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脱贫致富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二)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把改革开放要义寓于脱贫致富之中
  过去扶贫的局限性。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两种扶贫方式:生活性救济与生产性救济。前者是雪中送炭,但僧多粥少。极少的救济粮、款只能解短暂的燃眉之急,不能续供至夏收时节。后者大有进步了,如帮助贫困户解决买种子、化肥、农药的资金问题,维持低水平的生产与收成。这两种都是“输血型”的,治标而不能治本,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年年扶贫年年不能脱贫,就是明证。
  脱贫致富靠改革开放。1985年9月3日,胡平在全省专员、市长、县长会上说:商品经济发達与开放程度成正比。因此,脱贫致富的战略必须是开放式的。同时要以改革为依托,因为,如果不改革旧体制、旧机制,脱贫致富就会遇到重重障碍。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摒弃等、靠、要的观念,全民动手治穷致富。这与以往的就脱贫谈脱贫的狭窄思路有本质区别。这也是此轮脱贫致富得以成功的根本保证。
  把以“造血为主” 的脱贫和以“输血为辅”的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其一,“靠自己骨头长肉”。鼓励基层和贫困户以自力更生为主,搞好生产自救;脱贫致富由局部性转为全民性,人人动手,衣食无忧。其二,改革扶贫体制机制。从封闭性转为开放性,如帮助广开生产门路,让困守家园的青壮年进城、进厂乃至到外地干活挣钱,一人做工、全家脱贫;抓商品化的生产与经营,从自给自足转为走向市场,保证持久性的温饱有余。其三,充分发挥财力与人力的叠加作用。例如,以工代赈,政府出钱、农民出工出力修桥造路,改变了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对外对内开放;农民挣了钱,加速了脱贫步伐;道路畅通能使用自行车、板车、拖拉机乃至汽车,大大减轻了农民肩挑手提的负担,解放了千年沉重的肩膀,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这对处于偏僻山村的农民,堪称为一场自我解放运动,实现了一举多得。
  四、狠抓落实
  1、扶贫优惠政策措施种种
  据统计,省委、省政府在那几年里先后制订了扶持贫困县、边缘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共167条。归纳如下。
  扶持贫困户发展家庭经济。因地制宜,从长计议,帮助贫困户制定发展种养业和其他副业的得力措施并予以支持,保证每个家庭有常年稳定的经济收入。
  经过批准,减免贫困户的农业税。
  扶持乡村经济。发展集体种植茶、果、林业和具有本地特色的副业,鼓励发展农村多种经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支持贫困县根据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开发本地资源,增加县财政收入。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县自筹资金,多渠道集资,搞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例如,1985年省政府决定,省财政在今后3年里拨出1亿元,作为贫困县向银行贷款的贴息资金)。
  鼓励以工致富。对贫困县经济效益高的好项目,省财政予以预支今后3年的补贴款,即寅吃卯粮、提前拨补。
  扶持贫困县抓流通、交通,促进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等等。
  加强智力扶贫。加速山区人才培养和引进,组织科技下乡。
  2、抓好“六个落实”
  1985年12月20日,胡平召开全省11个贫困县、5个边缘县负责人座谈会,提出了脱贫致富要抓好:
  一是思想落实。党员干部要树立信心,克服急于求成与无所作为两种思想倾向,明确目标,探索治穷致富的新路子,做好明年的起步工作。“三、五、八”是全省性的要求,各县可根据自身实际,有的可快一点,条件差的就稍慢一点,总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二是组织落实。各县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脱贫致富。省政府强调的建立层层责任制,要抓紧落实好。同时,从100多个省直单位抽调大批优秀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分赴各贫困县协助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三是项目落实。分清轻重缓急,首先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其次创造条件上大的生产性项目。不管是技改还是基建项目,都要切实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尤其要兴建广开就业门路的项目,让贫困群众进厂打工直接受益。
  四是政策落实。今年9月份在全省专员、市长、县长会上提出的扶持政策是可行的,要逐条落实兑现并不断完善;行不通的或有新要求,可直接与省政府办公厅联系,汇总修订后一并研究下达。
  五是资金落实。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投资省、见效快、有后劲的项目上,以利于培养自身财源。资金来源,首先以自力更生为主,其次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再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六是智力落实。要着眼于长远,狠抓九年制義务教育,切实办好职业中学,为贫困地区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目前,要采取各种办法,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五、把“穷省长”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
  1、“穷省长”的由来及努力
  胡平任职伊始,接受了内地与港澳新闻媒体的采访。有记者问:“你新官上任能否点起三把火?对治理福建有什么抱负”?胡平平静地回答:“我是穷省省长,三把火烧不起来,只有四个字:治穷致富。这是艰难的历史使命”。于是他被中国新闻社记者戴上了“穷省长”的桂冠,并以“穷省长谈治穷”为题进行了报道。
  一个千年延续下来的“穷”字,对省委、省政府领导造成了巨大压力,但他们绝不退缩。正如胡平所说:“我是解放后的第八任省长,时年52岁。我本没有如此高层级的人生规划。我深知,挑起这副重担,纯粹是历史的需要和党的嘱托。我没有雄心,没有奢望,没有架子,以一颗平常心走进省府大门。当时,‘穷’是最大的工作与心理压力,但转而一想,既然已经‘在职’就绝不能失职,必须义不容辞地应对挑战,把压力变为动力,心无旁骛地搞好脱贫致富工作”。
  2、自豪与遗憾并存
  引以为豪的可喜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给福建治穷致富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才得以在短短的时间里使福建的脱贫致富事业走上轨道。福建第一批11个贫困县,到1997年都已经摘了贫困帽子,第一阶段脱贫工作,花了12年时间,终于宣告结束,足见其艰巨性和复杂性。
  自豪中的遗憾。其一,福建的贫困虽然是历史造成的,但胡平一直对自己上任之始没有着手抓全省性的脱贫致富深感内疚,自责抓全省性的扶贫工作迟了两年,至今仍有后悔之意。其二,中途“下火线”。正如胡平所说的,“项南与我雄心勃勃,立志为福建除穷致富,不料,正值全省性治穷致富如火如荼之际,我们却先后离任。我们做了一些基础性、开发性的工作,没有完全告别贫穷,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八闽大地。”
  3、治穷致富任重道远
  胡平回忆说:“1991年,在厦门庆祝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时,解放以来的新老省长到了好几个,有叶飞、马兴元、王兆国、贾庆林和我。我说,福建形势大好,‘穷省长’的帽子应该扔得远远的了吧?贾庆林风趣地回答:‘只扔到闽江口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漂回来’。大家哈哈大笑,随即神色凝重。当今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了,‘穷省长’的帽子可以摘了,但治穷致富仍然未有穷期,因为贫困是广义的,是与富裕永远对应着的,只是范围不同、程度不一而已,不可掉以轻心!”
其他文献
时间:2017年3月16日下午  地点:国宏大厦  主题:政府定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转型  茶主:杨娟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持人:罗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  点评专家:刘树杰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沈继楼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处长  孙凤仪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茶客:来自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期刊
在珠三角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清华大学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这两个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产学研机构,建设了包含科技研发、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企业孵化、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六大业务板块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围绕“双创”,提供团队和企业所必需的人才、技术、资金、载体四大要素,全方位孵化成果、项目、企业,为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
期刊
为稳步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准确定位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阶段,应对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重点对现代煤化工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信部日前印发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以下简称《布局方案》)。《布局方案》提出了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提出基本原则,明确了重点任务,并提出具体保障措施
期刊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再度重申凝聚人才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意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我举双手赞成。对国家而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对企业而言,‘企’字去‘人’则为‘止’,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根本。”刚刚完成《关于确立人才在制造强国建设中优先发展建议》提交工作的全国
期刊
编者按:用电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超出了此前预期。中电联预计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相比于2016年要放缓。这一增一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电联有关负责同志,解读电力供需形势,回应社会关切。  记者: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超出了此前预期。除了《2016—
期刊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迭代交替”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课题,构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组成的“三新经济”正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而创新创业则是“三新经济”的核心要义。在湖北武汉,科技部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烽火创新谷,深刻把握“全球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这一趋势,整合吸收全球创新创业优秀经验和资源,打造了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
期刊
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城鎮燃气配气价格监管。就社会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领域要严格规范政府定价行为,坚决管细
期刊
华为大数据到底有哪些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具体效果如何?华为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定位是什么?如何理解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关系?  日前,在贵州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华为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一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大数据产业的华为实践  记者:华为在大数据方面有哪些案例?有哪些解决方案?具体的效果如何?  杨萍:案例很多。我先分享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案
期刊
一、福建改革开放“国内首创”多多  1、华福公司创造了数个全国第一  1979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华福公司,比中央1979年50号文件的下达还早半年,这在国内地方是首创。华福公司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福建新时期最早应运而生的标志性机构与不可替代的排头兵,是福建走向世界的桥梁,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国外,在开展国际金融活动,利用侨资、外资,兴办“
期刊
窦店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距北京城区38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四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大村。把经济和文化发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集体经济发展有力,文化建设欣欣向荣,乡邻友好的村集体,是窦店村创造的奇迹之一。  6月初,窦店村党委书记仉锁忠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接受了《中国经贸导刊》记者的采访。  发力改革  由村党委营造公平、合理的投资、就业环境,使村民与企业之间、村党委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