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细粒棘球蚴病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y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小儿细粒棘球蚴病术后并发症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91例14岁以下(包含14岁)肝囊性棘球蚴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儿性别、体征、有无胆漏、肝包虫囊肿个数、肝包虫囊肿破裂、有无合并其他脏器包虫、包虫大小、术式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行姑息性手术(改良内囊摘除术与外囊次全切除术)152例,行根治性手术(外囊完整剥离术式与肝切除术式)39例。术后共有26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术后发生并发症与腹痛、包虫胆漏、包虫囊肿破裂相关(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分析时未控制其他因素干扰,将P<0.1的变量纳入到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腹痛、包虫胆漏、包虫囊肿破裂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是危险因素。

结论

性别、体征、肝包虫囊肿个数、有无合并其他脏器包虫、包虫大小、术式不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腹痛、术中包虫囊肿合并胆漏和包虫术前破裂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状况与后期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且出院后定期在我院高危儿门
目的探讨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重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
目的通过对大鼠膈肌收缩力的动态测定探讨获得性漏斗胸形成过程中膈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4周龄SD大鼠12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只。研究组行胸骨旁切断第5~7对肋软骨观察漏斗胸形成,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3 d及1、2、4、8、12周取每组10只动物膈肌标本,经体外灌流膈肌条,测量其单收缩张力、最大强直收缩力并进行组间t检验,对不同频率刺激下膈肌张力的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患儿男,生后24 h,因“发现皮肤黄染8 h”入院、系第1胎第1产,足月于外院顺产,否认缺氧窒息史,出生体重3 100 g。母亲血型O型Rh(D)阴性,父亲血型不详。否认家族中葡萄糖-6-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