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美 品味美 创造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完美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情感、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辞优美,融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社会性于一炉,且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美的因素来陶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
  一、入情入境——感知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视觉和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个重要官能。利用视觉、听觉创设情境,就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启迪学生爱美的心志,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知美。
  1.走进生活,观察实践
  苏教版中有许多课文都是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者应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教学《广玉兰》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来到广玉兰树下,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广玉兰的枝、干、叶、花,还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用鼻子嗅一嗅,用眼看一看,用心去感受。这样,学生对广玉兰有了全面的了解,就有了直接的美的体验。
  有一些科普小品文,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知识,如果教师教学时只从抽象的、理性的角度去介绍,往往会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如教学《神奇的克隆》时,我组织学生上网搜集有关克隆的文字、图片、视频,深入了解克隆技术的来源、发展、应用以及利与弊等等。学生从这些直接的感性认识中加深了对科技之美的体验。
  2.再现情境,视听并举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视听并举,向大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形象具体地传递情感信息、语文信息,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从而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使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如我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由于学生离相关民间技艺较远,光凭教师的叙述,是无法让他们体会安塞腰鼓响起时那种壮观场面的。于是,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听《黄土高坡》歌曲,感知黄土高原的风格;看腰鼓表演片断,感受安塞腰鼓火烈壮阔的气势;听教师课文示范朗诵,品味文字的同时,渲染赞叹安塞腰鼓的情绪。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的魅力,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多读多思——品味美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教学时教者应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化为丰富的画面,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去品味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更美的现象,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在教学本文时,采取读的方式:①初读,了解美;②精读,理解美;③选读,感悟美;④活读,仿写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再现了自然美、人性美,诱发了学生去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一种特殊的灵性——富于想象。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益于想象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各种想象思考的空间、条件。古诗言简意赅,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如教学《江雪》,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看图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学生们说:“我仿佛看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我仿佛看到山川、河流、房屋都覆盖着皑皑白雪”“我仿佛看到渔翁嘴里冒着白气,正注视着江面垂钓呢。”“我仿佛听到北风呼啸的声音。”……学生用语言描述了辽阔、幽冷的江野雪景,这其间也自然体会到了古诗所蕴涵的文字美、自然美以及人格之美。
  三、动手动脑———创造美
  21世纪教育注重的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为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创新的氛围、创新的机会、创新的素材,让学生去发现、认识,使他们能创新、敢创新、爱创新、会创新。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课文《走,我们去植树》不止是一首现代诗,还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让他们真正行动起来,去校园、农村、社会植树、护林,通过这些劳动实践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体味劳动创造之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想象,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促进学生人格、心理和品德等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60例,分别于产后24h内开始口服益母缩宫颗粒及肌肉注射缩宫素促进子宫复旧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很小,正是处于思维的活跃时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非常喜欢问为什么。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公开观摩课中,教师虽然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提高了语文素养;但是在课堂上仍保留着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学生的大脑中装着无穷无尽的问号,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他
寒假里,我认真整理了近两年的听课笔记。这些课层次不一,有学校教研组的研讨课,有青年教师的比赛课,也有市名优教师的观摩课。课堂风格也多种多样,有追随诗意语文的,有青睐本色语文
残酷的自然灾害让成千上万的儿童成为了孤儿,善良的人们来不及冷静思考,争先恐后地要去灾区认养孤儿。作为一个唐山地震遗孤,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对他们说上几句:善良的人们,你们是否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统一规范其辨证分型。方法:将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探讨各项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16例,湿热内蕴1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的抗日外交呈现出官方外交斡旋与民间外交努力双管齐下、官民互动、相辅相成之局面。国民政府充分利用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中国国民外交协会以及
拿地:"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房地产法律法规,切实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和规划设计要求进行项目的开发建设。"
期刊
情境创设,已成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然而,我们也痛心地发现,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与学生实际不合,与文本内涵不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无效情境,形似神离  教学《蜗牛的奖杯》时,文中的蜗牛得到飞翔冠军后,不思进取,骄傲自满,天天带着奖杯出去炫耀。为了让学生感悟蜗牛的这种情绪,教者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蜗牛,背着奖杯出去炫
技能养成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体制两种方式,它们的内容本质上属于劳动安全问题。潜藏于劳动安全背后的是劳资双方不同的利益取向,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协调性市场经济制度安排
乍一看书名《徘徊的灵魂》,以为是行吟诗人在大地上沉思。作者却是王石。老实说,这只是本献给商人的书,或者说是献给有钱人——而非草民。不过,“文以人贵”是书商们多年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