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质对北细辛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北方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五年生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udshuricum(Maxim) kitag)为试材,通过覆盖6种不同颜色的滤光膜形成荫棚下光质(工~Ⅵ),以生产上常用的50%透光率黑色尼龙网下光质(Ⅶ)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下细辛的田间表现和光合生理特性,以期为北细辛合理调光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生长在光质Ⅵ下的北细辛植株在5-6月生长状况良好,7月中旬开始地上部逐渐枯死;生长在其它6种光质下的植株,整个生育期生长状况均良好,且增产率为63.30%Ⅳ>60.00%Ⅴ>56.30%Ⅱ>43.30%Ⅰ>35.30%Ⅶ>28.30%Ⅲ.光质Ⅳ和光质V下生长的北细辛,叶片光合色素含量(PPC)、全天净光合速率(APn)平均值和比叶重(LMA)均显著高于其它5种光质(P<0.05).在7种光质下的北细辛,其净光合速率与环境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蒸腾速率(Tr)与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净光合速率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整个生育期,光质V下的北细辛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大;而光质Ⅳ下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大.在7月,光质Ⅵ下生长的北细辛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光质.每种光质下,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升高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光质工~Ⅲ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光质Ⅳ~Ⅶ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光质Ⅳ和光质V有利于北细辛有机物的累积.
其他文献
以\'宁杞7号\'枸杞鲜果为试材,采用不同pH的微电水、不同浓度的食用碱和不同浸洗时间对其进行脱蜡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枸杞鲜果脱水速度及干果总糖含量、多糖含量、甜菜碱含量、商品率、色泽品相及制干成本的影响,以期获得更高效、环保的枸杞制干脱蜡剂及其使用方法.结果 表明:微电水和食用碱对\'宁杞7号\'鲜果在脱水速度、干果商品率、外观品相及成本上有明显差异,而对干果总糖、多糖和甜菜碱含量无明显影响.微电水处理后干果表面无碱粉残留,制干成本降低29.11%;但干果商品率降低10.55%,脱水速
以刺梨品种\'贵农5号\'的种子为试材,种皮经砂纸磨损后用浓度为0.1%、0.3%、0.6%、0.9%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分别浸种处理12 h和24 h后播种,研究了出苗率、成苗率并观测幼苗早期生长表型性状,以期筛选出最适诱变剂量和处理时间,为后期构建大量刺梨EMS突变群体奠定技术基础.结果 表明:0.1%~0.3%的低浓度EMS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但随着EMS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显著降低,当浓度升至0.9%处理12 h或0.6%处理24 h时其种子死亡率为
以\'杭茄一号\'茄子为试材,采用在设施大棚内分别设置紫外补光(UV-B剂量65μW·cm-2,R/B=5∶1)、普通补光(UV-B剂量为0μW·cm-2,R/B=5∶1)和不补光(CK)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补光手段对设施大棚内茄子果实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影响,以期为UV-B在设施茄子结果期栽培补光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UV-B补光会对茄子果实的发育和膨大带来一定抑制作用,其横径与纵径的生长均小于其它处理,最终导致果实的果形指数偏小.同时UV-B补光处理改善了茄子果实的内在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