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为贵

来源 :中国生态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的本意为旷野,包括山野、原野,其内涵延伸到旷野中自然生长、生存的动植物,谓之“野生”。由此可见,“野”在最初并无特别的褒贬之义,也就是如今所指的“原生态”。
  人类从“野”中走出,建了城镇,便有乡野之分;形成了国家政体,便有了朝野之别……当粗野、野蛮等词语出现,“野”便被推到“雅”的对立面。这种情况的极端,就是打着“文明”旗号,以不文明形式对待“野”,由此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但是,人类毕竟是从“野”——原生态自然中走出的。“野”为人类带来了身体的滋养和灵魂的净化,表现出千姿百态和生命光辉,不断对人类发出回归的召唤。
  现在,优质的生态环境愈加成为人们的期望和追求,人们对“野”的理解也到了应该回归其本意之时。就生态旅游而言,就是要关注生态、善待自然。
  其实,“野”的意义本源——原生态自然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也应当成为生态旅游的形象特征和价值标准。所以,发展生态旅游应当以“野”为贵。
  “野”之可贵体现在生态旅游的内容上,所谓“物以稀为贵”。现在,城市被“建筑森林”充斥,原野中有各种工程项目蔓延,农药、化肥年复一年地施用于田地,化学药剂催生出大批“速成”的农畜产品。生态旅游以稀有之“野”作为产品的核心元素,自然愈显珍贵。
  “野”之可贵贯穿在生态旅游的理念中。“野”是动态、鲜活的,如果不加以保护,或许明天就不够“野”,若干年后就非“野”了。生态旅游不仅要让游客享受“野”的美感、得到特殊体验,还要借此吸引更多人了解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成为负责任的旅游者。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做到规划开发以“野”为准,产品消费以“野”为尊,成功与否以“野”为证。
  “野”之可贵蕴含在生态旅游的文化里。生态旅游要借助“野”的资源、与“野”匹配的设施、顺应“野”的软件管理,以及与“野”呼应的活动形式打造“野”的文化。具体可从“三个野”入手:
  一是发挥野味,旅游开发突出旷野、山野、田野、乡野的特点。二是激发野趣,在原生态的景观上加载引人入胜的故事。三是创造“野奢”,即对“野”加以文化、科学、时尚的阐释和包装。例如,一道菜以有机食材显示生态,以本土特色与客人健康并重的烹饪方法突出个性,同时安排质朴优美的用餐环境,让客人享受美食的同时呼吸清新空气——这是在大城市最豪华的酒店也无法获得的“奢侈享受”。
  以“野”为贵,就是生态旅游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其他文献
破天荒的,江用锋第一次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八年起起伏伏的从业经历,却似波澜不惊。  其实,江用锋在旅游业内可是小有名气,管理过世界双遗产武夷山是他最闪亮的职业标签。他是中国景区职业经理人的典型代表。  然而,就在不久前,他结束了景区职业经理人的生涯,转投做旅游咨询和规划。  每个职业经理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职业图景,他们把景区当成产品苦心经营,把环保和公益当成社会责任,这样纯粹的思想就与当地政府追求
期刊
地球资源理应全人类共享,我国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也决定了不论是宝贵的资源,还是优良的环境,每个公民都有享受的权利和保护的义务。自然保护区虽属于国家,但不能把民众排除在外。  然而,要把“国家的”真正变成“全民的”,实际操作谈何容易!对于这个话题,笔者想用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来具体说明。  一是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延庆县喇叭沟门是北京上游涵养水源地,当时也属于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山区。第一次去喇叭沟
期刊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山旅游胜地,阿尔卑斯山区内的旅游活动及与本区有关的奥地利、瑞士、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均位列前茅。然而,高山的自然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旅游的急剧膨胀带来了一系列不利的生态后果。  大众化旅游来临  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最早的旅游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并以登山运动为标志。大约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群体游山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个体和群体形式的旅
期刊
频繁的极端天气,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大量涌入的游客,巨大的经济诱惑等因素使得我国的世界遗产饱经风霜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和逐年递减的世界资源,一边是一旦破坏就不可修复的世界遗产和迫切的地方社区发展需求,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显得步履蹒跚。  今年是“国际古迹遗址日”确立30周年,也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出台40年周年,目前共有188个国家
期刊
学会通过自然力量恢复自然景观,在开发利用或整治时都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景观的破坏,是法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精髓  在法国,你会常听到一句俗语,说“没到过圣米歇尔山就等于没到过法国”。的确,除了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以外,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是领略法国自然人文风光的必到圣地,荣列法国第三大游客目的地,是欧洲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据统计,每年大约有350万游客涌入此游览观光。1979年,圣米歇尔山申遗成功,被联合
期刊
随着我国生态旅游行业的兴起,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解说具有宣传、教育和服务等基本功能,所以对任何景区来说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自然生态景区而言,由于景区环境相对脆弱,对人类活动和干扰的敏感性强,恢复性差,加之游客对于自身行为对景区环境的影响知之甚少,因此解说便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系统、全面的解说设施又可以让游客对景区的自然系统以及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惊叹自然
期刊
本刊讯 作为我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深圳欢乐海岸北岸华侨城红树林湿地经半年多试运营以来,初步实现生态保护与开发效益兼得目标,有望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  为保护珍稀且脆弱的城市湿地,在开园之初,将以生态科研、生态保护与生态教育为主,安排相关环保团体及环保科研机构陆续进入湿地参观调研,通过生态科研的持续修复和环保教育的不断深入,逐步面向公众开放预约。  湿地开放后,将采取每日限制
期刊
现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高频率出现的话题。  今年6月国家旅游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指出:要“加大财政支持、推动带薪休假制度和促进个人旅游消费,完善旅游休闲产品,壮大旅游休闲产业”。《纲要》的实施有利于协调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与国民不断提高的休闲旅游需求,不断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民生幸福,恰恰是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惠城区是惠州市的中心城区,是惠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整体被水系围绕,怀抱西湖,衣带东江,集山、泉、湖、江为一体,折射出“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精致与美丽。凭借西湖之秀,惠城区一度成为惠州旅游的领跑者。  然而,在新一轮的客源市场竞争中,随着惠东、龙门、博罗等周边兄弟县区的异军突起,惠城旅游业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拓展都遭遇了瓶颈,要重新赢回客源市场的认同
期刊
“五一”节前后的神农架,春意盎然,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落叶阔叶树一派新绿,和那些与寒风、冰雪苦斗数月的苍翠的常绿树形成强烈的对比。许多靠昆虫传粉的有花植物,更是姹紫嫣红。作为植物爱好者,能在此时漫步于北亚热带树种最丰富的山林中,真是倍感幸福。  杜鹃花与鸽子树  ——鱼与熊掌兼得  古人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我在神农架却受到山林的惠顾,同时观赏到两类一直让我情有独钟的美木——杜鹃花和珙桐。  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