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分蘖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蘖是玉米生产中的普遍现象,本文分析了玉米产生分蘖的特点、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以期为防止玉米分蘖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分蘖规律;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41-2
  关于玉米分蘖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已被人们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在20世纪初以前,某些地区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普遍去除玉米分蘖;进入20世纪以后,有人对玉米进行了留蘖研究,得出了玉米分蘖对籽粒产量无影响,甚至有增产作用的结论。史振声等以早熟甜玉米为试验材料,进行留蘖研究,得出早熟甜玉米保留分蘖可以提高鲜穗产量和产品质量的结论。[1]程新奇等的研究结果也说明;玉米分蘖可以增加甜玉米的产量,并且指出同一玉米品种中,有蘖相对于无蘖是一个有利的性状,表现为有蘖的产量相对较高,穗粒性状相对较好。[2]目前,对于水稻和小麦分蘖现象的研究报道较多[3-7],而同样作为禾本科的玉米,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对玉米分蘖的研究进行探讨。
  1 玉米分蘖发生特点
  于振文的研究指出:玉米分蘖产生于低位地下茎节的侧芽,基部茎节上的腋芽都有形成分蘖的可能,并且指出分蘖数取决于玉米的基因型、群体密度、苗期生长条件和土壤肥力等。[6]在大多数情况下,玉米分蘖发生于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左右。王如芳等研究发现:玉米主茎与分蘖符合n= N-3叶蘖同伸规律,但不同类型玉米分蘖特性存在差异。[7]但也有人认为玉米在发生分蘖时,并不完全符合禾本科植物普遍存在的叶蘖同伸规律,而是伴随着一段比较特殊且时间较长的迟滞期。这个迟滞期很可能增强了玉米叶片(或根)密度的调节,也就能解释在通常的大田环境或者是低密度条件下玉米不发生分蘖的原因。
  2 分蘖发生的原因
  2.1 遗传特性
  John Doebley等(1997)利用转座子标签法,从栽培玉米中得到了控制玉米分蘖的基因,命名为Teosinte Brandched 1(Tb1)。Tb1是腋芽分生组织的反向调节基因,发现于玉米突变体中,在栽培中,Tb1是在玉米雌花序原基和原基下面的未成熟节间,和包裹着这些原基的未成熟总苞中表达。Doebley等(1997)研究发现,Tb1的功能是抑制侧生分生组织的生长,其表达之处的组织和器官也很小,而且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器官的大小成反比。[8]曹墨菊等将近缘野生材料与栽培玉米进行杂交,测定杂交F1代的表现得出,玉米分蘖对不分蘖可能为显性遗传的结论。[9]另外,一些玉米的脱氧核糖核酸中携带着甜玉米基因,也会出现分蘖现象。
  2.2 播期和密度不合理
  以小麦为例,决定冬小麦分蘖和有效蘖多少的主导因素是播期和冬前生长积温。[10]播期对玉米分蘖的影响也很大。王如芳等的研究指出:随着播期推迟,主茎与分蘖的生长速度增大,第1分蘖出现提前,到了大喇叭口期以后,高温寡照天气逐渐增多,田间潮湿郁闭,玉米分蘖在空间上处于下层,通风透光等条件差,导致衰亡加速。同一玉米品种,是否产生分蘖还与密度有关。冯国郡等的研究表明:随着密度降低,青贮玉米新青2号,新青3号的分蘖数极显著增加。[11]这说明种植密度过稀,单株个体占据空间大,易于分蘖的形成。只有适时的合理密植,才能有效抑制分蘖,保证玉米群体产量。
  2.3 栽培管理不当
  由于现在北方农户多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加上幼苗生长期间雨水充足,促使幼苗生长旺盛,光合产物不能完全的用于顶端生长,富足的物质促进幼苗基部产生分蘖。不仅如此,病虫害的侵染也为玉米分蘖创造条件,如玉米粗缩病、玉米螟等害虫侵食,尤其是化学除草剂的不合理施用等,都会造成玉米顶端出现不同程度的卷曲,生长点发育受阻,大量的光合产物聚集于分蘖节上,产生分蘖。
  2.4 气候条件
  光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分蘖的决定因素,充足的光照不仅利于分蘖
  期的延长,而且利于提高分蘖率,促进分蘖生长。[12]但是温度过高会抑制生物活性,影响分蘖生长。[13]同样,干旱也是影响分蘖的一个因素。Davidson等(1987)的研究表明,小麦分蘖的发生受植株内水分状况和土壤有效水分的影响,当土壤有效水分不足时,分蘖减少。[14]玉米也是如此,在幼苗期应该合理控制土壤的水分,水分不宜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通过合理有效的控制水分,抑制玉米幼苗的过快生长,从而抑制玉米分蘖的发生。
  3 预防分蘖产生的措施
  3.1 品種选择
  品种类型是玉米分蘖的内在因素,研究表明,马齿型玉米比甜质型和硬粒型玉米分蘖少。生产实践中,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无分蘖的品种,这样既可以避免繁重的田间劳动,节约劳力成本,又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针对有蘖型或多蘖型玉米品种,应适当延迟种植,避开低温刺激,选择合理密度种植,充分利用光能,减少不必要的分蘖,为产量的增加创造有利条件。
  3.3 加强田间管理
  在玉米幼苗生长期,由于雨水充足,应该尽量施用有机肥,合理施肥,防止土壤肥力过高,导致分蘖产生。玉米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时产生的分蘖,可以结合中耕,利用人工除去。一般在苗期结合中耕进行高培土可以有效的抑制分蘖。另外,要有效控制病虫侵害,避免化学药害发生,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3.4 人工去蘖
  当玉米分蘖长到1.5叶时,应及时去除。去蘖时期不宜过早,过早不能掰除生长点,分蘖会重新积蓄生长,费时费力;去蘖也不能过晚,过晚则有损主茎的生长,失去意义。生产中一般选择晴天9:00~15:00进行人工去蘖,既可以使分蘖产生的伤口迅速愈合,也避免了微生物的寄生感染。
  4 结论
  目前,对玉米分蘖的研究较少,研究不系统,对是否保留玉米分蘖没有一致的结论。分蘖是否保留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密度大的地块应该及时去除分蘖;对于密度小,分蘖少且没有条件的地块,可以保留分蘖。去除分蘖时不宜过早,过早去除分蘖在苗期仍会长出。   参考文献
  [1] 史振声.早熟甜玉米留蘖增产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
  1993,11(1):6-8.
  [2] 程新奇,邹烁,赵丽君等.甜玉米分蘖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1-73.
  [3] 寇从贤.水稻主茎叶龄与分蘖关系的探讨.湖北农业科学,2001,(2):15-17.
  [4] 胡焕焕,刘丽平,李瑞奇等.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08,28(3):490-495.
  [5] 刘万代,陈现勇,尹钧等.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09,29(3):464-469.
  [6] 李志坚,周道玮,胡跃高.不同积温和种植密度对饲用黑麦分蘖动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13-419.
  [7] 李春喜,赵广才,代西梅.小麦分蘖变化动态与内源素关系的研究.作物学报,2000,26(6):963-968.
  [8] 于振文.作物栽培學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9] 王如芳,张吉旺,吕鹏等.多分蘖玉米分蘖发生规律及密度和播期的影响.作物学报,2012,38(2):322-332.
  [10] Doebley J,Stec A O,Hubbard L.The evolution of apical do minace in maize[J].Nature,1997,386:485-488.
  [11] 曹墨菊,荣廷昭,唐祈林.栽培玉米与近源野生材料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2):9-12.
  [12] 高世铭.小麦分蘖芽发育规律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1988,16(2):23-28.
  [13] 冯国郡,阿不来提·阿不拉,梁晓玲等.分蘖多穗型青贮玉米密度对生物产量的影响及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新疆农业科学,2003,40(6):344-346.
  [14] 王小星,李潮海.异常天气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分蘖特性比较.玉米科学,2010,18(3):121-124.
  [15] 朱寿燕.水稻分蘖动态及光、温影响.浙江气象科技,
  1988,9(2):27-30.
  [16] Davidson D J, Chevalier P M. The effect of water deficit coursed by PEG on tillering of spring wheat. Crop sci, 1987,27:1185-1187.
  作者简介:郑永照(1986-),男,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
  通讯作者:岳杨(1985-),女,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阐述了柳河县国土资源局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对将来国土资源工作的创新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柳河县;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38-2  1 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以来,在省厅、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及全县经济工作会议
期刊
摘要:为获得最佳的施肥效果,笔者在洮南市进行了水稻配方校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做如下总结。  关键词:水稻;施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45-1  1 试验目的  获得水稻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期刊
摘要:基态原子在硒空心阴极灯光源的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利用荧光强度与溶液中硒元素含量呈正比的关系,计算溶液中硒元素的含量。  关键词:硒元素;荧光强度;校正曲线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51-1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痕量硒元素的测定,检出限为0.02?g/L。  2 实验目的  对潮白新河水样进行硒
期刊
摘要:为了配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为以后推广新品种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在洮南市市场上流通的玉米品种中挑选出11个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反抗逆性进行对比。  关键词:玉米;对比试验  中圖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54-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华旗100、吉单502(ck
期刊
摘要:紫花苜蓿种植面积随着我国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加上奶牛养殖数量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由于紫花苜蓿田在春季忽略管理,夏间杂草在生长中随着7月~8月雨季的来临,杂草泛滥成灾,各种杂草旺盛生长,例如:藜、反枝苋、马唐、蓼等,严重影响紫花苜蓿的牧草质量,本试验从行间除草的方面,筛选几种除草剂,调查除草效果,以及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情况的影响,找出合适的除草剂,方便农民使用。  关键词:紫花苜蓿;行间;
期刊
摘要:阐述了大豆食心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73-1  项目基金:吉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10201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225)资助。  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
期刊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剑河县山区种植的水稻良种,文章从水稻品种的生长特征、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出渝优7109、西农1号、中浙优1号等品种比较适合剑河县种植的水稻品种。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  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55-2  為剑河县粮食生产提供优良的后备品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从水稻的生育特性进行实验。2012年,在粮
期刊
摘要:根据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环境地域状况,筛选评价因子,对马铃薯在克山农场耕地种植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获得马铃薯在该区种植的适宜性程度。  关键词:马铃薯;适宜性;耕地地力  中图分类号:X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02-1  0 前言  馬铃薯又名洋芋,原产于秘鲁和智利的高山地区,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
期刊
摘要:良种繁育是种子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为了种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规范制种技术规程与削除种子产量的不良因素非常重要。  关键词:制种技术;种子;结实不良;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S7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18-1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属于半干旱气候条件,光热充足,是吉林省比较优良的育种基地,洮南市原种场就承担着
期刊
摘要:樟子松由于抗逆性好,适合于防风固沙,所以樟子松的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樟子松种子使用数量十分大,这就要求对种子的选择十分关键,鉴别好坏种子有不同的方法,种子需要调制、浸种、催芽等技术处理。  关键词:樟子松;种子;调制;浸种与催芽  中图分类号:S6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29-2  由于防风固沙面积的加大,樟子松由于抗逆性好而被大量种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