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在“危”与“机”之间快跑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源早就已经在我们跟踪研究的范围之内。在中国,有全球品牌的企业不多,汇源最有机会成为中国的全球品牌。”说这番话的是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阎焱,他于今年7月28日带领赛富投资以2.6亿美元的价格受让法国达能持有的汇源果汁(01886.HK)22.98%的股权,成为了汇源的第二大股东。
  如果没有20个月前“出嫁未成”给汇源造成的轰动效应,赛富的此次投资恐怕不会惹来如此多的争论,也不会有汇源一年多来为回归本源而做出的种种应变之举。
  2009年3月,来自商务部的一纸禁令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一市场行动。在那段日子里,朱新礼沉默以对,并且向内部提出“不参与评论,不抱怨,不掺和”的要求。
  时间到了2010年初,汇源携带着中国第一个加汽果汁饮料——“果汁果乐”,给自己打造了一个闪亮的新年开场礼。此后,汇源又瞄准了饮用水市场,投资建设饮用水生产项目。从最初的100%果汁,到近几年的柠檬me、果鲜美等果汁饮料,再到今年的饮用水,汇源通过多元化的产品从多方面迎合消费者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饮料品种越多越好,他们有更多的选择,这是好事。”朱新礼表示。
  同时,为了应对并购被否带来的销售压力,汇源从2009年8月就开始制定快速的应急措施:2009年9月,汇源向全国大量招募退役军人派往销售一线。与此同时,汇源在全国相继设立销售大区以及区域营销中心,形成经销、直营、分销多种形式共存的销售模式。
  “今年,汇源实施的战略是‘主攻下游,带动上游’,即通过渠道建设,营销创新等方式,发力终端,带动上游建设,全面构建汇源绿色现代化产业链。”汇源果汁集团新闻发言人曲冰告诉《商务周刊》,其中的上游业务一直是汇源关注的重点,也是多年来汇源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实际上,“加大上游果汁原料基地投资,转向幕后为可口可乐提供果汁原料”,本就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一项硬性条件,因此尽管并购出现反复,汇源抢占上游的战略没有受到太多干预。2009年3月之前,汇源已经拥有400多万亩优质果园,30多家水果加工企业。
  收购失败后,汇源总投资20亿元的多个果汁基地建设项目被迫叫停。但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汇源又开始与四川南充、陕西杨凌等地政府签署合同,建立上游果汁基地。进入2010年,福建永春、浙江丽水等地也相继成为汇源上游基地的落户之处。而就在不久前,汇源又先后在衡水、新疆、宿迁、莱芜等地陆续开设新厂,大大强化了其在果汁上游源头的实力。时至今日,汇源集团在全国已拥有40多家水果加工厂及果汁生产厂。
  “近两年,中国果汁行业的竞争已经升级,竞争的焦点正由下游生产环节向上游原料供应环节转移。对于源头的控制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要素。”曲冰说。
  上游建设频频报捷的同时,汇源在渠道及终端建设方面的快速反应也初见成效。据了解,在2010年国庆、中秋两节期间,汇源产品销量同期增长达到了30%以上。而年底汇源集团5场2011年新春订货会,与经销商达成订货额5亿多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前不久,一篇关于赛富基金的报道从投资家的视角给了汇源足够的肯定:“汇源果汁这个项目就是一个挂在相对高处的丰硕的果实,这个果实一般人看不到,即便看到了,也不是谁都能摘得到。”
其他文献
对于中国的政府与企业来说,引发经济危机的爆点不仅仅有美国一个过冬的准备就是先切断那些涌向自己的炸药引线。    燃烧中的引线    2008年12月4日,李晓海律师又一次从开发区走向东莞中级人民法院。近几个月来,这条路线他走了无数次。开发区街上是日渐萧条的饭店、商场,不时可见的人去屋空的公司,法院内申请破产清算的办公室门口排着长队。但是他却觉得今天心情轻松了一些。  此前一天,金卧牛的重组报告通过
结合施工企业经营投标经验,对施工企业的经营投标工作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经营方针、方法、策略、战略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完善经营投标管理体制,培养提高经营投标人
首先要说,这题目是吓唬人的,与老板一起出差、旅行,乐趣无限,玄机无限,哪里谈得上什么危险。有一次我们公司六七个人跟中国区美国大老板一起,从哈尔滨乘火车到长春,几个小时,远不远近不近的,买的是那种标准的四人一间的软卧票。上了车,一名女销售说:“咱们男女分开,我可得好好睡一觉。”剩下几个男的在一间,下属们主动挤在一个下铺上,老板一个人坐在对面的下铺。车晃晃悠悠的,大家都有点倦,我关切地对老板说:“您要
和网格(Grid)计算、Web2.0、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概念不同,绿色计算出现的背景是全球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所以绿色计算不是供应商“虚拟”出来的需求。“我们不是单纯充当研发生产产品的角色。”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一平表示,“如何把以服务为导向的平台架构推向用户,让用户接受优化的IT系统架构,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贡献,这才是我们在中国要做的。”  作为全球
去年,我们和在座的不少朋友就曾经相聚一堂,讨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制造业走过的不平凡之路,讨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服务跃迁、品牌塑造和国际化战略。我记的很清楚,很多与会的演讲嘉宾都对当时尚未现身的实体经济危机提出了盛世醒言。今天我们再次召开这个中国制造业的高峰论坛,正是在一个举国上下共同应对危机挑战的背景下,在80年来最严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变局中,讨论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如何化危为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