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四两”亦可拨“千斤”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ff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的“四两拨千斤”,就是太有拳技法,即以巧以智胜人的功夫。你一拳似有千斤凶猛地抢过来,我轻轻地一闪以四两之力拨过去;由于你用力过猛,一拳打空收不住,自然会一下踉跄趴下去。在人际交往中,妙语,“四两”,亦可拨动“千斤”。
  说到妙语“四两”可拨“千斤”,古往今来的例子多极。
  三国时一年大旱,刘备下令禁止 用粮食酿酒,对酿酒者要依法论罪;更有甚者,若执法人员从百姓家中搜出了酿酒的器器,也要按酿酒的行为进行处罚。刘备的老乡简雍觉得,这样太不合情理。一天,简雍同刘备外出巡游,见到一对男女并肩而行,就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准备做些苟且之事呢,应该叫人抓起来。”刘备问:“你怎么知道?”简雍说:“因为这两个人拥有做苟且之事的器具啊!”刘备听了,哈哈,但他又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自然也明白简雍话的用意,于是就赦免了那些拥有酿酒器具的人。对于拥有酿酒器具就等同酿了酒的荒谬之举,义正词严地进行批驳,固然是理直气壮,但如此一来,势必会给刘备带来难堪,甚至会激怒刘备。在特定环境下,简雍避实就虚,以子之予,攻子之盾,轻轻一点,就让刘备省悟过来,真是事半功倍。
  前外长李肇星在和网友的一次交流中,有位网友说道:“您确实非常优秀,但您的长相我不敢恭维。”这网友口不择言,这话很让人尴尬,比一记重拳还令人难堪。可李废星面带微笑,轻轻的一句:“我的母亲可不这样认为。”李肇星的回答既幽默又高明。那位網友的一拳就像打在了棉花上,只有自己尴尬的份了。
  还有一次李肇星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一位美国老人问他说:“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略一沉吟,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就像您的胳膊,它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这就是“四两”拨动“千斤”的智慧!李废星没有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借对方之力反加其身,轻轻松松就将问题解决了,实在高明。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过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记者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一个专访。巴沙尔在专专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应答方式,还是让人叹服。记者问:“人们都称你——我引用他们的话说——屠夫!”巴沙尔立即接口说:“如果有个人切断了你的一条腿,是因为你的腿坏了,生疽了,必须切除才能保命,那么这个人不能称为屠夫,而应该称之为医生。”记者又问巴沙尔:“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意义一样吗?”巴沙乐辩:“不知道,两样我们都没试过。”说完轻轻一笑。记者的前一句,可用咄咄逼人来形容,但巴沙尔避其锐,不以硬以硬地碰撞,不针锋相对地反驳,而是运用智慧,巧妙地以病腿与医生之例化解之。如此委婉含蓄,既坚持了原则,又没有太令记者难堪,其积极效果非常明显。后一句实际上是记者挖的一个大坑,想让巴沙尔跳,可巴沙尔并没上当,而是冷静应对,以四两之力拨千斤之重,羽扇纶巾,谈笑间逢凶化吉,潇洒转身而去。
  人际交往中,能够以“四两”之微力,拨“千斤”之重量,真大智慧!
  (编辑 欣然)
其他文献
我平时最讨厌麻雀,叽叽喳喳的,烦人!样子也不好看,小小的一团灰褐色羽毛球,就像苦苦挣扎在学海的自己一样黯淡无光,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厌恶!每次走在路上看见麻雀,我总要退避三舍,眼不见心不烦。  然而,我如此地厌恶麻雀,麻雀却找上了门。  不知从哪年开始,我的窗檐上就住了一窝麻雀。我最喜欢安静,可是麻雀最吵闹。白天,我坐在书桌前读书,正是需要安静,它们在树梢上叽叽复叽叽。遇上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我
唐朝诗人郭熙的《四时之风》里写:“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珍珠梅细碎的小花朵连成一片,真是壮观。这几天下班路过时,我会放慢脚步,微笑着和小花朵们打个招呼,问声好。一年又一年,它们像赴约一样,又来装扮我们的世界,隆重、盛大、准时。  昨天也有人惊喜它们的盛开,是一个男孩子,骑着单车,呼啸着路过,很大声地自言自语:“哇!槐花茂盛,槐花似雪呀!”  我在男孩旁若无人的高声惊叹里一愣,转而也大声地笑
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这不仅因为叶澄衷是十九世纪末期的“五金大王”,经营着涉及五金、火油、钢铁等多个行业的商业帝国,更因为他身为巨富,仍怀着一颗仁慈之心,为中国教育及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首善之人”。  1840年,叶澄衷出生在宁波镇海县一个贫苦家庭。六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更加没有着落。节衣缩食读了半年书后,母亲再也拿不出学费,他只好辍学到当地一家油坊做学徒。
恰逢深秋,借着差旅的机会,我去了一趟南京的清凉公园。清凉公园这个名字真好,有清爽气,心里念叨着,应该盛夏来,觅得一份凉意。深秋其实也不错,荒野遍阶,草木都透着香气,月桂的香中透着甜,总让人想起桂花汤圆。  在清凉公园有一座需要拾级而上的园子,名字真有个性,曰:“半亩园”,园子中有一座楼,曰:“扫叶楼”。扫叶楼小且婉约,粉墙黛瓦,竹风花影,文石玲珑,很是典雅,恰似一阕宋词。  秋日,可不就是要扫落叶
在黄昏,锄头比握着锄头的人更渴望回家。这时,夕阳是大手笔,将余晖泼墨般挥洒。田地啊,庄稼啊,草啊,还有人,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不知藏在哪片草丛下的虫子,也唧唧复唧唧,为夜幕的即将开启演奏冗长的序曲。如果听得入神,真有可能听出那首萨克斯曲《回家》的旋律来。  是的,回家。天空中,几只鸟飞过,叫着。一个人要是懂鸟语,这时就会听出它们其实是在喊“回家”。?黄昏,也似乎被它们驮在翅膀上,一块儿带走了。  
季羨林被人推崇为大师时,有三辞“桂冠”之说。对于别人强加己身的国学大师这个称号,他笑答道:“我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國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老身一词借用京剧女角之词,幽默风趣,浑身鸡皮疙瘩又说出自己的不自在,自谦为国学小师,表现出其虚怀若谷的胸襟。  同样被称为国学大师
1899年的一天,尼采离开他在杜林的旅馆,前往一家小饭店。途中,他看见一个车夫正鞭打一匹马,于是跑上前去,当着车夫的面,抱住马头痛哭。当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泪水与一只动物的泪水交融时,人们虽然无法探知此时动物的心理感受,但我知道,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忏悔。  生命对生命的忏悔,不只存在于伟人与动物之间。在这个地球上,无论是哪个物种,只要具有生命,都应无贵贱之分,都应被尊重、被爱护。然而,我们谁又能说,在我
吃蟹是风雅的事。吴越人吃蟹,有“蟹八件”:锤、铲、匙、钎、筷、镊、砧,将蟹肉全部吃尽,一点也不浪费。高手吃蟹,肉尽而红壳完好无损。其实并非贪,也不是馋,而在一个“雅”字。吃出境界,就要有点“痴气”。  李渔是蟹痴,嗜蟹如命,自称买蟹钱为“买命钱”,在那篇有名的《蟹赋》中,他连呼“蟹乎!蟹乎!”,爱蟹之情跃然纸上。在李渔之前,文人如张志和、杜牧、苏东坡等都有题咏,但因未痴情绝对,所以可以说,直到李渔
黄昏是一只金色的大鸟,领着它的一群孩子。这是姑妈的故事中常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在姑妈的语言世界里,黄昏被涂抹上了最尊贵、最美好的颜色。幸福的人们都是在黄昏,走进了茂密的沙枣林,沙枣花的芳香,也像一只金色的大鸟,领着它的一群孩子。  戈壁边缘的一座村庄。人们习惯了在黄昏的时候,坐在门前的木头上,遥望远方。单调的生活中,只有短暂的黄昏时刻,让他们充满遐想。  我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敦煌东部,绿洲逐渐萎
在我位于南方山区的老家,田埂随处可见:它们横亘在高高低低的梯田边,像一脉脉田脊,蓄水护田,界分田块。  父亲的一生,便与这田埂密不可分。他从家走向田埂,从一条田埂走向另一条田埂。  山里种田,最大的难题是水源不足,而田里是否有足够的水,决定了收成的好坏。田埂,便是用来蓄水的。开春插秧之前,父亲就会给田埂“镶埂”:铲去贴挨着水的“旧边”,再用半干半湿的软泥镶起新边,再赤着脚,一脚一脚地踩实,不留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