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对道德本位的“大学之道”抉择——基于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视角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大学”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适应于中国古代礼乐社会文化背景的中国古代大学,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层次上区别于“小学”而存在,具有明显人伦色彩。与西方大学突出“求真”与“自由”的文化理念不同,中国大学突出的道德本位色彩强调通过教育达到“修齐治平”的最高境界,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理念和终极追求。在中西合璧的现代大学文化理念探索过程中,西南联大在吸取西方大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始终坚守对中国传统道德本位“大学之道”的自觉文化挟择,是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取得
其他文献
交往式教学是指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和文本为中介,通过对话与合作等方式实现的师生在知识、情感、精神层面的交流和相融的活动。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文本、
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引发知识库的革命性变化,使得本科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简便,也给外国文学教学带来了挑战。承担教学任务的主体——教师,必须坚守人文精神,以文本细读
历史主义深刻地揭示了形而上学所代表的“同一性思想”和绝对价值的虚妄性。历史主义危机所折射出的“一”与“多”的价值难题,概言之就是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元问题;而这
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逐渐兴起,人们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创业教育课程具有
立足于文学与人生的关系维度,以批评家为纲,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另辟蹊径,完整描述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流变.朱东润以纯文学观来选录古代文论材料,他那卓有创见