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学术研究》评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皮锡瑞学术研究》是第一部全面研究皮锡瑞学术的专著,在经学史和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意义。该书内容全面,较全面地展示了皮锡瑞的学术成就。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样,能立体地呈现皮锡瑞学术之特点。此外,该书重视发掘新材料,从而得出新的观点。
  关键词:皮锡瑞;学术;经学
  作者简介:杨玲(1982-),女,重庆秀山人,成都师范学院史地与旅游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
  潘斌先生新著《皮锡瑞学术研究》一书,2015年5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五十余万字,对皮锡瑞学术有全面深入之研究。全书读毕,可知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研究皮锡瑞学术的专著,在经学史和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根据研究现状可见,学界对皮锡瑞经学的研究,无论从论著数量还是研究深度来看,都正处于起步阶段,欠缺较多。学界对于探讨皮氏经注,已有的研究成果往往只是就皮氏于某一经的成就进行探究,而无对皮氏经学的全局认识,这就容易流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弊。而对于皮氏经学观的研究,则往往由于批阅材料的不够(如皮氏的《经学家法讲义》、《师伏堂日记》、《师伏堂经说》、《师伏堂经学杂记》均为未刊经学手稿)而导致结论的片面。其次,对皮锡瑞经学的研究,尚未将其放到湘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对于皮氏经学的研究往往与湘学研究相脱离。
  本书则在研究中将皮锡瑞学术当作焦点,将清代学术当作背景,力求焦点在背景的衬托下更为显明。皮锡瑞对《易》、《书》、《诗》、《礼》、《春秋》诸经以及郑学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因此该书研究的起点是梳理皮氏在专经以及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将皮氏经学放到学术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以见其在晚清今文经学复兴大背景中的地位和价值。
  第二,本书内容全面,较全面地展示了皮锡瑞的学术成就。全书分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正文部分计划共分九章。绪论主要是对清代经学以及皮锡瑞所处时代的世运学风作概览式的陈述,以求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皮锡瑞经学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第一章是“皮锡瑞之易学”,对皮锡瑞之易学观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涉及“易”之义、《易》之作者和成书过程、论易学流派、论易学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皮锡瑞之《尚书》学”,从七个方面对皮锡瑞之《尚书》学成就作了探讨,分别是皮锡瑞总论《尚书》之今古文学、皮锡瑞论《尚书》今文学的基本问题、《今文尚书考证》、《尚书大传疏证》、《尚书中候疏证》、皮锡瑞论《古文尚书》学、皮锡瑞论治《尚书》学之方法。第三章是“皮锡瑞之《诗经》学”,从六个方面对皮锡瑞之《诗经》学成就作了探讨,分别是关于《诗》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关于今文三家《诗》、关于《毛诗》、《毛传》及《毛诗序》、评议汉宋《诗》学、论解《诗》和学《诗》、皮锡瑞《诗》学之评价。第四章是“皮锡瑞之‘三礼’学”,从七个方面对皮锡瑞之“三礼”学成就作了探讨,分别是皮锡瑞论“三礼”之成书和流传、皮锡瑞论“三礼”之关系、皮锡瑞论《王制》、评论名家之“三礼”学、皮锡瑞论“三礼”所记之古礼、皮锡瑞论“三礼”之研究方法、皮锡瑞“三礼”学之评价。第五章是“皮锡瑞之《春秋》学”,从三个方面对皮锡瑞之《春秋》学成就作了探讨,分别是关于《春秋》经的基本问题、皮锡瑞之《公羊》学、皮锡瑞之《左传》学。第六章是“皮锡瑞的郑学研究”,对皮锡瑞的郑学著作《驳五经异义疏证》、《孝经郑注疏》、《郑志疏证》、《六艺论疏证》、《鲁礼禘祫义疏证》做了探究,在此基础上还对皮锡瑞郑学研究作了反思。第七章是“皮锡瑞论经学史”,分别是关于皮锡瑞论经学发展演变的时代、《经学历史》的经学观、经学史分期平议。第八章是在前面研究所作的综合性研究,总结出皮锡瑞经学的四大特色,分别是解经征诸实、会通汉宋今古、重视经学之家法、讲求微言大义与经世致用。第九章是皮锡瑞对湘学之继承和发展。
  第三,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样,能立体地呈现皮锡瑞学术之特点。一是运用史学重视联系和重视时代背景的研究方法。在社会背景和宏观的历史发展趋势下探讨皮氏经学与清代经学的关系,在宏观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趋势下分析皮锡瑞经学的时代特征,充分展示皮锡瑞经学与晚清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冲突与融合。二是采用考据与义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书的研究注重考据,只有在对皮锡瑞经学认真考察的基础上,才能作进一步的探讨。除了考据外,该书的研究还重视义理的阐发,突破从文献到文献的研究方式,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皮锡瑞之经学。三是采用归纳法。皮锡瑞于各经皆有研究,于今古文经学皆有论说,采用归纳研究法,能从异彩纷呈的问题中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内容。四是采用比较法。皮锡瑞的经学与以往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然也与以前的研究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看到皮锡瑞的经学研究与传统的研究之间的差异。
  第四,本书重视发掘新材料,从而得出新的观点。该书以清代经学乃至中国经学史为背景,以皮锡瑞经学为焦点,通过对皮锡瑞经学及其与清代其他经学家的经学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以期更好地把握皮锡瑞经学,厘清晚清经学发展的脉络,这就突破了学界惯常就皮氏经学而谈经学的孤立研究模式。此外,本书在研究时,注重发掘新的材料,如对学人不甚重视的皮氏未刊经学手稿(如《经学家法讲义》、《师伏堂日记》、《师伏堂经说》、《师伏堂经学杂记》)进行爬梳,同时对于皮氏经学著述的序跋材料也多加重视,从而更加全面地展现皮氏经学的成就和特点。
其他文献
摘 要: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之后,对心理学领域有巨大的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广为传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包括心理结构理论、本能论和泛性论几个方面,精神分析学说是二十世纪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它涉及领域包括文学、宗教、哲学和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但是对文学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心理结构理论;本能论;泛性论  作者简介:李美静(1990.4-),女,籍贯:吉林省,汉族,硕士。  [中图分类号]:
部分发达国家单边推出的碳关税措施,目的在于增加从未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国家进口产品的碳成本,它在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下能以环境贸易措施、贸易救济措施和技术贸易措施等为实施
摘 要:哲学总是对时代问题的考量和思考,脱离了时代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不是活的哲学。现代中国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哲学解释,中国哲学家应该致力于思考时代问题,只有在时代问题的激荡下,才能产生可以走向世界哲学舞台的哲学理论。  关键词:中国哲学;新儒家;时代  作者简介:邵大壮(1992-),男,汉族,籍贯:陕西西安,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
有人说写稿是一种劳心费力的穷潇洒,或说写稿是为了挣稿费、图名利。我却认为,它是一种难得的享受。1960年初,我在上大学时就喜欢上了写稿。记得第一篇习作刊登在当时上海的
经常看报纸的人都知道所谓的“二版现象”。一般说来,二版是处于不轻不重的位置,确实是一块“不好耕作的田地”。对一些大报来说尚且如此,相对印刷设备、采编水平、资力财力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思维、知觉、情感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随着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更确切,不良副反应
摘 要:民本思想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思想。虽然儒家民本思想有着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它对历代统治者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研究儒家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本思想;内涵;民众;爱民;利民  作者简介:薛玉梅(1993.12-),女,四川泸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
渊得书,笑曰:“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
我是《铁路建设报》记者,2001年我有200多天深人二十多个省的基本建设工地采访,平均每月见报十四五篇,计12000余字。深入基层,深入采访,才能多出精品,这是我深切的体会。西
摘 要:唐人对《史通》的肯定评价只零星可见,而批评的声音则响亮地多。到宋代,《史通》受到的评价更多的是褒贬兼有,其史料和史学思想价值也得到了重视和运用。可见,唐宋时期对《史通》的认识与运用,呈现出不断全面、深化的趋势。  关键词:宋人;史通;评价;运用  作者简介:颜黎丹(1991-),女,汉族,籍贯:福建仙游,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宋史)。  [中图分类号]:K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