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88年3月-2009年3月于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3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5%(18/103),其中黏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2/49),黏膜下层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9.6%(16/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1)及肿瘤>2cm(P=0.003)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黏膜内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2例均为直径>2cm的印戒细胞癌;黏膜下层癌中,≤2cm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6.1%(5/31),>2cm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7.8%(11/23)(P=0.012)。高分化程度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0(0/13),中分化癌转移率为18.2%(4/22),低分化癌转移率为16.7%(5/30),印戒细胞癌转移率为23.7%(9/38),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胃上部、中部、下部)和大体分型(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决定早期胃癌治疗方案时,可参考上述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据估计2006年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亿[1]。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2]。降压临床治疗试验已经充分证明,长期有效地降低和控制血压能显著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但是仅仅依靠控制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仍存在较高的残余心血管危险,尤其是冠心病事件[3]。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城市,虽然出血性卒中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缺血性心血管病(包
期刊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类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肝胆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其重叠综合征。本类疾病最初由欧美国家肝病医生报道,欧美经典肝病学著作对其有详细的描述,而且也常是学术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故通常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见于白种人。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生对本类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及自身抗体检测和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不断普及,临床上诊断出的本类疾病不断增
期刊
闪电肺水肿与肾动脉狭窄已经被识别多年,但其机制仍不清楚。肾动脉狭窄并非一日形成,为何突然出现一系列其他脏器的连锁反应?为什么肾动脉狭窄常和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伴行?我们对12例发生的典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左心衰竭(心衰)和肾动脉狭窄三联征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期刊
伴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一例
期刊
链脲佐菌素(STZ)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与氧化应激有关。褪黑素(melatonin,MLT)是一种有效抗氧化剂。研究表明,褪黑素可明显降低STZ大鼠胰腺内应激氧化水平,降低STZ所致的大鼠高血糖水平。本研究侧重观察MLT对STZ大鼠胰岛β细胞结构及功能的保护作用。
期刊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心脏受累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7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累及心脏且行心内膜活检或尸检患者的临床和心肌病理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平均年龄51岁;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4例,Churg-Strauss综合征3例。7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有明显升高。心脏受累的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瓣膜病变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和猝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占肾动脉狭窄病因的90%以上,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由于ARAS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进行性的肾功能减退及心血管事件,及时恰当地治疗极为重要.然而无论在药物治疗还是介入治疗领域,尚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我们就ARAS的治疗研究进展以及当前争鸣的热点进行综合讨论,希望引起肾脏、心脏、介入
期刊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三例
期刊
目的 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家族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与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L患者、AL细胞系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FRP(1、2、4、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正常人单个核细胞中不存在SFRP基因的甲基化。AL患者中,SFRP1、2、4、5基因甲基化总发生率分别为35.6%(31/87)、25.3%(22/8
目的 研究阿霉素干预胃癌细胞后PTEN的表达及其在阿霉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 (1)阿霉素干预胃癌细胞BGC-823后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并检测PTEN的mRNA和蛋白水平。(2)构建胃癌裸鼠异位种植瘤,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异位种植瘤中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 mRNA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