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酒神精神与《水浒传》中的现实意义比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浒传》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作品,它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塑造和歌颂了反抗封建压迫的一系列英雄人物,梁山好汉的血性形象侧面揭示了尼采的酒神精神是促进社会的精神原动力,但同样有局限性。
  【关键词】:日神;酒神;水浒传;尼采
  尼采认为,希腊文化的发展从头到尾都是狄俄尼索斯和阿波罗两种力量的权利斗争,而有评论家也曾指出:"尼采对悲剧揭示的核心是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两种力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因此,作为《悲剧的诞生》中一对核心概念,要理解酒神精神,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与日神精神的对比来深入认识。许多人认为,日神即拥有正统理性思维的守护者,而酒神则相反相成地属于非理性的、狂热的、浪漫的破坏者——这显然是未经深思的误解。酒神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可以表现为儒家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作为儒家六经之首的易经认为“天行健,君子亦自强不息”, 强调人的进取精神,儒家创始人将人生的价值追求归结为: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内圣外王”。这种“兼济天下”追求社会价值的人生观既能使知识分子被压抑的欲望得到发泄的合理契机,又能满足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渐渐成为儒家定型化的理想人格。[1]因此,建功立业、名标青史、光宗耀祖便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高的人生追求。《水浒传》的作者充分展示了宋江为代表的梁山集团强烈的功业欲求,力图通过团体的事业强化宋江个人的事业追求。就这一点而言,宋江等人未必不是作家人格理想的投射、精神的寄托。
  水浒人物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俯仰皆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的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好汉:留在庄上的,终日追陪,毫不厌倦;起身离开的,尽力资助,视金如土;平时则多行方便,排难解纷,为的是周全人性命:身为公门中人,为劫财的吴用等人通风报信。他的种种表现,实际上都是个人英雄主义,“忠孝仁义”并不是他的本性。“义”字当头之下,还有朱仝“智稳插翅虎”,雷横“义 释宋公明”,相互隐瞒,争相表现个人英雄义气。武松是怕店家笑话,才硬着头皮去打虎;为报答施恩的酒肉招待,替人 “义夺快活林 ”、“醉打蒋门神”,除了显示自己 “英雄 ”外,没有别的解释,其结果是让施恩 “ 重霸孟州道”,被别人利用并引火烧身。李逵靠的是对宋江死心踏地的追随 ,博得了在山寨的位次靠前,但每次出门,都要因个人意气惹些事端,由别人收场。诸如此类的例子为数尚多,兹不列举,对他们动辄使用 “义释”、“义夺”等字眼,而作者的态度看似肯定。
  虽然《水浒传》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着根深蒂固的阶级意识,但他们仍然忠实于生活的逻辑,正因为此,他们想赞扬英雄功勋的道德,赞美正统儒家的理想人格,但却具有更深层次的矛盾。就如尼采的酒神精神的局限性一样,《水浒传》中的宋江也是德的化身但是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缺点,表面上他忠心报国,至死无悔,然而却缺乏力量。与此相比,早于《水浒传》的《大宋宜和轶事》中的宋江,是个武功超群、性格粗豪的好汉,他见到阎婆惜与吴伟鬼混,“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 吴伟两个杀了,随即于壁上题诗,造反上梁山,没有丝豪的顾虑、犹疑,处处充满力量感。但到 了《水浒传》作者笔下,却唯唯诺诺,晗前顾后、优柔寡断,变得“刀 笔精通、吏道纯熟”、人情练达。这样一个人显然很难承担率领义军走向忠君报国的道路。宋江更是一个精于官场应酬的小吏。他的急公好义、仗义疏财是极有分寸的。他这样做,是为了编织关系网,确立自己的名望,宋江正是通过这些关系和名望成为英雄的。作者笔下的宋江形象,前期小吏的圆滑与后期战略统帅的雄才大略之间缺乏必然的性格发展逻辑,而真实可信的,恰恰是后期宋江時时暴露出来的小吏性格。主人公身上的这个矛盾,反映了两书作者对其儒化的失败[2],其结果是英雄气失落了,而忠(仁)义仅仅成了符号,而凸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主人公身上的市侩气。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物欲文化,使整个人类都像孩子一样处于社会溺爱与物质依赖之中,而个人内心的自我调节和心理支撑能力却是直走下坡,各种悲观心理和社会问题丛生。在这种情况下,酒神精神的现实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厌倦人世的悲观主义者往往" 看见别人快乐便心生感伤,好像看见生病的孩子临死前还依然玩着玩具一样;他们在一切玫瑰花丛下看出隐藏的坟墓”,而尼采倡导的酒神精神则是叫人们遇到苦难的生活还依然保持微笑,极端地说是就算在垂死边缘也要玩着玩具,嘲笑着死亡而死去;他们将坟墓隐藏在玫瑰花园之下。他们将坟墓隐藏在玫瑰花园之下。不消说这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选择,而且在这鲜明的对比下,明智的判断应该早已浮出水面:遇到困境和不利状况的时候应当学习尼采的酒神精神对自己进行鼓励,但是不应该盲目乐观须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说《水浒传》结束了起义和内部原因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乱自上作”“奸逼民反”总结了封建社会的一些规律性,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水浒传》堪称为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正如酒神精神自身的局限性一样。
  总而言之,尼采酒神精神的要义是肯定生命,呵护人性及其它的悲剧性。酒神精神的前世与古希腊神话、悲剧艺术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其今生的存在则在 与日神精神的对比中显示出非凡的现实意义,并且在其与尼采的其他哲学思想—强力意志、超人、重估一切价值的联结中实现了重生[3]。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中心概念尼采倡导酒神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尼采和马克思 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同樣的时代课题。为克服异化的境遇, 尼采立足人性,诉诸审美, 提倡非理性主义[];马克思立足现实,诉诸实践, 宣传共产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 尼采哲学刻意鼓噪的酒神精神具有盲目性和虚幻性。因为, 现实的问题只有通过现实的途径才能解决, 人性的完整首先取决于社会的合理,克服人的异化的唯一道路是进行社会变革。唯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会获得全面的解放,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王国。
  注释:
  [1]李卓吾 《忠义水浒传序》 78页
  [2]《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 96页
  [3]文娟.尼采酒神精神及其在中国当下的意义[D].西北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文娟.尼采酒神精神及其在中国当下的意义[D].西北大学,2012
  [2]赵舒扬,尼采的酒神精神及其现实意义,[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3]马琳,《论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北方文学( 下半月)
  [4]《弗里德里希·尼采》,周国平译,[M]尼采读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5]刘志琴,《台湾学者话中国文化》,[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6]《水浒传:李卓吾评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7] 《悲剧的诞生》,尼采,[M],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简介:徐诗蒂,四川自贡人(1992—),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发现为中国美学、西方美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多媒体的发展,传统的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时代下舞蹈艺术发展与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舞蹈艺术;发展与创新  从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评论家也在不断的研究舞蹈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所表露出来的美学价值。而这些研究结果也增加了舞蹈艺术的理论内容。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大量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舞蹈艺术在这些传播方式的影响下也
期刊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服装,其定义是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
期刊
【摘要】:文学作品作为社会文化因素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作者思想以及时代特色。对比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窥见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本文着眼于作家玛丽·雪莱的作品《弗兰肯斯坦》与诺贝尔获奖者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金色笔记》,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从浪漫主义时期到20世纪中叶英国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转变。  【关键词】: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女性意识  【Abstract】
期刊
【摘要】:宋朝风俗画有着独特的人文内涵,其中“婴戏”题材以孩童为主要描绘对象,表现出孩子单纯、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并含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再现了两宋时期儿童生活的实景。婴戏题材的形成与宋代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将使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市民经济、科举制、生育政策三方面对婴戏题材的影响,探索该题材在宋代盛行的原因。  【关键词】:婴戏图;风俗画  从古到今孩子对每个家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代
期刊
【摘要】:图形,是一种视觉性的语言,是一个用来传递重要信息的角色,现今,图形设计应更加注重受众的接受心理,用观念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去了解设计者想要去传达的理念,而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图形的形式与现代设计有机的结合,并将其发扬光大。  一.什么是图形  图形,是一种视觉性的语言,由形象、线条、色彩构成,遵循着艺术的基本表现法则,如美学原理、视觉原理,这些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
期刊
【摘要】:透光材质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漫长的演变过程。透光材质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新形式,往往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与创作特点。通过透光材料装饰、透光工艺品、透光陈设装置等艺术形式,展现了透光材质与室内设计相辅相成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透光性材质;室内设计;应用  绪论  从透光材质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在建筑设计和室内发展史中,透光材质是及其重要的,它的发展对室内设
期刊
【摘要】:印章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其本身鲜明的符号化特质与标志设计相通。印章的传统文化意蕴赋予了现代标志设计丰富的精神内涵,使标志设计展现了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本文从印章艺术入手,分析概括古代印章的传统文化底蕴,并结合现代标志的设计案例探讨印章文化意蕴在其中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现代标志设计;印章;文化意蕴;体现  第一章 印章概述  一.印章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据考证,印章起源于商周时期
期刊
【摘要】:舞蹈演员依靠人体训练有素的全身动作和局部动作,经艺术训练、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概括,进行着作品规定情节、情感、精神的表演创作。在舞蹈表演的天地里,演员担负着创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表达思想感情,传达文化意蕴,传播信息的职业责任。演员的表演过程实际是一个信息释放体,将繁复多样的人体信息载体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并以丰富的美的动作传递着文化信息。  【关键词】:舞蹈演员;表演;创作  舞
期刊
【摘要】: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为了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态、高尚的品质等,我们需要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由于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在色彩色调运用与儿童心理及性格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健全,以至于现在没有一个完善、成熟的体系来指导设计师门如何在儿童房设计中较好地应用色彩色调。因此,通过成熟的色彩理论知识加上我国的传统地域文化、审美观念等特点,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程度
期刊
作文就是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因此简单的说,作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将丰富多多彩的生活体验,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流畅的表达于书面之上。但是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教者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就作文而作文,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大都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格式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也就没有了温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脱离虚假、冰冷的写作情境,那就需要我们教授写作中的情感回归、生活复原。  学生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