标与内容,探讨了培养幼儿自立品质的策略,以达到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信”的良好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自立品质;华侨资源;培养策略  台山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现旅居海外的华侨人数已超过居住家乡的人数,
【摘 要】社会在进步,消费观念在与时俱进,适度的超前消费也是一种不错的理财方案。职高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形成成熟的消费观念,是《银行卡》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信用卡的消费信用功能如何合理运用,如何实现有规划有节制地超前消费。笔者认为信用消费可以变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信用消费 信用卡 超前消费  在《银行卡业务处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银行卡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越来越严重,致使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这是正确处理环境与教育关系的准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施和实现。本文从三个层面研究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 环境教育  一、合理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成
【摘要】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欠缺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问题,枯燥的课堂无法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分析“带动唱”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带动唱 初中音乐课堂 应用  随着网络媒体对音乐的影响,以及流行音乐在初中学生群体中感染力的不断加深,“带动唱”的综合教学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这种形式的教学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
【摘 要】诗歌属于我国的文学艺术瑰宝,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新课标对高中诗歌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本理论主要分为以作者为中心的文本解读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本解读理论和以文本为中心的文本解读理论。本文分析了文本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细读方法。  【关键词】文本理论 现代诗歌 细读方法  诗歌是文学中最崇高优美的艺术,诗歌教学应着眼于审美体验、陶冶性情和涵养心灵,从而使得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