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教育界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要接受新的学习理念,实践新的教育模式,树立新的育人观念,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敢于创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师 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众所周知,创新与发展,是民族振兴的灵魂,因此,提高国民的素质,便是教育的根本!而作为教育事业有机体最重要的基质——教师,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应以什么样的面貌迎接新时代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决定》对新时期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普遍的指导意义。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这种融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新的教育形式,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成为在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众说纷纭,各有所得。我认为,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敢于创新!
一 新的学习理念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职业”二字。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不仅仅是怎样把知识和技术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自如地将之用于实践。这就对高职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培养創新型人才,教师必须以身示范。评论家称,人类社会己经进入了一个知识“雪崩式”增长的新纪元。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各类相关职业资格培训或进修更高学历等等,己经是高职教师踏入岗位后普遍接受的再教育。不仅如此,鉴于目前高职教师仍然多从学校直接走入学校,进修、培训毕竟取代不了直观体验,所以,学习与实践结合,可为有效新径。例如“半工半教”,也就是在教学的同时,有规律、有阶段性地的到相关实际社会工作中参与实践、接受锻炼,取得第一手经验,锻固与社会的链条。这种学习是一种行为实践,更是一种思维创新。惟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有效地获取最新知识,有效地掌握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是教师应对新世纪挑战的正确途径。
二 新的教育模式
国际互联网、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网……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普及,使得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异常的方便和快捷。从备课到上课、从手段到方法,整个模式都在提高、变化。有人评价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已不仅仅是教学过程,而成为教育过程,己超过语文学科的界限。民主加科学的管理、教学模式对任何学科都有启发。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
在高职教育中,比如说,职业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使许多职业学校对之感到困惑、缺乏对策、课难上;学生也学得无奈、学得痛苦。那么,教师如何改变困境呢?可以在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中,推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再如,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并不是唯技术技能,也必须强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迁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和环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务技能、任务管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世界上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如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教育和培训(CBET〉、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技能模块培训(MES)、德国的“双元制”、世界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和国际上广泛兴起的商业贸易模拟公司等等,之所以得到广泛推广,就在于他们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的劳动能力,适应劳动岗位的需要。而高职教师也应努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
“创新思维,勇于实践”,这是教师自身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需要。在实践中通过研究进行教育创新,是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技能。
三 新的育人观念
在教师方面,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是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种理念,是具有协调性和民主性的。“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又怎样体现这些理念呢?
我认为,第一要完善自身人格。“打铁还须自身硬”!在古今中外,人们对教师的定位最能够得到承认和期望的莫过于教育者的角色。所谓教育者,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传授、道德示范给学生以启迪和智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正如我国古代学者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第二,要恰当处理师生关系,其要诀可以八字概括:冷眼热心,张弛有度!所谓“冷眼热心”,是指对学生既要有客观冷静的对待,又要有热切细致的关怀。因为,一方面,这些学生一踏入社会,接受的就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必须让他们对自己的位置有着清醒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必须是公正的、严明的。另一方面,在大家普遍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今天,在《决定》的一再强调下,和一系列的惨痛事实面前,我们应当强烈意识到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性!高职学生的社会位置,对他们、对社会,都是有一定陌生性的,所以,他们的人格发展、心理状况,是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热心关注的。决不能让马加爵之类事件重演!所以说,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必须拥有一双冷静的眼睛,和一颗热情的心。
所谓“张弛有度”,是指高职的教师要有这样清晰的认识:我们所从事的决非是精英教育。高职教学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即通过高职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水平、职业适应能力、职业技能和技巧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古诗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教师身兼多重角色:是学习者,是创新者,是改造者,是实践者,是传承者,是引导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才能更好地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师 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众所周知,创新与发展,是民族振兴的灵魂,因此,提高国民的素质,便是教育的根本!而作为教育事业有机体最重要的基质——教师,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应以什么样的面貌迎接新时代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决定》对新时期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普遍的指导意义。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这种融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新的教育形式,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成为在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众说纷纭,各有所得。我认为,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敢于创新!
一 新的学习理念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职业”二字。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不仅仅是怎样把知识和技术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自如地将之用于实践。这就对高职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培养創新型人才,教师必须以身示范。评论家称,人类社会己经进入了一个知识“雪崩式”增长的新纪元。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各类相关职业资格培训或进修更高学历等等,己经是高职教师踏入岗位后普遍接受的再教育。不仅如此,鉴于目前高职教师仍然多从学校直接走入学校,进修、培训毕竟取代不了直观体验,所以,学习与实践结合,可为有效新径。例如“半工半教”,也就是在教学的同时,有规律、有阶段性地的到相关实际社会工作中参与实践、接受锻炼,取得第一手经验,锻固与社会的链条。这种学习是一种行为实践,更是一种思维创新。惟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有效地获取最新知识,有效地掌握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是教师应对新世纪挑战的正确途径。
二 新的教育模式
国际互联网、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网……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普及,使得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异常的方便和快捷。从备课到上课、从手段到方法,整个模式都在提高、变化。有人评价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已不仅仅是教学过程,而成为教育过程,己超过语文学科的界限。民主加科学的管理、教学模式对任何学科都有启发。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
在高职教育中,比如说,职业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使许多职业学校对之感到困惑、缺乏对策、课难上;学生也学得无奈、学得痛苦。那么,教师如何改变困境呢?可以在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中,推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再如,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并不是唯技术技能,也必须强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迁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和环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务技能、任务管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世界上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如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教育和培训(CBET〉、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技能模块培训(MES)、德国的“双元制”、世界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和国际上广泛兴起的商业贸易模拟公司等等,之所以得到广泛推广,就在于他们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的劳动能力,适应劳动岗位的需要。而高职教师也应努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
“创新思维,勇于实践”,这是教师自身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需要。在实践中通过研究进行教育创新,是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技能。
三 新的育人观念
在教师方面,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是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种理念,是具有协调性和民主性的。“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又怎样体现这些理念呢?
我认为,第一要完善自身人格。“打铁还须自身硬”!在古今中外,人们对教师的定位最能够得到承认和期望的莫过于教育者的角色。所谓教育者,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传授、道德示范给学生以启迪和智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正如我国古代学者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第二,要恰当处理师生关系,其要诀可以八字概括:冷眼热心,张弛有度!所谓“冷眼热心”,是指对学生既要有客观冷静的对待,又要有热切细致的关怀。因为,一方面,这些学生一踏入社会,接受的就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必须让他们对自己的位置有着清醒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必须是公正的、严明的。另一方面,在大家普遍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今天,在《决定》的一再强调下,和一系列的惨痛事实面前,我们应当强烈意识到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性!高职学生的社会位置,对他们、对社会,都是有一定陌生性的,所以,他们的人格发展、心理状况,是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热心关注的。决不能让马加爵之类事件重演!所以说,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必须拥有一双冷静的眼睛,和一颗热情的心。
所谓“张弛有度”,是指高职的教师要有这样清晰的认识:我们所从事的决非是精英教育。高职教学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即通过高职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水平、职业适应能力、职业技能和技巧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古诗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教师身兼多重角色:是学习者,是创新者,是改造者,是实践者,是传承者,是引导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才能更好地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