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0550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家各级各类院校对学生的最终要求,班主任作为教育理念的主要执行者,也应当重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中职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开展具体工作的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将知识和活动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展学生的眼界。一、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弥补课堂闭塞的缺点在传统课堂的教育下,很多学生虽然可以在考试过程中获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教学为目的,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思维习惯的培养。虽然近年来这种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德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得以体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关键影响,所以无论是学科教育还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都应重视德育渗透。其中校园文化在德育中发挥着导向、约束、陶冶、实践等方面作用,所以有必要针对其如何在德育中发挥最大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为教育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落实常态课是少先队活动的根基。基于知行悟合一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关注真实性、特征性、自主性、实践性、时代性、趣味性,通过立足指导纲要,回归自然本真,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少先队员在真实常态中明理导行,在知行合一中快乐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当前,应试教育的坚冰从未打破,教育的功利化思想甚嚣其上。在许多学校里,教师的职业倦怠充斥校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教师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外,还包括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策略。
本文重点研究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以及相关的转化策略,整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解读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包括学习的严谨性与学生活泼的天性相冲突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未能充分符合学生需要这两项内容;第二部分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相关策略,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纪律意识的强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调整这两个部分。通过本次研究工作,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出现的基本原因以及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合适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人员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教师物质基础与教师职业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矛盾,从而导致教师自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失去教学自信心,不能对教育事业尽职尽责。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提出有效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策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自己的坚持,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坚持,这也是我们需要家校协同培养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当然家校协同的方式也是我们取得研究结果成功的重要保障。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面对那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社会大变革对人才培养和招纳的重视,可见“树人”之不易。当今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国家把立德树人视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以文化树人、以德育人,是对时代挑战的智慧回应。在这一时代,北师大南山附中将设立树人班,而我将成为这首届人文实验班的班主任。如何建设学校首届人文特色实验班?我想到的办法是文化立班,用文化引领精神。诗人狄金森说过,“希望”是一个长着羽毛的精灵,总是栖息于人的灵魂之中
期刊
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人文教育价值,其蕴含大量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然而现阶段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重学生汉语能力培养,而轻文化渗透,导致大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被浪费。因此,要满足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语文课堂。本文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当下教学中已经实现了与所有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心理健康课程便是融合德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德育元素的有效渗透和融入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让学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本文以此为研究重点,详细阐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落实德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实现二者有效融合的具体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