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法制备高亲水聚偏氟乙烯-g-聚丙烯酸钠超滤膜及其抗蛋白质污染性能

来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丙烯酸(AA)为单体、碱化聚偏氟乙烯(HPVDF)为基材,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与碱诱导沉淀相转化连续进行的“一锅法”过程,制备了高亲水性聚偏氟乙烯-g-聚丙烯酸钠(PVDF-g-PAAS)超滤膜(FAS)。探讨了聚合反应及相转化条件对FAS理化性质、微观形貌及蛋白质污染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接枝体系料比(AA/HPVDF)和料液比(w(HPVDF))的增大,FAS表面由平整变为褶皱,断面由指状孔向海绵状过渡。FAS系列的初始水接触角均低于60°,在10s内完全润湿,牛血清白蛋白(BSA)截留率大于
其他文献
随着阻燃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新环保法规的出台,硼系阻燃剂以其高效阻燃、低毒环保、有效抑烟等优势日益受到阻燃领域的关注。文中对无机硼系阻燃剂、有机硼系阻燃剂和多元复合硼系阻燃剂在高聚物阻燃中的应用研究与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不同种类硼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作用方式及硼系阻燃剂在不同聚合物体系中的应用进展。特别介绍了2种有效的硼系阻燃剂阻燃机理,即磷酸硼(BP)的酸催化阻燃机理及表面改性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的纳米阻隔阻燃机理。纵观硼系阻燃剂的发展趋势,无机硼系阻燃剂的纳米化、微胶囊化及多功能表
以马来酸酐和烯丙氧基乙烯氧基羧酸(APE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含羧基和乙烯氧基的亲水性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阻垢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去质子化程度对抑制钙垢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聚合物的去质子化程度对碳酸钙晶体的形貌与晶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去质子化程度的增加,聚合物对碳酸钙和硫酸钙垢的抑制效率逐渐降低,而对磷酸钙垢的抑制效率逐渐增加;阻垢剂去质子化程度的改变加速了文石和球霰石向方解石的转化,但这种转化并未明显影响碳酸钙
用模板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管(PPyNTs),然后采用乙醇混合法将其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复合电极材料(PM).比较不同材料在传统H2 SO4电解液和添加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物质胭
文中研究了20%的碳纤维(体积分数)改性聚四氟乙烯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磨损性能和摩擦振动性能。结果表明:(1)在干摩擦下,随着线速度增加,摩擦界面生成大量的热,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严重,表面越来越粗糙,摩擦系数明显变大,摩擦振动加速度增加。而在水润滑条件下,随着线速度增加,摩擦界面间形成了一层水润滑膜,使摩擦系数降低,另外由于转速增加,使流噪声增加,从而使振动增加。(2)在干摩擦下,随着比压增加,摩擦系数和摩擦振动变化较大,而在水润滑条件下,随着比压增加,摩擦系数和摩擦振动变化较小。(3)
利用水溶性耦合试剂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小分子3-氨基苯硼酸(PBA)接枝到棕榈蜡乳液微球(PW)表面,成功制备了接枝苯硼酸官能团的改性棕榈蜡乳液微球(PWPBA)。先将PW-PBA与聚乙烯醇(PVA)形成可逆硼酸酯,随后加入有机硅树脂,得到PW-PBA/PVA自组装超疏水棉织物。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分析、接触角(CA)及强力机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接枝有苯硼酸官能团的棕榈蜡乳液微球与PVA多元醇的相互
超临界CO2压裂是开发利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超临界CO2的低黏度特性导致了携沙性差和滤失量大的问题,超临界CO2增稠剂的研发是解决此项问题的必要措施。文中将已报道的超临界CO2增稠剂研究分为含氟类、聚硅氧烷类和烃类3种CO2增稠剂,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总结了超临界CO2增稠剂分子设计思路。得出CO2增稠剂分子设计原则:(1)从基团功能
通过在钛酸钡纳米颗粒表面羟基化处理后用十八烷基异氰酸酯进行化学接枝改性,然后将改性后的钛酸钡纳米粒子加入到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浆液中,采用刮涂法制得耐高温的高性能PMIA介电复合薄膜。通过红外研究了复合粒子表面官能团变化;通过热重研究复合薄膜和复合粒子的热稳定性;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材料的元素成分和相关的化学键种类,表明十八烷基异氰酸酯成功地接枝到纳米钛酸钡表面;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复合薄膜的断面形貌,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纳米钛酸钡改善了其与PMIA基体的相容性;通过宽频介电阻抗谱仪研究不同条件
以苯硼酸和含磷硅氧烷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以Si-O-B为主链,侧链含苯环和磷杂菲基团的聚硅氧硼烷(PTDOB),在此基础上,以PTDOB为阻燃剂,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通过手糊结
利用两步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聚甲基丙烯酸(2-甲基氨基)乙酯(PDMAEMA)双网络水凝胶,第一网络为锂藻土(Laponite)物理交联的PAM纳米复合水凝胶,第二网络为化学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交联PD-MAEMA。研究了2种网络相对含量、纳米黏土Laponite用量、化学交联剂BIS用量对水凝胶强度和pH响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M/PDMAEMA双网络水凝胶具有高强度,改变单体AM和DMAEMA的配比、交联剂的用量,其拉伸强度在36~91.9kPa范围内可调。PAM
木质素是植物界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质资源,也是植物类资源中唯一含有芳香结构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木质素分子结构中存在芳香基、酚羟基和醇羟基等活性基团,可以发生水解、醇解、磺化、烷基化、缩聚或接枝共聚等多种化学反应,这为木质素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文中以弹性体、软硬质泡沫、胶黏剂及涂料为例,综述了木质素在上述聚合物产品制备与改性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利用木质素制备改性聚合物产品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展望了木质素在未来聚合物材料中应用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