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模板中直流电沉积镍纳米线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wld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在多孔阳极氧化铝PAA(porous anodic alumina)模板中直流电沉积镍纳米线的新方法。以PAA模板为阴极,在氯化钾溶液中通过电解腐蚀阻挡层,利用极化曲线研究了PAA模板中氢离子和镍离子的电化学行为。用扫描电镜表征了PAA、镍纳米线的形貌;用X射线衍射表征了纳米线的结构。结果表明。腐蚀阻挡层后的PAA伏安图上出现1个阳极氧化峰,镍离子在PAA模板中于-1.0V发生电沉积。扫描电镜显示镍纳米线直径为70~80nm,与PAA的孔径相符。XRD表征证明了所制得的纳米线阵列为(111)取向
其他文献
在镍铬合金基体表面,构建了嵌入式纳米超薄碳糊电极(INCPE),扫描电镜表征了电极形貌,以维生素B6为目标物,用循环伏安、差示脉冲以及多阶半微分电化学方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质. INC
通过异氰酸酯法合成一系列新型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应用1H NMR、13C NMR、IR测试技术对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香族酰胺配体2,2’-(1,2-亚苯基二氧)二(N-苯基乙酰胺)及其稀土(La,Eu,Tb,Dy,Sm,Gd)硝酸盐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差热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
利用Cu(Ⅱ)的配位作用,制备了Alizarin-Cu(Ac)2配合物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烙印聚合物对Alizarin—Cu(Ac)2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而对一些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则没有选择
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首次研究羟基葫芦[6]脲(HOCB6)与对氨基苯磺酸(ABS)之间的包结作用,考察了溶液的pH值、常见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等对该包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
以城市和石化污水厂生化活性污泥及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方法制备了3种吸附剂,与商品活性炭做了对比,并进行了孔结构、扫描电镜及元素分析表征.结果表明,5 moL/L ZnCl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9溶液中恩诺沙星(EFL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研究表明,二者的结合常数为4.16×10^5L/mol,以其摩尔比为1:1
用支撑向量机研究了607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他们的Gibbs自由能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QSPR模型. 表示分子结构的描述符是从CODESSA软件中计算得到的,通过前向逐步回归分析选择
用1,4-二氧喹喔啉甲醛与氨基脲、苯胺、取代苯胺等反应,合成了11种1,4-二氧喹喔啉甲醛.缩氨脲和醛亚胺。用元素分析、MS、IR和NMR测试技术对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LSV)、电镜扫描(SEM)、交流阻抗(AC)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测试技术研究了铅电极和不同铋含量的铅铋合金电极在硫酸溶液中氧化膜的生成情况。由恒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