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互进教学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ngfh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知识的教学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最需要重点把握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鉴赏分析不同的文学著作过程中拓展词汇量与并学习各种表现手法;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展现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在学校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两者应相互结合,并在这篇文章中结合教学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
  一、 语文教学现状
  (一) 读与写取其一
  对初中学生来说,初中语文学习阶段是培养他们写作和阅读能力的起始,因此在这个阶段能否掌握好读写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各种教学方式也争相聚集,许多老师受信息技术等影响过多的追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反而忘记了学习语文最关键也最本质的方式,那就是让学生重点练习读与写的能力。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原本应该紧密联合培养的读与写拆开,并且只重点培养学生其中一个方面,不懂得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素养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来提高,同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品质也可以通过练习写作提高。这种阅读与写作只取其一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占少数,这既不符合当今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太利于学生对语文的深入学习。
  (二) 读与写拆分
  笔者通过相关资料及实际生活体验了解到,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只专注阅读理解与自我写作中某一方面的教学,也就是说,依旧有许多老师意识到这两者对于语文学习都很重要。问题是许多老师虽然明白写作与阅读对于初中语文学习都很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通常采用分开教学的方式。比如在讲解作文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强调讲解写作文的手法、表达方式这些关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而在讲解阅读的课堂上,教师又往往只强调阅读方式与方法,只简单的阐述文章的内容及文章中所表达的相应观点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虽然老师阅读知识和写作方法都有过具体的学习,但是老师却没有将两者联系起来,以致于学生只知道机械的学习和重复,既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也写不出有真挚情感的文章。一旦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 读写结合的意义
  (一) 可以提高国民素养
  毫无疑问,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方面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要有广泛的阅读量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广泛的阅读之后也要通过自我写作来检验强化自己的阅读效果和强化阅读能力。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物质文化需求都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对文明素养和文化水平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作为教学课程不仅仅是让人们学习与欣赏语言的魅力,还要让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变成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学好欣赏美好的事物并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将读写结合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对文学与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理解文学如事物所蕴含的意义,这也是提升全体中学生及全国人民的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 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也是一个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要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在这个时代生存发展的能力。为让学生具备健全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寻求适合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如果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对阅读或写作进行培养,则只能让学生进入一个“读死书”的教学环境中,这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则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让他们自主学习畅游在文学海洋之中。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 读写结合的具体方法
  (一) 模仿法
  所谓模仿法就是让學生通过阅读不同文章,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思路,再将它们借鉴并运用于自我写作过程中一种方法。让学生采用这种模仿已有文章写作方法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一边阅读文章一边培养写作能力。比如在讲解当代文学家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能仅仅只分析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为了刻画某个人物具体讲述了几件事情,还要向学生具体讲述文章中所运用的经典写作手法。然后在讲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适时安排学生写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让他们借鉴参考所学文章的手法,以“我的——”为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反映出学生课堂学习时掌握的真实情况,还能让学生在自我写作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强化。
  (二) 创新法
  创新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扩写法:比如在学习文言文《周忌讽齐王纳谏》时,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并赏析了写作手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邹忌的外形外貌、内心活动及言行举止进行描写,这不仅能让他们对这篇课文有更深刻的印象,还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读写能力;(2)改写法:例如在学习《雨说》这篇课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与借鉴所学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仿写或改写一篇与之类似的“××说”散文;(3)续写法:相较于前面两种创新写作手法,续写法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更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当然要正确运用这种方法之前,学生必须要能够充分理解所学课文,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思路,为构造故事的后续内容发挥想象力。
  四、 结语
  阅读理解和自主写作一直都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内容,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颇受好评,这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式,也是时代发展教学变革中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不正确的教学形式,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金生私.理解与教育一一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芮力,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性是所有行业的追求目标,而在教育领域中,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学习知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初中语文這门学科,有效性的提升一直无法实现质的飞跃,这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语文是一门充满艺术气息的学科,而有些学生却将它视作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寸步难行。在本篇文章中,我要谈的是为什么要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怎样去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两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升有效性;分析策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科统整的探究是促进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进行学科统整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选择相关的学科完成统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创新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科统整下的语文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关键词:学科统整;小学语文;探究  一、 学科统
摘要:文章从独立学院现状出发,给出了独立学院如何以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用能力的可持续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学建模;创新创业  一、 独立学院现状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比如,在某个公共汽车站,要计算间隔多久发一辆车,才能保证既把旅客都带走,又能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这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都能算出最优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未知成因的炎性肺病。它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细支气管炎,而细支气管炎就是指细支气管(肺部内细小的空气管道)出现发炎症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会导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正确有效的识字方法是指引着学生通往阅读和写作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本文着眼于在新教材加大低年级识字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走识字教学简单化、具体化、生活化的快乐之路,从而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
摘要: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阅读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阅读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教师习惯指导上偏重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忽略了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在笔者看来,语文的有效阅读指导需要了解并进一步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调动提高语文阅读的内驱力。  关键词:有效阅读;阅读心理;阅读目的;内驱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摘要:在小学的学习中,语文是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的学习关乎着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因此可以说是一门铺垫性的学科,并且还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水平,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会涉及到很多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每个人都应当要承担其传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这种责任的培养应当从小学时就应当开始,在语文学习中渗透传统的文化,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讲能够得到更多。  
摘要: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时期,但是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却没有响应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没有在教学中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小学科目中,语文和情感教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就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学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孤更是一种孤傲,一种让人难以亲近的气息;独更是一种行为,一种处事方式.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气节,更是一种血性.悲在于能牵动你的心,能震撼你的心,在于能把读者拉到文学作品
摘要:以《大学》为本,从考察文本和诠释经典的角度,重新诠释《大学》主旨。并以朱熹和王阳明这两大主要理学大家在不同时期对“大学之道”的解释,讨论拓展主旨的影响和重要性,总结《大学》所代表的儒学变迁,以期凸显和探究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致良知  《大学》原为《礼记》之一章。在中唐之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四书”之首。而最关键在于,《大学》所提倡的“大学之道”历来为人们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