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记忆(三题)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马拉雅山下的拖拉机
  
  在我的心里,喜马拉雅山下的事物,已经只是属于回忆。自从西藏回来,我没有想到过要去西藏。到现在为止,我都不敢动进藏这个念头。我进西藏出西藏都是从青藏线去的,进出都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如果我选择其他的进藏方式,已经完全失去了进藏的意义。一种选择,是我对西藏那段生活,对西藏这个词语产生的理念。
  这个事实让我感到世事的苍茫。
  对于西藏,我还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如果我现在有能力到达那个曾经站过岗放过哨的哨卡,我的出入决不会有当年那样自由。我敢断言,那些威武的军人也不会相信我这个老兵。同样,我要进入当年的边防,需要一个特殊的边境通行证。我知道,让我手持边境通行证到达我当年的哨所我会受不了。所以,我现在不敢轻易地想我要去西藏。
  当然,对于西藏,还有许多记忆的碎片。有时候,一些回忆让我自己也感到莫明其妙。
  比如说,那辆雪山下的手扶拖拉机。那是一架启动不了的机器,它停在雪山脚下。雪山是那样的高大,高耸进入蓝天。和雪山相比起来,拖拉机只像一粒沙子。它停在我们的球场边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它有机体,有驾驶座,有把握方向的手柄。一切都有,但自我到了喜马拉雅山下的那个哨所,它就没有活动过。因此,部队的战士谁也不会提到它。我自己觉得奇怪,我却毫无理由地牢牢地记住了它。在我们的营房前面,什么都没有,没有人家,没有炊烟,没有行人……可能就是如此,我才轻而易举地记住了这辆手扶拖拉机。
  那时候我应该还很年轻,应该充满许多幻想。而一辆报废了的拖拉机,为什么会引起我的注意。谁也不可能相信,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是不是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辆报废了的拖拉机,停留在雪域高原就是一个点缀,一个象征。点缀什么,象征什么,我同样至今说不清楚。
  我站岗的时候,喜欢在这辆拖拉机的周围游走。穿着棉衣棉裤,还穿着毛大衣。更多的时候是夜晚,月明星稀。霜花挂在枪刺上,形成一种意境。记忆中,手扶拖拉机的轮子还是新的,但已经瘪了气了,瘫痪在沙子里。后来,我只差没有和老兵去了解这辆拖拉机的历史,我怕老兵说我们云南人没有见过世面,怕他们笑我对一辆报废拖拉机的关注……
  时间已经无情地过去了多年。
  现在,我回忆西藏的生活,拖拉机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多少年来,它都静静地躺在雪山下,没有人想到它,没有人去过问它,也没有人去破坏它。
  退伍了,我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心爱的领章和帽徽。我走了,和进西藏一样,坐上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默默地离开。我走了以后,这辆拖拉机还留在西藏。在卡车上,我远远地回望着这辆手扶拖拉机,直到雪山挡住了我的视线。与喜马拉雅山相比,它真的只是一粒沙。
  我敢相信,这辆手扶拖拉机至今都还躺在我们的哨所前,像躺在天国一样。
  
  高高的浪卡子
  
  1976年,我从日喀则去拉萨,途中经过了浪卡子,并在这里住了一夜。当时,住的是兵站,住宿不收费,吃饭每人收半斤粮票一元钱。记得到兵站的时候并不算晚,但到拉萨去前面已经没有兵站,我们乘坐的部队客车只好第二天又出发。
  当时,我二十来岁,穿着草绿色的军装,戴让人心动的领章帽徽。入伍不久,我得承认自己踌躇满志。希望入团入党,然后提干,最坏也得留成志愿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农村出去的青年,想跳出“农门”的动机十分明显,也应该得到原谅。由于心里面想的东西不同,我当时在浪卡子,对周围的湖泊,雪域,藏房,羊群等等环境都理解不深,更没有心境去观察身边所有与“生存生计”无关的一切。
  所以,现在回忆浪卡子,并想对浪卡子进行抒写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苍白。有时候,我回忆自己当年走过的西藏高原,脑海里会出现一片空白。只记得,当时的浪卡子兵站不大,几排铁皮盖成的矮房子,房间的门,都面对着浪卡子湖和羊卓雍湖。坐在门口,可以看绿色的湖水和它们的浪花,水边的鸟,牧人的羊群和狗。远方近处的山,没有雪,没有树木,覆盖在地上的草,没有颜色,这种时候,我会莫名其妙地想到:它们用什么表达自己的生命。
  我当时就知道,浪卡子为县城所在地,但人烟十分稀少,基本上看不到有行人走过。公路就在兵站旁边,路上偶尔跑过一辆货车或吉普车,大多为部队的军车。汽车走过以后,会卷起许多的烟尘。住在兵站里,没有熟人,也没有什么事做,喜欢看着过往的车辆发呆。那时候,很不关心现在人们热心的人文地理,说实话,没有过多地去考虑面前的山水,没有在意秀美的羊卓雍湖。更不会去关注浪卡子的海拔。我当兵的部队驻在岗巴,海拔为5300米。浪卡子海拔为4500米,当然,不会产生什么“高原反应”。
  不管怎么说,浪卡子属于交通要道,后来的日子里,我的生活一直与浪卡子产生一些联系。我去拉萨学开装甲车的时候,坐一辆解放牌货车,经过了浪卡子。从拉萨到江孜打演习,开着装甲车,走过了浪卡子。还吃过浪卡子湖里的鱼。驻扎在江孜的时候,经常吃到一种鲜嫩的鱼,听说就是从浪卡子湖里打来的。1978年,从部队退伍回乡,我们乘坐的汽车,又经过了浪卡子……这样一来,浪卡子在我的心目中,便不只是一个词,一个湖。慢慢地,在这个西藏高海拔县城里,一些简单、细小的经历,永远都难以从心里抹去……很遗憾记忆模糊不清。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在西藏,在浪卡子的思维,行为,都有些天真可爱,又有些可笑和愚蠢。
  2006年4月24日,三十年后我又到了浪卡子。
  由于自己觉得从前对浪卡子太不了解了,故地重游,汽车到达浪卡子山口的时候,一眼望着羊卓雍湖,不敢眨眼睛……天气很好,天很蓝,湖水如带,湖面湛蓝,这个我朦胧中的神圣之湖,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天地间,远方是雪,近处是浅黄的山峰,湖水如练,湖水如练啊……难怪被称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站在海拔五千米的浪卡子山口,与拉着藏獒的藏民照相留影,与牵着牦牛的藏族孩子照相……高原圣洁的风吹来,思绪如潮涌,历史的,现实的情感,都涌上心来。一言难尽。
  上车往浪卡子县城出发。三十年了,过去的泥土路不见了,柏油公路沿湖而修,坐在车里,可以听得到浪花扑打沙滩的声音,可以看到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海鸟,从容地凫在水面。藏房修在公路边上,修在沙漠深处,羊群,牦牛,从草原上走过,无声无息。偶尔走过一辆越野车,拉着观光的游人,探险或想冒险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助到西藏旅游的人,喜欢选择我心里难于抹去的浪卡子。也许,三十年过去,我才需要用心去感觉浪卡子的美。只不过,到了浪卡子,我却感觉不出浪卡子今天与过去的不同到底在哪里,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过去没有深入地理解过浪卡子。今天也同样,我只属于浪卡子的一个过客,踏上这片土地,我更难于感觉到自己生命之中哪里是重,哪里是轻。坐在车里,与朋友们讨论关于浪卡子,关于羊卓雍。后来,也一直查浪卡子的一些资料。打开网页,喜欢输进“浪卡子”这个词。然后,很容易看到旅行者从浪卡子拍摄回来的照片,很容易知道浪卡子是西藏山南地区的一个县。我还知道,过去,浪卡子是拉萨至日喀则的必经之路,也是拉萨至印度加尔格达的交通要道,现在,拉萨至亚东、岗巴的公路依然从县城里经过……
  仅此而已。对于浪卡子,我从来都不敢高谈阔论,只是因为我们考察团人多,那个四川人开的餐馆一时做不出中午饭的时候,我约马霁鸿先生与我一起逛了小小的浪卡子县城,谈谈想想我心目中的浪卡子。我们走上了一条丁字形的小街,没有树、土坯房、水泥房、商店,牦牛拴在了人行道上,四月天了,阳光十分灿烂,风很冷,行人十分稀少……由于高原缺氧,我们走得很慢,我们穿得很厚,不时喘着粗气。这个时候,我感慨很多,三十年,既是转眼一瞬间,又是世事变幻莫测。浪卡子,对于我来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旧地重游,它让我觉得时间太遥远了,生命是那样的短暂。因此,不敢轻易谈三十年来对于这块土地的认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沉默。
  
  滇藏线
  
  内地进西藏的路线,除了空中走廊以外,还有四条:青藏线,川藏线,新藏线,滇藏线。
  滇藏线从前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位置不是很重。现在就不同了,只要打开有关的网站一看,滇藏线的话题是非常热闹的,那些背包客,从滇藏线上走一趟回来,照片、风光风情、奇遇,日记等等,都会拿出来炫耀一番,像是做了一件人生大事。
  云南至西藏公路线很长,滇藏线这个概念曾经让我感觉模糊。所以,从网上查了一下资料,习惯上把云南大理至西藏芒康这段路称之为“滇藏线”。开始觉得不怎么客观,但细想下来,也有它的道理。如果把云南到拉萨的路都叫滇藏线,但其中又有川藏线在里面交织在一起。所以,分开来说,比较方便。其实,在云南,滇藏线又被分成好几个路段来称谓:大丽公路(大理至丽江),丽中公路(丽江至中甸),德盐公路(德钦至盐井),德芒公路(德钦至芒康)等等,这些称谓都有自己的意义。滇藏线便是这些公路段的总和。
  滇藏线近千公里,其主要路段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到芒康县的路线最长,也最险。云南海拔最高的公路也在这里,通过白茫雪山这段路,海拔是4300米。
  修这条公路,是在解放初期。修建这条公路的目的,一是为了解放西藏,二是为了解决云南藏区的交通问题。可见,修筑这条公路的政治色彩十分浓厚。修公路的时候,迪庆州与丽江同属一个专区,叫丽江专区,所以,这条公路的修建,滇西的许多乡村都有参加者。路段相对安全的地方,是由地方民工修建的,危险地段,由解放军修建。据云南公路历史资料记载,修筑这条公路的时候,解放军都是边打仗,边修公路,条件十分艰苦。死伤人数达千余人。
  我的父亲就修过“丽中公路”,我踏上滇藏线的时候,总是想起父亲给我们讲过的许多修滇藏线的故事。坐在车里,我爱说:我父亲修过这条公路。车里的人,或者沉默,或者无动于衷。这让我内心深处有着尴尬。但想想也是,父亲之于滇藏线来说,工程浩浩,死伤的人,数以千记,他挖的那几方土,他撬过的那几个石头,不值得一谈。
  同时,滇藏线也发生着变化。大理至丽江的公路——现在已经成了“准二级路”。丽江至中甸,也如此。中甸至德钦,也全是柏油路面了。父辈们开挖的盘山泥土道,被雨水和岁月流走,但留下了个基本的公路模样,然后被改造。其实,那个“公路的模样”,是父辈们半个世纪的灵魂。
  公路的质量在发生变化,人们对滇藏线的理解,也正在变化着。这种变化,不是政府行为,是理念上的改变,观点的不同,视角的翻新,是一些崇尚民族文化,热衷于地理生态的人们,对滇藏线新的理解和定位——他们把德钦至盐井的这103公里称之为滇藏线!
  觉得奇怪吧!上千公里的滇藏线,被那些前卫的旅游者浓缩到了一百公里的德盐公路来了。所以,到了德钦,便对德钦县城至盐井的这段路充满着神秘和向往。
  出发,向着盐井,心里便装着许多的期待和向往。往前走,希望看到神奇,梦幻,让诗意出现在内心深处。然而,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大山之高,让人不由得抬起头来。前面有条江,是澜沧江。江水棕红。在地图上,澜沧江是绿色的,我眼前的澜沧江,变了颜色。公路就在江边上蜿蜒。我喜欢看江湾深处的藏族村庄。我喜欢看路上走过的牦牛,到处是石头和沙子,树木消失尽了,我想象这些牦牛到哪里去,它们到底吃什么。
  电站。溜筒江。到滇藏线的人,好象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他们选择了一个小电站和溜筒江。一个美籍奥地利人,叫洛克,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在滇藏线的溜筒江边拍摄下的老照片,让不少中国人感慨万千。这个外国人真是怪,百年前就到这里来考察茶马古道,留下让人震撼的照片和文字。还有两个法国人,也曾经走到这里来,他们宣传自己的宗教还不算,还在这里栽种葡萄,酿制法国式的葡萄酒。
  澜沧江边,留下世人注目的天主教堂。
  这天,我们的车往盐井出发,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滇藏线。途中,看到公路上方,没有森林植被,岩层直接裸露。公路上堆积着垮塌的泥沙,路面起伏不平,石子随处可见。开道的警车,出发才十来公里,便被尖锐的一个石片划破了轮胎。几位半路上加入到我们行列中来的东北朋友,开的是一辆越野车,他们开始担心轮胎不过关,决定到盐井重新更换加厚车胎,才敢再随我们进藏了。这也难怪,我们已经走到了典型的横断山脉地型地貌,只要一下雨,山石垮塌,泥沙横流。一年四季,公路上方会有石头不断往下掉。特别是距盐井三四十公里的地段,属于不稳定的页岩地区,雨季往往会塌方十里八里,交通随时阻塞……
  继续在德盐公路上行驶,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公路上有个一个隧洞,隧洞比较长,完全是穿山凿石修建而成,三面都是原生的石壁,没用任何支撑加固。至于那个叫溜筒江的村庄,是澜沧江艰险的古渡口,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过去的马帮,主要在这里过渡。现在,我们站在这里,江水咆哮,村子里却出奇的安静。村子下的江面上,还有一条铁索,过去的马帮,人马都得从铁索上渡过。上世纪洛克有一张照片作证。照片的画面是:几个马帮,用一根绳子拉悬在铁索上的马匹过江。马匹空悬,离江面十米来高,它的下面,江水滔滔……这幅照片一直反复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几乎一说到茶马古道,都离不开用这张照片作证。
  这些外国人真是有些奇怪的。无独有偶,这天,在滇藏线又遇到一个外国人,骑辆自行车在我们的身后奔跑。这个外国人身材高大,一看就知是欧洲人,他骑车神情专注,基本上是目不斜视,表现着一种态度。我在思考着,这个欧洲人,一定有他自己的目的地,有自己心里的滇藏线。我到过欧洲,体验过欧洲发达的交通。欧洲是高速公路的世界,公路两边是鲜花和森林,每隔一两百公里便有漂亮的休息站。休息站里,咖啡,牛奶,果汁,茶座等等,小屋里香水袭人。在休息站里,取一杯牛奶或者咖啡,站在一张小园桌边。欧洲人一般不在公众场合坐或者说躺,他们习惯站的姿势。他们站着,边聊天边喝饮料,表达着欧洲人的意志和浪漫。
  然而,这一天,滇藏线上的这个外国人,他到这里来又是为了什么?我不得而知。
  
  ■木祥:原名成如明,生于云南丽江市永胜县。1974年到西藏当兵,1978年退伍后考进丽江农校。毕业后,做农技员、汽车驾驶员。此间获自学考试中文大专文凭。1994年调云南永胜县委宣传部工作,并坚持业余创作。1978年,小说《怒江故事》获《大家》红河文学奖。出版有《丽江马帮》、《丽江斋女》、《青春棚》、《女土司和她的后人们》、《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等著作。现为云南省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人们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之一,在生产和消费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国黄瓜的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低温弱光、高湿或雄花缺少等因素往
本研究通过对融安金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及2n花粉自然发生率的研究,拟找出诱导2n花粉的最佳时期及适宜方法,同时研究不同倍性花粉萌发机制、对融安金柑种子进行秋水仙素诱
目前国内在汽车变速器装配线的设计水平评价方面,尚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对装配线的水平界定也就模糊不清。本文通过对装配线的装配功能、自动化水平、质量检
辣椒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蔬菜之一,深受人民的喜爱。黄瓜花叶病毒(CMV)是危害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病毒,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抗CMV已成为辣椒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并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黄瓜种质资源丰富,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对指导育种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利用R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苹果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因其遗传背景相对复杂、杂和度高、生长周期较长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常规的育种工作在短时间内
介绍了PC在双缸双作用液压驱动往复泵行程换向控制中的应用。叙述了双缸双作用液压驱动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及PC控制的硬件接线与程序设计。液压驱动往复泵的行程换向由PC控制,简化了电
黄瓜(Cucumis sativus L.)以水苏糖作为体内同化物的主要运输形式,但在果实中只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可溶性糖。α-半乳糖苷酶(alpha-galactosidase, EC 3.2.1.22)是催化
枣树是我国的特色果树和重要的经济树种,选育具有综合优异性状的新品种是发展枣业生产的当务之急。通过优良品种杂交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仍是当前枣树杂交育种的主要途
BIRTV2013举办期间,我社发起了“随手拍围观BIRTV”活动,受到了展会各方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借助此活动,参展厂商、展会服务人员、媒体等纷纷表达了对BIRTV2013的充分肯定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