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奇剧《桃花扇》看南明弘光王朝政治特点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桃花扇》是由清初戏曲家孔尚任所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其虽以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然而主题却是“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桃花扇》带有爱情传奇色彩,然而也不失史剧意识,行墨间反映出了南明弘光小朝廷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由此也可以从中探究出南明弘光王朝的政治现象与特点。
  【关键词】 南明;《桃花扇》;政治;党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04-02
  一、引言
  明末清初亡家破鼎之际,许多明朝遗民不迎新朝,隐居山林以示怀念旧朝之意。这些遗老在隐居期间,著史写书,以抒内心凄凉之感,以发国家兴亡哀叹之意。在这种遗民思潮影响之下,许多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出生于1648年,未经过甲申之变,也没有参与过弘光小朝廷的建立,但他接触到了许多南明遗民,如其族兄孔尚则以及遗老秦光仪,由此而了解到许多南明史料,据此而作《桃花扇》。《桃花扇》虽为传奇,但其也不失真实。在《桃花扇凡例》中写道:“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嘲解,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①同时在《先声》中作者借剧中人物老赞礼之口说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也再次肯定《桃花扇》在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桃花扇》中塑造了许多人物,有复社文人陈贞慧、吴应箕,民间艺人柳敬亭,青楼名妓李香君,朝中官宦阮大铖、马士英,边关武将史可法、左良玉等等,人物几乎涉及南明时期的各个社会阶层,是南明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故而本文着眼于《桃花扇》中的描写,由此而重点分析《桃花扇》中所体现出的南明弘光王朝的政治特點:党争肆意,政治腐败与主君昏庸。
  二、党争肆意
  《桃花扇》中,除去侯李二人的爱情主线,党争的线索也是贯穿全文。如从开篇第一齣《听稗》便写道:“兄还不知,阮胡子漏网馀生,不肯退藏;还在这里蓄养声伎,结纳朝绅。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公讨其罪。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崔魏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②一篇《留都防乱揭帖》就再一次展现了代表东南进步势力的文人与遗留阉党的斗争,而后在第三齣《哄丁》中又写文庙祭祀,士人痛骂阮大铖,以替东林雪愤,为南监生光;在第四齣《侦戏》中又写以陈贞慧,方密之为首的文人痛骂阮大铖“呼亲父,称干子,忝羞颜,也不过仗人势,狗一般”再到第二十九齣《逮社》中,复社与阉党之间的斗争冲突加剧,阉党利用手中权力大肆迫害关押复社文人,以俟报复。全剧本中,党争也作为了一条暗线,不停地出现。
  在《桃花扇》全剧中,复社文人与阮马二人为代表的党派的斗争一直未停歇,而其两派的斗争其实就是明末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的延续。“明代党争之盛行始自万历, 其后才有东林、阉党之争,乃至复社运动,明代朋党之兴起,实因明中后期皇权专制之衰落,士大夫以结党而求发展势力以自固。” ③东林党与魏阉党人的斗争持续时间极长,影响极大,由此也作为了明末党争的典型代表。明朝科举制度盛行,由此文人文化也非常繁盛。东林党的成员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他们熟读四书,秉持为生民立命的思想,反对政治腐败,提倡肃清吏治,与把握朝政的阉党作斗争。然而随着党派的进一步扩大,文人与阉党之间的斗争也不再只是站在国家角度,而是逐渐变味,充满了个人恩怨意味。
  如《桃花扇》中所言:“而今马,阮当道,专以报仇雪恨为事。” ④两派斗争皆以报仇雪恨为目标,亡国之际,你争我斗,将个人恩怨放置于国家之上,以至于到了“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的地步。阉党玩弄朝政,以权力报私仇,胡作非为,而文人除却做文章以讨伐阉党之外,也失去治国安邦之理想,只待于“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我辈且看春光”。不论是东林党笔下的阉党乱为或是《廿二史札记》中所提出的书生误国,党争都无可非议地加速了明王朝的衰颓。清朝士人总结明朝亡国之原因,认为“尝论明之亡也,始于朋党,成于阉竖,终于盗贼,南渡继之”。⑤此番言论将朋党之争视为明朝灭亡之始,也可见党争对于明朝基业的摧毁力度之大。激烈的党争在明亡后继而延续,又成为南明弘光王朝的一大政治特点。
  三、奸臣当道,腐败猖獗
  孔尚任开篇即在《桃花扇小引》中记载了《桃花扇》的主旨:“《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⑥对于自己所提出的三百年之大明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的问题,孔尚任紧接着在后篇的《桃花扇小识》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权奸者,魏阉之馀孽也;馀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 ⑦由以上文献资料可见,孔尚任认为魏阉余孽,权奸当道,是造成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而在《桃花扇》中,孔尚任也尤其地突出了以马阮二人为首的腐败官员形象。
  《桃花扇》中所塑造的朝中掌权人物马士英、阮大铖皆为权奸之人,他们凭借国难而争夺权位,暴敛横财,蓄养声妓,在剧中成为万夫所指。“顾纳贿亦不必奄寺,凡势之所在,利即随之。” ⑧伴随着权奸一起出现的是利益所带来的腐败。明末不止于宦官的贪污,朝廷文人官员的受贿腐败也十分严重。“但是士大夫们的这种失衡的心理波动很快就被淡化了,他们逐渐适应了这一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且利用自身的特权优势又跻身于享乐者的超前行列中。” ⑨晚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风气也由此而变得崇尚奢华,由此士大夫阶层也适应这种社会转变,不在耻于财利,一些士大夫崇尚取财有道,但是部分士大夫却丧失底线,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名望,大肆搜刮财产,贪污受贿。《桃花扇》中所涉及到的腐败描写很多,如第三十一齣《草檄》中所描写到的“教艳品,卖官爵”,第三十六齣《逃难》中马士英所占有的“一队娇娆,十车细软”,都生动地将南明官场腐败的肆意描写得极为传神。而不可否认,一定程度导致明朝灭亡的政治腐败现象也继而成为了南明弘光王朝的政治特点之一。   四、主君昏庸,上位不尊
  除却上文中所提到的党争与腐败特点,皇帝的无能昏庸也是弘光王朝的又一大政治特点。《南疆逸史》中记载:“而庙堂昏庸,酣歌弗恤。忠贞黜落,贪黩横肆。” ⑤虽然这是温睿临对于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朝的概括,然而酒色酣歌则更为直接地表现在了弘光帝的行为上。
  《桃花扇》中对于弘光皇帝的描写并不多,但仅是这寥寥几出,便已将懦弱无能,沉溺于声色犬马中的无能君主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如第十四齣《阻奸》借他人之口写弘光帝:“现今世子德昌王,父死贼手,暴尸未葬,竟忍心远避。还乘离乱之时,纳民妻女。这君德全亏尽丧,怎图皇业。” ⑩直言其德行俱丧,难赋大任。而在第二十五齣《选优》中写弘光帝在内忧外患中不务政事,只贪声色之奉,以及第三十七齣《劫宝》中,又写弘光帝置复兴基业于不顾,而只念苟且自我性命。至此,一个贪图美色,怯弱畏难,难当大任的末世之君形象便刻画于纸上。大明三百年之基业中,有贤能君主,开仁宣之治,创弘治中兴。然而,也有皇帝不问国事,享乐奢靡,没有承担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皇帝职责。“后来,当清兵离南京只有几天路程时,这位皇帝对于迫在眉睫之事,半是懵然,半是拒闻。皇帝如此放弃责任,使民众对马士英集团的支持逐渐减退,最终完全丧失。” ?弘光的昏聩与对于皇帝职责的缺失,也导致了弘光王朝的衰败并成为显著的政治特点。
  五、结语
  《桃花扇》以上下两本共四十齣戏,在婉转唱和间生动地再现了南明弘光小朝廷时期的社会众相,其以侯李二人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干,枝节处又刻画出了大奸大忠,大智大愚的各色人物形象,行墨间展现出了南明弘光王朝时期颠沛流离,动乱频繁的社会现实,也揭露出了弘光王朝所存在的党争、腐败等诸多黑暗政治现象。本文对《桃花扇》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作者所提出的“三百年之基业,毁于何人何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整理分析出了其中所體现出的南明弘光王朝的政治特点。
  注释:
  ①⑥⑦(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注:《桃花扇》(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第1页,第3页。
  ②(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注:《桃花扇》(卷一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③商传:《从朋党到党社——明代党争之浅见》,《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1期,第222-227页。
  ④(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注:《桃花扇》(卷三下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⑤(清)温睿临:《南疆逸史》(上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页。
  ⑧(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校证》,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850页。
  ⑨商传:《明代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第18页。
  ⑩(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注:《桃花扇》(卷二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美)司徒琳著、李荣庆、郭孟良、卞师军、魏林译、严寿澂校订:《南明史:1644-1662》,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2页。
  参考文献:
  [1](清)温睿临.南疆逸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注.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商传.从朋党到党社——明代党争之浅见[J].学习与探索,2007,(01):222-227.
  [4]商传.明代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5](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3.
  [6](美)司徒琳著,李荣庆,郭孟良,卞师军,魏林译,严寿澂校订.南明史:1644-166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要】早期的综合材料绘画技法大多出现于油画和版画中,同时还融入了结合装置等媒介材料和技术手段,使之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同于表现、油彩绘画表现、水印木版画、壁画等传统绘画,综合材料绘画不是传统几种绘画方式风格的叠加,也不是某个单独画种的变化发展。站在文化艺术问题的角度去考虑,它是多画种或多种物质材料的相互融合,取其所长的结果,是使新材料艺术化并体现生活材料的文化性、艺术性的一个全新创
期刊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弗”已经消失,其使用特点不为大众所熟悉。在《孟子》中,“弗”出现38次,作为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含义。本文着重分析“弗”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特点,求证其在使用中有突出强调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弗;否定;语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6-0047-03  在词类中,否定副词是用于否定动作行为、性
期刊
【摘要】时间概念和时间认知机制是人们认知无意识的表现,时间概念的构建并非人们有意识为之,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大多借助对空间概念的隐喻和转喻来理解时间,然而在不同语言中用空间模式来映射时间会产生对时间概念的不同理解,方位词“前”“后”是建构时间概念的重要来源,本文借助“前”“后”来解释汉语时间概念的认知方式以及语言使用中的一些矛盾现象,并尝试探究“前”“后”在其他领域的隐喻投射。  【关键词】时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文化的精粹,是中国古人留下的精华。古典诗词素有文蕴之美,古典诗词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递着古人与现代人的精神桥梁。本文列举了相关三国题材影视剧,在三国题材影视剧中,不乏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除此之外文章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相關作用,最后总结了三国题材影视剧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三国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志愿者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是完善博物馆公共服务、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行,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也随之蓬勃发展。但由于博物馆经费不足、缺少经验、定位模糊等种种原因,我国博物馆志愿服务仍面对许多挑战。新时代,如何发挥博物馆志愿者作用、怎样建设科学合理的博物馆志愿者管理体系等问题仍等待人们认真探索。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在当代高等教育研究中意义重大。此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三方面。通过改革专业课程、组建工作坊、搭建实习基地、筹建实训中心、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可以协同提升本专业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瑰宝。《诗经·小雅》中的《采薇》可谓是讲述古代战争的开篇之作,其中描绘了战争的疾苦,更书写了道不尽的家国情怀。《采薇》全诗共六章,其中最为经典且广为传颂的是最后一章,本文选取许渊冲先生对末章的译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探讨其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对比并赏析译作中美的文化体现,探讨古诗歌的翻译策略,为中国优秀
期刊
【摘要】当前时期,国内各地都在依托博物馆和图书馆以及文化馆等公共服务机构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发展格局。创建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因为这不单单是民众对当代文明和文化的基本诉求,并且对强化全民素养、提升文化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都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阐述广场文化如何助力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之发挥出应有
期刊
【摘要】同业公会与传统行会不同,是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和自由民主精神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综合来看,它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之路。西安作为战争年代的大后方与军事重镇,其同业公会起步晚,发展快,具有特殊性,而木业作为战时的紧俏资源,支持着铁路的修建、武器的制作、木炭能源的生产等重要生产。西安市木商业同业公会的成立,为在战争年代中木业行业的规范经营、互帮互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国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中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旅游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旅游翻译又分为景点介绍资料翻译、景点名称翻译、旅游手册翻译等等。本文以目的論为指导,从旅游景点介绍翻译出发,将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翻译分为一般性旅游景点翻译,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和以美学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研学理论后,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