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考察彭鸣亮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duoy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两年,酱缸似的海上画坛如果说还出了些什么好玩的人儿或好玩的事儿,那不能不说到彭鸣亮。
  铺天盖地的巨幅广告,狂轰滥炸的媒体报道,这仿佛成了彭鸣亮行动时的标志了。
  这个充满争议的画家,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让我们绕过那眼花缭乱的景象,去看看生活中的这个人吧。
  国画家张桂铭是个沉默寡言的高人,却常喜欢和这个“张扬”的小子在一起玩。因为只要有彭鸣亮在,聚会就会好玩。彭鸣亮喜欢说笑,五花八门,荤素兼备。很普通的笑话,到他口中就能让在座的人笑得前仰后合,或许因为他投入,或许因为他忘我,或许因为他绘声绘色,或许因为他添油加醋……
  他是个可以与之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谈艺术,谈为人的人。无论对于艺术还是人生,他通达明白。当然,可能我孤陋寡闻,见识短浅,没见过真正的高人。
  一眼看上去他不像是“画家”。记得他在美术馆办画展时,有人说,那个留着长发的收藏家比他更像画家。他总是把头发修剪的短短的,用摩斯精心地塑好,显得酷酷的。身上穿戴的常常是世界顶级的名牌。倒更像是个玩家。
  在外吃饭饮茶,买单的大多是他,不管在一起的人中有多大的老板。他不给富豪们使小钱出风头、以小惠买人心的机会。
  他是个最善于和大亨打交道的人,但是,他更多的时候却是性格相合的“穷朋友”一起玩。当他的画卖高价之时,他会拒绝许多有钱的藏家,却莫名其妙地把得意之作送给一个他并没有多深交情的新朋友,只是因为他觉得喜欢对方,又觉得这画可以帮到对方。
  他的周围时有美女,有美女的时候他更是神采飞扬、妙语连珠。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和男人在一起。他知道男人间真情义的分量。他的聪明是天才级的,如果没有他的侠义肝胆,这聪明就不那么可爱了。他常常会真心地为朋友着急,为朋友奔走,向自己的收藏家拼命推介别的艺术家……他希望他的画家朋友都走好运。
  两三年前,他和我讲他的宏伟理想,如今不少都提前实现了。在风流谈笑的皮囊内,是他那把事业视为生命的雄心壮志。
  三年前,他的新画风还只是初露端倪。我说,就这么画下去,别管现在有没有人喜欢,只要越画越好,一定会有人喜欢的。现在这画风已蔚为壮观了。且不说他画得好不好,起码人们一看到这画就知道是谁画的。即使那叫不出他的名字的人,却认得他的画。但,这也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
  他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美。尽管在这之前,他也曾走了许多弯路,画了许多不甚成熟的画。“宁可画不成熟的画,我也不愿意步前辈大师们后尘。”他内心傲慢。
  有的画家弄出了一种风格就再也不敢突破,唯恐被喜欢这种画风的收藏家抛弃。彭鸣亮不怕。短短三年里,他已三次突破已形成的风格,逐渐形成更为成熟、更为纯粹的绘画语言。
  最近我看他的新作,感到他为此付出的日日夜夜没有白费。这个看上去像玩家的人,画画的时候其实是在玩命。
  他的画可能会让有些形成习惯审美取向的人感到不习惯。喜欢他的藏家大多在三四十岁,高学历,高收入,在国外留过学,或者从事国际间商务……这是个朝气蓬勃、文质彬彬、心态阳光、会赚钱也会享受生活的人群。他的画正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的画与这些人出入居住的环境相得益彰。
  考察一种画风的诞生和壮大的原因,不能死钻“艺术”的牛角尖,而要从它诞生发展的大环境来考察。要预测新的艺术潮流的未来命运,不妨考察一下支撑这一潮流的收藏家群体是怎样的人群,他们在当今及未来社会中的现状和趋势。如果想,验证我这办法是否有点道理,有空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欧洲的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美国的波普艺术的发展历程。
  我多年前曾预言,上海画坛的格局和秩序一定会被打破,而打破它的人,可能是来自外省的不肯循规蹈矩、冲劲十足的新锐艺术精英。我的预言错了,还没等外人千里迢迢赶来,这样的人已经在上海出现了。
  彭鸣亮,这个是应该留心考察的艺术家。
其他文献
我的记忆力向来很不好,所以读过的东西老是荡然无存。可是,书中有些微屑之处总是顽固地盘踞心头,想删除着实不易,特别是小时候留下的痕迹。比如20多年前的小学语文书上有篇课文叫《劳动的开端》,具体内容已然印象依稀,只是觉得当时很感动。独有这个标题估计一辈子也能记住。为什么呢?很简单,就因为“开端”的“端”字被我念成了“瑞”字,为此受到师生们的哄笑。我想,也许师生们并无恶意的哄笑也算是现在所谓的情景教育方
期刊
「策划人语」  有“疰夏”的说法,说的便是人到夏日胃口不好。对付“疰夏”,就是在立夏时节要吃蛋。我不知道吃蛋与胃口有什么关系,只知道,人在吃食上大抵总是候着一个时日,吃着什么弄出点说法,就像上海女人切肉丝要按照肉块的丝缕顺逆。其实上海人对一些菜的特有叫法,本身就颇具人文——茄子为“绿苏”,找不到出处,但别致得可以;小青菜为“小糖菜”,是小家碧玉。更小的是“鸡毛菜”,有点象形;同样是象形的,包菜就不
期刊
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升空,不仅显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也显现了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踏入世界航天俱乐部的大门,也证明了我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自己的航天机构和宇航人员。但关于我国航天技术的起步和历史,却鲜为人所知,曾经担任“宇航员训练筹备组”组长、原空军某军副军长薛伦,解开我国早期筹备训练宇航员的秘密经过。    建组织选拔宇航员 
期刊
“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2004年10月10日因全身感染心力衰竭等综合征并发,于纽约北威斯特切斯特医院逝世,享年52岁;美国政府以总统夫妇名义发表声明,称赞他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不息的榜样”。他在艺术方面(包括瘫痪后继续坚持参加艺术活动)的成就,以及克服病痛的顽强意志,早已为人熟知;然而,《今日美国报》却以独家报道形式,向世人介绍了里夫生命中最后一年,最后一月,乃至最后数天里的故事。    
期刊
谈过恋爱或者正在爱着的朋友都知道,约会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情,如果说开始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到后来演化为程式般的一周两次,那么约会该干点什么,便成了一个颇具哲学价值的论题。  多数人会选择吃。吃完东西后逛街、看电影,这似乎是城市青年的约会老三样了。  事实上,吃的确是一种形而上的艺术,而决非满足口舌之欲的简单劳动。甚至,其蕴涵的深刻人文现象还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呢。  能够把吃坚持到底,以吃遍全城为目
期刊
朋友,某男。三十开外,略胖。口味高雅,喜交际。当年跟着他在上海滩吃了些馆子,大开眼界。那时,我们多在衡山路一带转悠,虽是个声色犬马不甚清净的地方,但比起市井的热闹,还是拘谨得多了。东平路、桃江路一带有很好的小坐之处,喝东西,聊天,环境让人无比放松。有次随他到宛平路头这里的席家花园吃饭,同行的还有另一个小姑娘,一男二女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只好委身于靠走廊一个小小的桌子旁边。WAITER看上去很绅士的,
期刊
王菲有首歌唱得很“剧烈”,歌词很酷,她唱道:将爱进行到底,伟大是残酷的衍生……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句,我总会想起水煮鱼。这种联想十分奇特,纯属于个人的。  川菜在上海很红,一向内敛精明的上海人挑战起味蕾却丝毫不见含糊,颇有点1995年申花时代“抢逼围”的神韵。我吃了不少家的川菜,尤爱水煮鱼和毛血旺,原本都是街头小吃,却一不小心成了成渝文化的代表。  先说说水煮鱼吧,第一次吃在蜀地辣子鱼,点的是一鱼
期刊
“食、色,性也”这句话原本我一直以为是我家的老祖宗孔子讲的,不料一查竟然是《孟子》里面的话,而且还是一个叫告子的人说的。“反正是儒家理论!”网上有一个和我同样搞混的人硬撑,想必也是—个女人。  女人不喜欢样样事情搞得很清,凭感觉就可以了。  我的食感觉很好。小时候便眼睛很尖,常常能一下子看出那东西好吃不好吃。姐姐们以我为稀奇,在同学来我家玩的时候,把我一把揪过去,按下我的脑袋,撩开头发,让他们看我
期刊
最早被朱家角所吸引,是一幅取名“泰安胜景”的照片。这是一座建于明万历12年(1584年)的单孔拱形石桥,桥拱二侧长有两棵树叶茂密的石榴树,桥堍建有名刹圆津禅院,桥石上留有“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的诗句。此幅选景独特且富有诗意的美景,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元首。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寻找这画一般的“情境”,诗一般的栖居地。  一个古镇建在水边,在江南是常事,但一个古镇活在水边,在江南古镇却不多见。尤其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翻译事业也有了蓬勃的发展。英文词典的编辑、出版工作也有了很大发展,使英语工作者得到极大方便。但社会上浮躁之风甚囂尘上,译界也不能免俗。10余年前,季羡林先生就忧心忡忡地大呼翻译界存在危机。报刊杂志上也文章不断,批评翻译失守,编辑不济的现象。无奈,这一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最近笔者碰到一篇似通非通的译文,竟然出自专事外语教育的出版社,真是不可思议!  春节前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