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右心保护性通气策略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右心保护性通气策略.ARDS可导致肺血管功能紊乱、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即急性肺源性心脏病(ACP).有创通气为治疗中度、重度ARDS的重要手段,然而其正压通气可使右心室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床旁超声心动图在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使ACP在ARDS病人的发生得到快速监测,可精确指导治疗方向.降低肺的应力(限制平台压和驱动压)、改善高碳酸血症、提高氧合成为右心保护通气目标.俯卧位通气的实施可起到肺和右心的双重保护作用,提高ARDS病人的存活率,是值得倡导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哲学思想和“整体观念”的指导理论与现代双心医学心脏、心理全面康复的治疗理念深度契合.结合中医理论对双心疾病的认识,以血脉双治理论为切入点,阐释该理论治疗双心疾病的理论依据及内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双心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治疗范式.
介绍史载祥教授运用大青龙汤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CRS)的经验.对于外感之后,使心力衰竭急性加重造成的Ⅰ型CRS,在外感余邪未能祛除的情况下,由于病人同时存在“外邪不解,腠理闭塞”“三焦失调,水饮泛滥”的病机关键,可以通过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利尿消肿的方法来治疗该病.
随着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脾肾阳虚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而益火补土法是以“以心为本,五脏相关”为理论依据,建立基于脾肾二脏作用于心的独特治法.从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益火补土法的理论源流、近现代对其的认识及该法在临床的运用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现代医家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技术(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的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碘克沙醇(320 mgI/mL),管电压80 kV;对照组使用碘普罗胺(370 mgI/mL),管电压120 kV,余扫描条件相同.记录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左心房及肺静脉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摄入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