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现实中求超越——论中国哲学的主题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y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它的主题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爱智",而是"求乐".从孔子开始,直至近代,其道"一以贯之".中国哲人追求的不是酒色等肉体享受,而是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进入这一境界,个人就能超越他的有限生命而达到永恒存在.但快乐不在天上,也不在世外,而就在人间.个体人格只有在百姓日用中才能得到完善.
其他文献
<正> 过去二十多年来,管理革命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面是,企业、政府、教育等赢利和非赢利组织都对计划和预算发生极大兴趣。虽然在赢利企业及生产规划等范围内被人重视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将计划和预算视为一项广泛而积极进行的管理功能则是最近的发展。台湾学者江承运先生的《企业计划与预算》一书,正是应和了这一时代的需求,而显示了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是优良种苗吃香。根据近年一些农副产品出现货多质劣滞销价跌的情况,许多农民意识到只有生产优质产品才有销路的道理,增强了品牌观念。因此,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的稻种、麦种、
期刊
【正】 经济学之父亚当&#183;斯密《国富论》发表已有二百多年,中国人知道其大名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介绍一下这部巨著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它的学说曾经引起的巨大反响和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各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产品创新等各种措施,加大了对重点优质企业的争夺。在此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信贷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农发行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 在履行好现有职能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对贷款对象、贷款管理方式等做出
本文旨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一党制现象和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政党制度都是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产物,要在其生态关系中加以说明.政党制度的民主内含不取决于政党的数量而主要取决于政党的性质.
<正> 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总字数逾三百万,为全国第一部系统的、规模空前的古代文论研究巨著.全书视野开阔,宏观鸟瞰,阐述了上下数千年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的剖析,展示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多采和灿烂成就,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使古代文论探索的思维空间大为拓展.这部巨著的第一、二两卷(《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和(《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已分别
本文尝试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为比较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派别作一努力。历史表明,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兴起具有共同的逻辑哲学背景。在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中,胡塞尔和弗雷格之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