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0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领域改革频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素质教育被推出,作为一线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意识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关键。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
  人们常说:问题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正因为有了问题,才能启动人的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善于观察与思考才能提出问题,而这又可以开启解决问题的思维之门。因而,引导小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介于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不断探索,逐渐培养起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因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不敢提问。因为他们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①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②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③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三、制造机会,让小学生在新知探究中善于提问题
  善于提问、会提问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好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         16÷3=          32÷3 = 21÷3=
   81÷3= 111÷3= 342÷3=       212÷3=
  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再组织讨论: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学校开田径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了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又如:在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秋游的具体情况,拟定秋游计划,然后问学生:在这次秋游活动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4.教师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
  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这样的练习题:用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会画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这样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哪么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该怎样画呢?这样题目,答案多样性,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我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小学数学课堂为阵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培养起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工程造价是工程企业项目投资和项目利润,若造价工作没有做好,企业将会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从工程造价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对建筑工
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成效显著。国内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系统不断进行改进和建设。这些大型的建设,如道路、给排水等工程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市政工程属于大型建设项目,投资大、施工时间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出自北宋的陈与义《咏物》,吴镇在《墨竹图》中曾引言,用以应该如何评论一幅画的好坏,更说明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墨竹图》是吴镇晚年的
1前言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从2001年开始,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我国建国以来
本文介绍了水力喷射分段加砂压裂改造技术在张海27-29H井的应用情况,该井分为两段进行了压裂改造,喷射点分别选在3365米、3260米处。实施后该井产液56t,其中产油32t。该井的
一、内部控制对军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rn1、有利于提升军队财务工作的效率rn军队财务工作是国家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机关应当发挥带头作用,在军队全面深化
期刊
水利工程建筑是对做水工建筑物进行施工的建筑,水利工程建筑物通常是清水混凝土外观,所以水利工程建筑的外观质量控制是要求对建筑物的表面平整进行控制,对建筑物表面的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